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云南哈尼族农村居民综合发展状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时,还提出“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始终将减少贫困作为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少绝对贫困居民数量和降低贫困发生率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人类的反贫困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中国贫困居民主要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是由资源禀赋不足、生产条件恶劣、交通闭塞等带有明显地域性特征的约束条件导致的区域性贫困,其贫困面之大、贫困度之深均达到一定程度。国家层面提出了“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的概念,并将其定位于扶贫的“主战场”,因此,打好脱贫攻坚战,对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属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积33.1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4%;高原面积3.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0%。地形以C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长期以来,云南省一直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攻坚地区,国家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12个成片贫困地区,云南就占了3个。592个贫困县,云南有73个,占12.3%;且云南的贫困县中民族自治地方有51个县,占70%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划定的14个连片特殊贫困带,云南省涉及滇西边境、乌蒙山、滇桂黔石漠化、藏区共4个片区,涵盖15个州市91个县,片区数和片区县数均居全国第一位。据《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云南省贫困居民数量达574万,全国排名为第2位,仅低于贵州省;云南省贫困发生率为15.5%,全国排名为第4位。2015年底,云南省有471万建档立卡贫困居民、88个贫困县、4 277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12.7%。建档立卡贫困居民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境地区,其中,少数民族贫困居民占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居民的43.4%。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哈尼族总人口为1 660 932人,位居云南省少数民族居民第二,哈尼族也是2000—2010年间全国和云南省居民增长相对较快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分布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居住地区多在山区和半山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成为云南省贫困居民较多、贫困面较广、贫困程度较深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主要聚居区也是国家和云南省精准扶贫的重点扶贫开发地区。以红河州为例,到2015年末,全州尚有建档立卡贫困居民589 697人,占全省贫困居民总数的12.5%,居全省第三位;贫困发生率16.0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41个百分点。红河州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个:屏边苗瑶族自治县、泸西县、元阳县、红河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和绿春县。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个:石屏县。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7个。近年来,随着各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举措的逐步落实,哈尼族农村居民的生活境况已经有所改善,但是,随着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时间节点的迫近,当地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此,精准扶贫成为全省促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抓手。

根据云南省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本课题组于2018年1月21日至28日选取A县、B县、C县3个有代表性的哈尼族聚居县开展定性调查,并收集三县进入国务院扶贫系统的数据库中56 378个家庭,244 501人的信息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哈尼族农村居民的综合发展情况,影响和限制哈尼族农村居民脱贫致富的个人与社会等方面的内、外在因素,为云南省哈尼族农村居民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并提出政策建议。 nMocYegUnKSbnOws8xuIdC6s4sltB0ixFR1o7Jftgzd+FLGvmp7dOU6zMnowmvw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