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平王熊居的长子熊建被立为太子,命太师伍奢为太傅,大夫费无忌为少傅,将军奋扬为东宫司马,共同辅佐太子熊建。
费无忌是一个奸佞小人,献媚楚平王,助纣为虐,纵王淫乐,太子熊建不齿费无忌的为人,对他并没有好脸色。费无忌担心太子熊建他日登基,自己没有好下场,处心积虑地想离间楚平王与太子之间的父子关系。
楚平王二年(前527),太子熊建十五岁,已经到了婚配的年龄。熊居认为秦为强国,有意与秦联姻,于是派费无忌入秦联姻。
熊建向来不喜欢费无忌,得知消息后,担心费无忌从中捣蛋,并将自己的担心告诉了太傅伍奢。伍奢也认为费无忌是一个奸佞小人,建议派次子伍员随费无忌去秦,以防不测。得到熊建以及楚平王熊居的允准。
伍子胥接到父亲的传书,告别兄长伍尚和妻子,取道郑国,日夜兼程赶往楚都郢城。这一天,因忙于赶路错过了宿处,傍晚时分,走到一处荒野之地,见前面半山腰树林之中有一茅舍,于是驱车前往,下马后立足喊道:“有人吗?”喊了几声,无人应答,只得上前推门而入。茅屋内十分简陋,仅一榻、一灶、一水瓮、一桌、一凳、一柜而已。伍子胥抓瓢从水瓮里舀一瓢水,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放下瓢,扫视一遍茅屋,见木柜子里放有竹简,桌子上还有散开的竹简,出于好奇,走到桌边拿起竹简看了起来,越看越觉心惊,击掌叹道:“兵家奇简,兵家奇简,著此简者,真是高人啊!”
“何人在舍内喧哗?”话音刚落,一位仙风道骨的中年人进了茅屋。
伍子胥知是茅屋的主人回来了,慌忙放下竹简,拱手施礼道:“棠邑伍员告扰,请先生恕不请自入之罪。”
中年人还礼道:“壮士可是棠邑君之弟子胥兄吗?”
“正是在下,请问先生名讳?”
中年人答道:“我是齐人孙武。”
伍子胥惊问:“先生是齐国名将田氏之后孙长卿吗?”
“长卿不才,有辱先人。”
“先生太谦虚了,先生桌子上的书简,子胥刚才拜读了,犹如苍穹霹雳,令人震惊,今日得识先生,三生有幸。”
伍子胥说罢,去车中取来肉干和清酒,孙武摆好桌子,两人坐下畅饮。酒过三巡,伍子胥问道:“长卿兄是齐国人,为何隐居在郑国山野之中?”
孙武长叹一声道:“我本齐国乐安人,自幼尚兵好武。先祖是陈国公子完,逃奔齐国,在齐桓公时期出任工正之职,后改姓田氏。延续到第四代,家祖须无已官至上大夫。祖父田书,字子占,齐国名将,因征战有功,齐景公赐姓孙,自此便与田氏分开,另立宗族。家父在我出生时因逢乱世,为我取名孙武,期望我能以武安邦定国。我自幼熟读兵书,期盼能为国效命,谁知却空有大志,不能为国君所用,故而周游列国,凭吊古战场,研究先人战术谋略,聊以自慰。”
孙武说到此处,满脸愁容。伍子胥见状,替孙武续了酒,岔开话题说:“令尊为兄长取名,颇有深意。止戈为武,武者,实是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也。此乃武之七德!”
孙武听罢,精神为之一振,突然撩衣离座,伏地顿首道:“子胥兄精通武道,孙武佩服,能得子胥兄为友,天赐孙武。”
伍子胥慌忙伏地顿首,二人相搀而起,执觞共饮。
孙武问道:“子胥兄离开棠邑,此行何往?”
“楚王不辨贤愚,任用奸佞费无忌,戮杀令尹斗成然。家父为太子太傅,费无忌为太子少傅,二人不和。楚王使费无忌出使秦国,为太子建婚聘秦女。太子建担心费无忌使奸,奏请楚王,召我随费无忌出使秦国。此去福祸难料。”
孙武安慰地说:“子胥兄不用担忧。观楚国大势,东有齐国,北有强晋,南有吴国连年侵扰,危若累卵。楚王与秦联姻,此乃借秦国之力自保。至于费无忌有什么阴谋,实难预卜。子胥兄此行,请凡事多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承蒙长卿兄教诲,子胥牢记在心。不知兄长他日何为?”
“我虽立志从武,却苦无用兵。但愿今生将前人征战之术,研究整理著书,传示后人。此次来郑国,就是探究当年郑庄克段之战和郑卫制北之战。此后要去齐、鲁、虞、虢等地,探究齐鲁长勺之战、晋假途灭虢之战。还要实地考察宋楚泓水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晋齐鞌之战。日后行程难料。”
伍子胥叹道:“兄长任重道远,千万要保重。子胥记得鲁大夫穆叔曾说过,‘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是人生的三个最高标准。研讨兵法,著书立说,必将名垂青史。兄长身怀绝世之才,何患无用武之地。子胥他日如有机会,定当举荐兄长。”
孙武叹道:“承蒙子胥兄不弃,视孙武为友,孙武心愿已足。入仕掌兵,一切随缘吧!”
当天晚上,伍子胥与孙武彻夜长谈,次日拂晓,告别孙武,临别时将车中肉干、清酒全部留下来,并赠孙武黄金两镒。孙武推辞不脱,只得接受,两人洒泪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