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光入朝拜见吴王,奏道:“听说楚国亡臣伍子胥来奔我国,王兄认为这个人怎么样?”
吴王僚答道:“且贤且孝。”
“何以见之?”
吴王僚解释说:“伍子胥勇冠三军,寡人与他连续交谈了三天,发现他是一个文武全才,堪称大贤,国人无出其右。”
“伍子胥投奔吴国,有什么目的吗?”
吴王僚说:“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投奔吴国,请求寡人出师相助,这是大孝之为。”
公子光迫不及待地问:“王兄答应替他复仇吗?”
“寡人同情他,允诺择期出兵伐楚,有什么不妥吗?”
公子光心里想,出兵伐楚如果付诸实施,伍子胥必将得到吴王僚的重用,如此一来,自己复位之念恐怕更是困难重重。他强压心头怒火,冷静地说:“万乘之主,不为匹夫兴师。今吴、楚擒兵已久,未见大胜,如果为伍子胥兴师,是匹夫之恨重于国耻。胜则彼快其愤,败则我亦受其辱,万万使不得!”
吴王僚认为公子光言之有理。
公子姬光告退之后,吴王僚立即召见伍子胥,推说吴国甲兵未修,国库空虚,暂时不议伐楚之事。
伍子胥知道是公子光从中捣蛋,心中恼火,但又不便发作,知趣地说:“我也听说诸侯不为平民百姓兴师动众而与邻国开战。”
吴王僚疑惑地问:“你为什么这样说?”
“诸侯处理军国大事,不能凭一时之冲动,除非万不得已,不会擅起兵戈。大王的君位很稳固,如果为一介平民而起兵,道理上说不过去。”
“将军如此善解人意,让寡人刮目相看了。”
伍子胥顿首道:“伍子胥乃一介武夫,不足为大王所用,请求辞职归田。”
吴王僚知道伍子胥有想法,心存内疚,说道:“准了,寡人赐你金百斤,阳山良田百亩,你可自耕自食,他日寡人图楚,一定请你领兵出征。”
梅里西郊的阳山脚下,新盖起一处宅院,主人便是伍子胥。伍子胥给新宅起了一个很高雅的名字——阳山庄园。
伍子胥让要离将公子熊胜、儿子伍俍接来阳山庄园同住,让秋菊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又将孙武接过来,让他一边研究孙氏兵法,一边教导熊胜、伍俍读书。
专诸仍然住在城西,以屠为业,由冬梅照料他的生活起居。
伍子胥又让要离去奴市买来数名壮仆,由要离带领负责耕种百亩良田。
这一天,公子光与被离带上厚礼,乘坐一辆全封闭的车来到阳山庄园,专程拜访伍子胥。伍子胥对公子光谏吴王疏远自己心怀不满,对他的态度甚为冷淡,秋菊上茶退下之后,两人相对而坐,大眼对小眼,没有什么话说,场面显得有些尴尬。还是被离打破僵局,对伍子胥说:“公子知道伍将军辞去上大夫之职,归隐阳山庄园,特地带来米粟布帛,看望将军。”
伍子胥不卑不亢地说:“我是楚国亡臣,不敢受公子厚赠。如今生存都很困难,没有能力报答公子之情。”
“伍将军一定对我恨之入骨了。”姬光说,“是我劝谏吴王疏远将军,不要兴师伐楚,助将军报父兄之仇,雪灭家之恨。”
“这个……”伍子胥见姬光单刀直入,直接把话挑明了,一时倒不知如何回答。
公子光见伍子胥无言以对,解释道:“其实,我是不忍心看着将军明珠暗投,希望成灰……”
伍子胥不解地问:“子胥愚钝,不解公子此话何意。”
公子光欲言又止,迟疑片刻,终于说道:“吴王生性贪婪多忌,非将军托付之人,从中阻拦,实在是为将军好。”
伍子胥叹道:“公子昔年命椒丘赠我宝剑,我常将此剑佩带在身,不敢忘公子之情。投奔吴王僚,并没有背叛公子之意,是想借兵伐楚复仇。公子劝止吴王僚罢兵,致使我大仇不得报。我身背血海深仇,寝食不安,公子知道吗?”
“将军的心情,我何尝不知。我的处境,将军恐怕不知道。”
伍子胥道:“椒丘曾对我说过,略知一二,知不甚详。”
“我的父亲诸樊,是先王寿梦的长子,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父王率兵伐楚,被楚将巢牛射杀身亡。王叔余祭继位,不久身亡,三叔余昧继位,不久也亡。四叔季札不受王位,逃居延陵。按序当我继承王位。吴王僚只是一位窃国者。我离间将军与吴王僚,不是害将军,而是想结纳将军,图将军助我复位。将军如果能助我,事成之后,愿与将军共国,若有失信,人神共诛。”
公子光说罢,跪地痛哭。伍子胥慌忙跪下相搀,开诚布公地说:“只要你答应将来为我兵发楚国,我可以帮助你顺利夺取王位。”
姬光破泣为笑:“楚国与我也有杀父之仇,我岂能不报?”
两人相互搀扶起身,重新坐下,有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
孙武从田间归来,正好碰到姬光上车离去,仓促之间看了姬光一眼,见姬光相貌非凡,十分诧异,进屋之后问伍子胥:“刚才离去之人是谁?”
“公子光,怎么啦?”
孙武道:“此人长得燕颌虎头,王侯之相,贵不可言。”
伍子胥大喜,从此与公子光秘密往来,姬光也经常派人送上金帛粮食接济伍子胥,二人遂成刎颈之交,决定先联手共废吴王,然后兴师伐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