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兵不血刃马朱罗

1933年3月27日退出国际联盟之后,日本随即隔断了托管区的对外联系,严禁西方人私自进入。与此同时,东京下令在加罗林、马里亚纳和马绍尔群岛大兴土木,修建机场、锚地等军事设施,对外宣称“一切均非军事目的”。这些所谓的“文化与工业设施”包括机场跑道、导航台、气象观测站、蓄水设备、仓库、瞭望所及灯塔等,很难简单区分其到底是军用还是民用。施工总指挥吉田秀吉对外宣称,上述设施是为了保障航海安全,促进经济和商业发展,造福当地,格调不是一般地高。

毋庸置疑,这些设施可以用于商业目的。可一旦形势需要,它们就能立即转为军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上述设施建设全部由海军省买单,而不是负责行政管理的外务省和南洋厅。仅1940年当年,海军省拨付的建设专款就达到了4637750日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就在二战爆发的1939年,日本海军第四舰队进驻特鲁克,担负内南洋诸岛的防御任务。随着美日关系不断恶化,东京开始逐渐加强第四舰队及诸岛守军的力量。1941年3月,日本海军设立海军第六根据地部队,专职负责马绍尔群岛的防御。随后大批地面部队和朝鲜劳工陆续进驻,开始扩建机场、码头等军事设施。1940年11月16日至1941年5月31日,海军省为机场和水上飞机基地建设拨款达到49526396日元,占总预算的70%。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第四舰队迅速出兵占领了美属关岛和英属吉尔伯特群岛等地,将之纳入日军的管辖范围。

与机场配套的其他设施也同时开工。到1941年底,日军在马绍尔群岛的沃特杰、罗伊—纳摩尔、埃尼威托克、夸贾林等地修建了包括弹药库、油库、加油站在内的大批设施。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东京对马绍尔群岛的防御不断加强,在上述诸岛增建了供水设施、指挥所,驻军开始构筑地面防御工事。

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日军守备部队开始源源不断地进驻。1941年8月,海军第六根据地部队司令部由沃特杰移驻夸贾林。战争爆发之后,距离吉尔伯特群岛最近的米利环礁不但增设了机场设施,还建起了海军观通站。当年9月,第六根据地部队下属三个警备队受命进驻贾卢伊特、马洛伊拉普和沃特杰环礁,担负起当地的守备任务。

1942年8月,卡尔森突击营突袭马金环礁之后,日军在迅速加强马金、塔拉瓦、瑙鲁和大洋岛防务的同时,也开始向马绍尔群岛大举增兵。11月3日,中尉富田良治率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一部约600人乘运输船“明天丸”号登上米利环礁。5日,富田与先前驻扎于此的横须贺海军第三特别陆战队一部完成换防,被命名为海军第六十二警备队。随着当年12月夸贾林机场投入使用,海军少将吉良俊一——1943年11月1日晋升中将,1944年1月1日回国履新,侥幸逃过一劫——率第二十二航空战队的部分战机随即进驻。1943年3月13日,第六根据地部队直属陆战队第一中队进驻米利。1943年7月,为准备入侵美军占据的埃利斯群岛、斐济和萨摩亚等地,日军再次向米利增派了第六十六警备队司令官志贺正成率领的600名官兵。但随着美军夺取吉尔伯特群岛,当地驻军的任务由攻转守。

1943年7月,因原拟增援马绍尔群岛的南海第四守备队临时奉调北所罗门群岛地区,大本营陆军部转令驻菲律宾的第六十五旅团第一二二步兵联队联队长大石千里率联队主力1900人,乘两艘运输船在驱逐舰“曙”号、“汐风”号护航下前往马绍尔群岛补缺。在特鲁克稍作停留后,船队于9月7日顺利抵达马绍尔群岛。大石率联队本部和第六中队驻守夸贾林,其余第一和第二大队分派各岛。9月9日,第二大队第七中队在“那珂”号轻巡洋舰护航下登上了马洛伊拉普,归属海军第六十三警备队指挥。9月20日,第一大队乘“日枝丸”号运输船来到米利,归属海军第六十六警备队管辖。9月22日,与第一大队一同来到米利的第二大队主力503名官兵转赴沃特杰,归属海军第六十四警备队指挥。相对于岛上原有的海军部队来说,这些新到的陆军部队战斗力更强。

1943年11月中旬之后,美军加大了对吉尔伯特群岛的空袭力度。大本营海军部据此判断,美军很快会大举进犯。联合舰队司令官古贺峰一电令第四舰队司令官小林仁进驻夸贾林,靠前指挥。为了增援马金和塔拉瓦守军,以第一〇七联队为基干组成的甲支队奉命对贝蒂奥实施反登陆作战。随着与当地守军的联系中断,甲支队继续前行已毫无意义,他们受命就近转往夸贾林驻守。11月28日,日军以甲支队第三大队为基干,编成有1800名兵员的南洋第一支队,进驻米利环礁。12月2日,该部在米利登陆后归第六十六警备队指挥。如此日军在米利环礁驻军总数达到了5400人,其中海军2900人,陆军2500人。12月9日,甲支队指挥部和第一大队共1600名兵员进驻库萨耶岛。

随着马金和塔拉瓦接连失守,小林仁于11月底径直从夸贾林返回特鲁克,留下副手秋山门造任第六特别根据地部队司令官,统一指挥马绍尔群岛的所有日军。如此,秋山和贝蒂奥的柴崎惠次一样,捞到了尽快入住靖国神社的机会。

鉴于“电流行动”日海军航空兵损失较大,在甲支队进驻马绍尔群岛的同时,联合舰队司令部命令原驻此地的第二十二航空战队撤往马里亚纳群岛休整,其防务由山田道行的第二十六航空战队接替。11月22日至27日,山田下属第七五二航空队的37架战机分四批次进驻罗伊—纳摩尔。27日,第二八一航空队38架零式战斗机和10架运输机,第七五二航空队3架一式陆攻机在队长所茂八郎的率领下,分两批从本土馆山飞行基地起飞,经硫黄岛、提尼安岛、特鲁克和埃尼威托克转场,12月8日全部进驻罗伊—纳摩尔。28日,第五三一航空队20架俯冲轰炸机和6架运输机在队长佐佐木健儿的率领下,分三批进驻贾卢伊特和沃特杰环礁。同日,山田亲率3架一式陆攻机抵达前线。山田的地勤人员本拟在月底前运抵上述各地,但因美军提前对马绍尔诸岛发起空袭,上述人员滞留特鲁克未能成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因此保住了小命。

随着美军攻取吉尔伯特群岛并不断加大对马绍尔群岛的空袭力度,12月5日,联合舰队司令部再次从第二十三航空战队下属第七五三航空队抽调一式陆攻机16架,在平田种正的率领下飞赴马绍尔群岛。12月15日,古贺下令将第五五二航空队的战斗机划归第四舰队指挥。至此,马绍尔群岛的日军战机达到了145架。

空中力量在频频调动,海上增兵也在同步进行之中。12月中下旬,日海上机动第一旅团、独立混成第一联队、第十六坦克联队等陆军部队相继归入第四舰队麾下。12月30日,西田祥实率海上第一机动旅团司令部及下属第十一、第十五、第十六等三个机动大队共3942名官兵抵达马绍尔群岛。这是美军发起进攻之前,日军最大规模也是最后一次增兵。1944年1月10日,根据秋山的命令,西田各部分别被派往埃尼威托克、沃特杰、马洛伊拉普和夸贾林等地。

到美军发起攻击前,1944年1月15日,日军在马绍尔群岛驻军,包括陆军、海军、后勤和工兵部队,达到了29000人,另有5900人正在前往库萨耶岛的途中。区区一个海军少将能指挥如此多的陆海军部队,秋山最后把命搭上也不枉了。

总人数看起来不算少,但往诸多岛屿上一撒胡椒面,似乎任一处兵力都不宽裕。日军不知晓美军的主攻方向,如此分散部署,就会导致每一局部都兵力不足。迫于无奈,秋山只得将夸贾林、米利、沃特杰、马洛伊拉普、贾卢伊特和埃尼威托克六大环礁确定为防御重点:沃特杰驻军3990人,贾卢伊特驻军2466人,埃尼威托克驻军3500人,马洛伊拉普驻军3488人。外围诸岛中,距马金环礁最近的米利驻军最多,达到5328人。在核心基地夸贾林,包括第六根据地部队司令部在内共有8782人,其中超过6000人的主力驻扎在北方的罗伊—纳摩尔岛和南方的夸贾林岛,2000余人分散在其他小岛上。

秋山判断,如果美军前来进攻,不是从吉尔伯特群岛出发进攻米利和贾卢伊特,就是以珍珠港为基地进攻马洛伊拉普和沃特杰。特别米利距美军刚刚占领的马金很近,位置暴露,首先遭攻的可能性最大。于是他决定将米利作为重中之重,不惜从主岛夸贾林抽调部分兵力前往增援。这恰好印证了尼米兹之前的判断,给美军实施“黑虎掏心”、轻取夸贾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最要命的问题是,由于错误判断美军的进攻方向是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自秋山以下驻马绍尔群岛的日军并无多少紧迫感——这点秋山和未雨绸缪的柴崎存在巨大差距。罗伊—纳摩尔的防御工事聊胜于无,铁丝网拉得稀稀拉拉,海滩上敷设的地雷和近海水下障碍物严重不足,工程质量之差简直无法形容。

日军在罗伊—纳摩尔的主要火力是两个炮兵中队,有4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其中两门部署在罗伊岛西北角,另两门在纳摩尔岛北端。日军还有37毫米速射炮2门,在罗伊和纳摩尔各部署1门。此外还有28门20毫米小口径炮和为数不多的12.7毫米机枪。日军在岛上共修建了19座机枪碉堡,还有直径12米的圆形大碉堡4座。罗伊岛的4个、纳摩尔岛的3个加强火力点全部位于面临大海的北岸一侧,潟湖沿岸兵力和火力配备有限,连7.7毫米机枪都没有几挺——美军攻打贝蒂奥正在从潟湖一侧发起的。岛上像贝蒂奥那样的坚固工事几乎没有,根本无法抗击美军航空兵和海军舰炮的持续打击。

美军登陆之前,驻扎罗伊—纳摩尔的日军共有2900人,半数以上属于海军航空兵地勤人员,另有800名工兵和后勤人员,200名航空工厂的机械工程兵,正儿八经的地面作战部队仅第六十一警备队罗伊—纳摩尔分队近400人,他们全部署在纳摩尔岛,罗伊岛上正宗地面作战部队一个都没有。即使能够领到武器,那些地勤人员和工兵的作战能力是完全不能指望的。

“燧发枪行动”结束之后,美军第五两栖军参谋文森特·威尔逊工兵中校评价说,日军在夸贾林环礁的防御准备“糟糕得简直一塌糊涂”。一向还算内敛的第七师师长科利特少将对敌人的评论还算客气:“只有环礁南端夸贾林岛的防御工事勉强还算可以。”

正如科利特少将所言,日军在夸贾林的防御稍强于罗伊—纳摩尔。2门127毫米炮被安置在岛两端,后方各配置了1门80毫米高平两用炮。前者正对海面,后者控制潟湖,如此部署还算合理。岛上另有5门75毫米炮和2门37毫米反坦克炮,16座碉堡和地面工事部署有18挺7.7毫米机枪,火力覆盖范围较大。环形壕沟从海岸线后方开始挖掘,三条反坦克壕从海岸延伸到机场跑道一带,部分一直延伸到潟湖,但仍未能横贯全岛。海岸线部分地段布置了铁丝网,但海岸和近海水下防御与贝蒂奥仍不可同日而语。内线阵地外围建有一些防空洞和弹药库,但施工质量差,许多工程尚未完工。一方面,日军判断美军定会先打外围,对美军直接攻打夸贾林的估计不足;另一方面,美军不间断的空袭也极大影响了日军的施工进度。

美军对马绍尔群岛的进攻依然是航空兵打头阵。夺取马金和塔拉瓦之后,11月24日,美国陆军第七航空队——美军西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海军舰队和陆军航空兵编号刚好掉了个个儿,麦克阿瑟那里是海军第七舰队和陆军第五航空队,尼米兹这里是海军第五舰队和陆军第七航空队——11架B-24重型轰炸机从贝克岛机场出发,对距离最近的米利机场发起空袭。8架日机升空拦截,并未能阻止美机投弹。从11月24日到12月19日,黑尔从坎通岛、纳诺美亚、努库费塔乌和富纳富提机场共出动B-24轰炸机106架次,对米利日军机场跑道和军事设施投弹122吨。其中12月4日单日派出战机达到34架。虽有零星日机起飞拦截,但日军零战无法对B-24这种体形庞大的四引擎轰炸机造成致命伤害,大部分时间只能围着人家不停地绕圈儿。

鉴于米利仍有少许日机,12月18日,黑尔变更作战方式,出动12架A-24战斗轰炸机在13架P-39的护航下再次飞临米利上空,与升空拦截的8架日机展开空战。6架日机在空战中被击落,另有7架被摧毁在地面上。次日,黑尔再次出动B-24空袭米利机场,遭到25架日机的拦截,效果不佳,仅在空战中击落7架日机。

从12月18日到25日,美军不间断的空袭行动几乎将米利日军燃料库和地面建筑悉数摧毁,11架日机被摧毁在跑道上——日军最害怕这种消耗战。12月25日之后,美军的空袭行动再也见不到升空拦截的日机了。由于日军防空炮性能低劣,美军的轰炸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随着马金、贝蒂奥和阿帕玛玛机场相继投入使用,美军陆基战机的空袭距离进一步缩短。从12月25日开始,前来投弹的美军轰炸机已经可以得到战斗机的全程护航,形势对日军来说更加绝望。1944年1月3日,美军发现米利机场停有3架飞机,黑尔立即出动打击机群将之全部摧毁。1月8日,1架美军侦察机发现米利机场再次出现了4架日机。1月10日,大批美机再次蜂拥而至,4架日军飞机当即报销。

到1月10日,米利日军机场完全陷入瘫痪。美国人仍不肯就此罢休,每天都派出战机前来扫荡,向日军修复的跑道和能够发现的所有设施投下炸弹。在美军持续不断的航空打击下,日军米利机场成为摆设,寥寥几门防空炮全被摧毁,潟湖里停泊的少数小型舰艇也被悉数击沉。12月22日之后,偶尔有少量日军潜艇和小型渔船借夜色掩护向米利送来少许粮弹。但在美军的严密封锁下,它们很快就不见了踪迹。米利日军与外界的联系几乎完全断绝。

将日军米利基地打瘫之后,美军盯上了下一个目标马洛伊拉普。日军在主岛塔罗阿建有机场,航空和防空设施相对完善,驻机数量也是各岛中最多的。11月26日,从纳诺美亚机场起飞的10架B-24轰炸机首次光临塔罗阿,在3000米高空向机场跑道投下22吨炸弹。美军此次空袭完全达成了突然性,等日机匆忙升空拦截时,完成投弹的美机已经绝尘而去。气急败坏的日军零战玩命追击,终于将1架B-24击落海中。

在11月26日到次年1月10日的46天里,空袭塔罗阿的任务完全由陆军第七航空队的B-25承担。纳诺美亚机场距塔罗阿3200公里,努库费塔乌为3900公里,坎通岛机场竟有5000公里之遥。即使减少载弹量,美军轰炸机也必须经贝克岛机场中转才能执行作战任务。日军战机每次都会升空拦截,美机不得不独立应对30~50分钟的空战,导致投弹效率大打折扣,轻微受损的日军跑道往往当天就能修复。虽然在战斗中击毁日机59架,美军自身也付出了损失9架飞机的惨重代价。其间,美军的一项战果是将停泊在潟湖里的两艘日舰击沉。携弹量不足且在塔罗阿上空滞留时间太短,使美军的空袭行动效果不佳,日军塔罗阿机场仍然可以使用。

从1月11日开始,黑尔改变了战术,改派中型B-25轰炸机对塔罗阿实施空袭,效果仍无多大改观。到1月26日,日军最多仍可升空25架飞机与美军缠斗。从1月11日到25日,美军中型轰炸机从超低空向塔罗阿投弹近70吨。这种空袭方式尽管冒险,但可以提高投弹命中率,机载机枪也可以对地面目标进行扫射。虽然美军以损失6架飞机为代价击毁日机15架,并使地面设施遭到比以往更为严重的破坏,但塔罗阿机场仍然可以使用。此时,美军第五十八特混舰队正在为参加“燧发枪行动”进行准备,短时间内无法出动,黑尔必须对作战方式做出变更。

1月26日,黑尔再次派出B-25在P-40的护航下执行空袭任务。这次美军变更战术,9架B-25先对塔罗阿机场实施低空轰炸,摧毁停在跑道上的9架日机。日军飞行员冒着美军的弹雨升空拦截,其中5架受伤迫降时被炸毁。机场控制塔和两座建筑物中弹起火,油库及周边地区也落下了4吨炸弹。完成投弹的美军B-25掉头返航,15架日机穷追不舍。在马洛伊拉普以南48公里处,美军12架P-39突然杀出。11架日机被击落,另有2架重伤返航。

这是一次决定性胜利,塔罗阿机场日军的航空力量损失殆尽,基地设施损坏严重,几乎丧失了继续反击的能力。黑尔决定趁热打铁,次日派出了7架B-24从马金起飞,向塔罗阿机场投弹17吨,日军残余燃油全部被引燃,机场跑道损毁严重。1月28日,美军再次出动由轰炸机和战斗机组成的混合编队前来攻击。仅存的5架日机试图升空拦截,1架在升空过程中被击毁。美军轰炸机故技重施,试图将4架日机引入P-40的伏击圈。日机识破了美军的计谋,竟不追击,任由美军轰炸机飞远。1月29日,美军B-25对塔罗阿机场进行了最后一次投弹,将外围岛屿的弹药库和建筑物全部摧毁。至此,马洛伊拉普陷入了类似米利的尴尬境地。

对日军马绍尔群岛航空基地的进攻,美国人就像某部电影那样“一个都不能少”。第三个挨炸的轮到了贾卢伊特。日军在此部署战机较少,美军对这里的关注度远不如米利和马洛伊拉普。11月23日,从努库费塔乌机场起飞的8架B-24首次空袭贾卢伊特,在日军头顶扔下8吨炸弹。当地日军防务空虚,停在潟湖里的3架水上飞机明知不敌,直接向美机来袭的相反方向逃逸。在马金和塔拉瓦航空基地竣工之前,美军仅对贾卢伊特实施过两次空中打击,没1架日机起飞拦截,地面防空炮火寥寥。

马金和贝蒂奥航空基地投入使用之后,从12月12日至次年1月29日,美军以轰炸机和战斗机组成的混合编队对贾卢伊特发起了13次空袭。既然并无日机阻击,美军的空中打击统统以低空方式进行,日军油库、弹药库、通信站和其他地面设施几乎被夷为平地,潟湖里停泊的3艘小型船舶也被击沉。空袭期间,美军还对贾卢伊特周围航道实施航空布雷。在未来美军对夸贾林的攻击行动中,贾卢伊特沦落为尴尬的看客。

美军对沃特杰的空袭力度仅次于贾卢伊特。一直到12月13日,从坎通岛起飞经贝克岛转场的10架B-24才对这里发起首次空袭。23日,经相同航线的另一批美机对沃特杰进行了第二轮投弹。在之后半个月里,从坎通岛起飞的美机转场马金机场又对沃特杰发动过三次空袭。从1944年1月8日开始,美军逐渐加强了对沃特杰的轰炸力度。进驻马金和塔拉瓦机场的B-24、B-25在21天时间里对沃特杰投弹10次,其中仅12月26日遭到6架日机的抵抗,其余时间,天空完全是美军的天下。在为期48天的行动中,美军共向沃特杰投弹325吨,导致日军机场设施、仓库和码头完全消失,对外联络几乎中断。

除埃尼威托克环礁之外,夸贾林环礁距美军陆基航空基地最远,胡佛和黑尔对如何实施攻击颇费踌躇。12月4日,波纳尔少将和蒙哥马利少将的两支快速航母大队对夸贾林发动的空袭非但效果不佳,还直接导致了美国海军高级指挥官的重大人事变动,变相促成米切尔少将东山再起,重出江湖。

12月21日,黑尔派出纳诺美亚机场的4架B-24和4架携带照相设备的“卡塔琳娜”,前往空袭夸贾林。美机共投弹6吨,水上飞机借机拍摄了大量宝贵的航空照片。9架日机升空拦截,因美机来去匆匆毫无收获。

从1943年12月下旬到次年1月,美军陆基航空兵先后出动9次,对夸贾林投下200吨炸弹,对岛上建筑物和潟湖里的船舶造成一定损害。因为距离较远,航程较短的战斗机无法提供护航,B-24在缺乏掩护的情况下只能在2400米高空实施水平轰炸,打击效果大打折扣。即便如此,从1月22日开始,夸贾林再无日机起飞迎战。从美军日益密集的空袭行动中,日军嗅到了大战来临的味道。

截至美军进攻发起的1月31日,日军在马绍尔群岛仅剩一式陆攻机30架、俯冲轰炸机10架、战斗机55架和水上飞机4架,合计99架。抛开双方战机性能和飞行员素质差距较大的客观因素,凭两位数战机就想与美军四位数的战机抗衡,显然不太现实。相对美军由多达375艘舰艇组成的庞大舰队,日本海军在马绍尔群岛只剩下4艘扫雷艇和5艘猎潜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月29日清晨,米切尔少将率4支快速航母大队及直属第十五大队抵达指定海域。当天天气恶劣,天空能见度极差。随着第一大队司令官里弗斯少将一声令下,从“企业”号、“约克城”号和“贝露森林”号上起飞的上百架舰载机对马洛伊拉普的塔罗阿机场展开了地毯式轰炸。美军重巡洋舰“旧金山”号、“新奥尔良”号、“明尼阿波利斯”号索性驶抵近海,向塔罗阿岛上所有可见的日军设施倾泻炮弹。空袭和舰炮打击持续了整整一天,日第二五二航空队的零星几架战斗机奋力起飞拦截,面对美军庞大的攻击机群根本无济于事。日军塔罗阿机场被完全摧毁,潟湖里的两艘运输舰被美军重巡洋舰击沉。其间,日军岸炮的准确反击曾迫使美军3艘重巡洋舰稍稍后撤。随后重巡洋舰“彭萨科拉”号、“盐湖城”号和“切斯特”号再次出列,炮击一直持续到2月3日方才罢休。马洛伊拉普日军自顾不暇,更不要说向夸贾林派出增援了。

负责空袭罗伊—纳摩尔的是蒙哥马利少将的第二大队。日军在此处尚有数十架飞机。面对“埃塞克斯”号、“无畏”号和“卡波特”号派出的攻击机群,山田道行第一时间放飞第二八一航空队的20架零战起飞迎战,它们甫一升空,就被彪悍的“地狱猫”击落11架。上午8时之后,天空中再无日机的踪影。占据压倒性优势的美军已完全取得了罗伊—纳摩尔上空的制空权。

趁双方战斗机缠斗之际,美军一众俯冲轰炸机和携带炸弹的鱼雷机从容向岛上投弹。日军机场跑道、滞留的部分飞机、机库、燃料库、弹药库和通信站及部分炮兵阵地遭到毁灭性打击。1月30日,蒙哥马利少将得到了北方战斗群3艘护航航母“圣卡门”号、“苏威尼”号、“切南格”号的支援——它们完全可以不来凑热闹的。从当天夜间到登陆日,美军对罗伊—纳摩尔实施了连续三天轰炸。其间,美军快速战列舰及护航巡洋舰、驱逐舰也不甘落后,纷纷驶抵近海向岛上倾泻炮弹无数。舰炮首轮打击目标是罗伊岛的飞机跑道和航空设施,之后开始对岛北岸的防御工事和西岸127毫米岸炮阵地进行炮击。纳摩尔岛的127毫米岸防炮及岸防工事同样遭到舰炮打击。岛上设施悉数被摧毁之后,美军舰炮又对纳摩尔岛东南方向的恩努比尔等小岛发射了若干炮弹。

1月29日日出前一小时,谢尔曼少将的第三大队来到了夸贾林岛西南海域。“邦克山”号、“考彭斯”号、“蒙特利”号随即升空舰载机发起空袭。美机投弹和机枪扫射持续了整整一个白天。在美军的猛烈攻击下,夸贾林一带的日军航空兵几乎被全歼,残存9架飞机仓皇西窜特鲁克。傍晚时分,谢尔曼回收舰载机率队驶向西北,将在次日对埃尼威托克环礁发起空袭。

29日,金德尔少将第四大队“萨拉托加”号、“普林斯顿”号、“兰利”号的舰载机对沃特杰环礁的空袭几乎未遭任何抵抗,美军投弹和扫射恰似实战训练。谢尔曼大队离开之后,1月30日,得到南方战斗群“马尼拉湾”号、“珊瑚海”号和“科雷希多”号3艘护航航母增援的金德尔大队接过了空袭夸贾林岛的任务。一众高速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前来助威,将岛上日军防御工事、雷达站、水上飞机基地和防空炮炸得支离破碎。

看着航母舰载机大打出手,近段时间劳苦功高的陆基航空兵也来凑热闹。29日13时,7架B-24向罗伊—纳摩尔投下15吨炸弹,在夸贾林投弹3吨。夜间舰载机无法起飞,从马金和塔拉瓦出发的7架B-24再次向夸贾林投弹20吨,3架B-24在沃特杰投弹7吨,将岛上机场跑道彻底炸毁。之后黑尔又派出9架B-25对沃特杰实施低空轰炸,停泊在潟湖中的1艘日军运输船被炸沉。当天美军的最大损失来自误伤。由于最后9架B-25夜间出动时没有及时通知金德尔的第四大队,其中2架在返航时被夜间巡航的“地狱猫”误认为敌机,爽快击落。

当天马洛伊拉普、贾卢伊特和米利同样遭到美军的轰炸。B-25在塔罗阿机场投弹2.5吨。陆军战机前脚刚走,航母舰载机就接踵而至,继续对岛上日军进行轰炸。因距离马金环礁最近,米利一直是美军陆基航空兵重点关注的对象。当天,又有12架B-24将携带的炸弹全部投向了岛上的日军。可惜这群美机返航时遭遇恶劣天气,只好在海上临时迫降。机组成员被很快赶来的搜救人员成功救回。

就在第五十八特混舰队对日军基地发起空袭、炮击的同时,美军南部和北部战斗群已经抵达夸贾林以东320公里海域,之后向各自负责的攻击目标缓慢行进。1月30日上午,为登陆舰队护航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忙里偷闲,协助航母部队一起对马洛伊拉普和沃特杰进行炮击,之后继续向夸贾林环礁挺进。

30日16时50分,谢尔曼少将第三大队开始对埃尼威托克环礁发起了首轮空袭,19架日机被摧毁在地面,岛上建筑毁坏殆尽,机场跑道和防御工事也因战列舰和巡洋舰的炮击损毁严重。完成空袭任务之后,谢尔曼大队将一直在埃尼威托克以南海域滞留到2月6日,监视并迎击可能从特鲁克出击的日军舰队。完成对马洛伊拉普和沃特杰攻击之后,金德尔少将第四大队将在2月3日前来和谢尔曼会合,一同等待新的命令。

就在美军陆基航空兵和航母舰载机发起空中打击的同时,由希尔少将领军的第五十一特混舰队已渐渐逼近“燧发枪行动”首个攻击目标。马朱罗环礁由50多个珊瑚礁组成,众多珊瑚礁围成了一个长38.5公里、宽8公里的潟湖,稍加改造就是一个优良的深水锚地,完全可以容纳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早在战争之初,1941年12月,日本海军就向马朱罗派出了驻岛部队,修建了水上飞机基地和营房等设施。1943年11月,日军放弃马朱罗,将岛上驻军全部调往米利,只留少许人看守设施。即使如此,惯于杀鸡用牛刀的美军还是派出了一支强大的攻击力量。

负责攻打马朱罗的是第五十一特混舰队第二大队。鉴于之前航空侦察显示岛上日军寥寥,奉命出击的登陆部队是第二十七步兵师第一〇六团第二营和第五两栖部队直属侦察连,合计1600名兵员,总指挥为第二营营长谢尔顿中校。登陆行动空中支援由护航航母“拿骚”号和“纳托马湾”号承担,重巡洋舰“波特兰”号,驱逐舰“布拉德”号、“基德”号将提供舰炮炮火支持。

早在1月23日,琼斯上尉的侦察连就乘“凯恩”号驱逐舰从珍珠港启航,前往马朱罗实施侦察。由于在“电流行动”中主动化侦察为进攻一举拿下阿帕玛玛环礁,琼斯侦察连声名大噪。

1月30日,“凯恩”号安全驶抵马朱罗近海。琼斯派哈维·韦克斯中尉率第四排和迫击炮排组成先遣队出动,乘登陆艇对潟湖入口处的加拉林岛和埃洛杰岛实施侦察。当天23时,韦克斯率队成功在加拉林岛东端登陆。这次名不见经传的登陆具有非凡历史意义,他们因此成为第一支登上战前日本“领土”的美军部队。半小时后,韦克斯遇到了一名土著,被告知驻守主岛达利特的日军足有三四百人之多。

土著的话把韦克斯吓了一大跳。如果他提供的情报属实,侦察连必须变更作战计划。为核实上述情报,韦克斯率队一路横跨加拉林岛,31日凌晨1时进入一个原始村落。经与土著反复沟通,韦克斯得知岛上确实驻扎过不少日军,但几个月前已经撤走。随后迫击炮排对埃洛杰岛的侦察证实了土著的说法,那里连个日本人的影子都没发现。

琼斯于是率连部和其余三个排向达拉普岛进发,3时30分顺利在岛西南端登陆,随即向东北方移动。在该岛和邻近的乌里加岛,他们都未发现日军的踪迹。琼斯幸运遇到了一个会说英语的混血儿迈克尔·麦迪逊,他用清晰的英语告诉美国人,目前马朱罗环礁一带没有日军成建制的部队。

琼斯必须将这一情报及时通知希尔少将,但通信设备出现故障,一时竟然联系不上。按预定计划,海上舰队和航母舰载机将在6时37分对达利特岛实施炮火准备。糟糕的通信使希尔直到6时45分才收到琼斯发来的电报。等他下令取消炮火准备时,美舰舰艇已经发炮8分钟了,455发炮弹就这样白白浪费了。护航航母舰载机接到命令后立即返航,但从“波特兰”号起飞的1架侦察机没有及时接到命令,对正在达利特岛侦察的二排进行了扫射。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从岛上遗留的大量建筑、窄轨铁路及设备器材来看,岛上确实曾有一支为数不少的日军部队活动。根据土著提供的情报,马朱罗岛上只有1名日军和少量平民。侦察连四排受命从马朱罗岛西端登陆向东搜索前进。在土著的帮助下,他们成功找到了日本人的住所。正在吃饭的几名日本人迅速遁入丛林。美军在附近找到了两挺美制12.7毫米机枪和一些子弹,它们应该是从1架坠落的B-24轰炸机上拆下来的。1小时后,日军海军准尉中田被美军抓获,其余3人成功逃脱。1月31日9时50分,希尔致电斯普鲁恩斯和特纳:“现在,马朱罗环礁是我们的了!”珍珠港很快收到了前方发回的好消息。

根据现场缴获和土著提供的情报,琼斯判断可能有1架B-24在马朱罗以东16公里外的阿诺环礁坠毁。为了救助可能幸存的飞行员,在得到希尔少将、谢尔顿中校批准之后,2月1日午夜,琼斯派一支小分队乘“凯恩”号在阿诺环礁登陆。当地人汇报说,这里没有日军部队,只有4名日本商人。曾有美军飞机在这里坠毁,但机组成员已被押到马洛伊拉普去了。当天11时50分,美军小分队乘驱逐舰回到马朱罗,与主力会合。

就在琼斯侦察连各排在各岛来回穿梭之时,希尔已率第五十一特混舰队众多舰船浩浩荡荡驶入马朱罗潟湖。1日9时53分,谢尔顿中校率第二营先锋连登陆达利特岛。在听取了琼斯的汇报之后,谢尔顿认为美军不需要再派出更多登陆部队。2日,美军坦克登陆舰开始将守备部队、工兵和大批设备、物资送上乌里加岛和达拉普岛。当天,海军水上飞机进驻马朱罗。达利特岛日军遗留的最大建筑物被临时改建成野战医院,2艘扫雷舰在潟湖中进行测量,标出航道及船只锚地。环绕潟湖的一条礁脉形成了天然防潜防雷障碍,美军对其加以修葺,形成了长56公里的珊瑚堤道——这条堤道直到今天还在使用——大大提高了舰船停泊的安全性。

2月3日,又有超过30艘舰船驶入马朱罗潟湖,计划进入此处锚泊的舰船还有50多艘。工兵开始在达拉普岛修建临时机场。2月4日,斯普鲁恩斯宣布美军在马朱罗的军事行动胜利结束。当天清晨6时,埃德加·克鲁斯海军上校接过了岛上守军的指挥权。希尔和他的第五十一特混舰队当然不会就这样回珍珠港,还有更艰巨的战斗任务在等着他们。

2月上旬,美军驻岛守备部队和后续工兵部队陆续到达。长1200米的机场跑道、机库、油库及其他设施陆续竣工,马朱罗成为美军距夸贾林最近的航空基地。一星期之前,土著还从未见过一辆汽车甚至一个车轮,短短一个月后,他们中帮美国人干活儿的人已经坐着吉普车在岛上来回兜风了,嘴里还不停地嚼着口香糖。 Nuk2S3WWHjU5DXTVNYD44vMcIzHjTBRpdjaHNNxlIoXtp/6NPcr/wvM/X2gAam7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