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阅读建议

◎分阶段地泛读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戴望舒属于高度重视作品质量、不以数量繁多而取悦读者的一类诗人,其诗歌因其人生经历及时代大背景的影响而具有不同的风格。建议同学们根据他诗作的不同阶段来集中阅读,从而发现不一样的戴望舒。

第一阶段:从《夕阳下》到《十四行》。这些诗歌是戴望舒对新诗创作进行初步尝试的阶段。重点推荐《生涯》《流浪人的夜歌》等。

第二阶段:从《不要这样盈盈地相看》到《古神祠前》。这个阶段也被称为“雨巷”阶段,是戴望舒的成名期。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重点推荐《雨巷》《古神祠前》等。

第三阶段:从《我的记忆》到《乐园鸟》。这一阶段是戴望舒诗歌艺术的成熟期。从《我的记忆》开始,戴望舒转变了诗风。重点推荐《我的记忆》《烦忧》《乐园鸟》等。

第四阶段:从《见毋忘我花》到《偶成》。这一阶段是戴望舒人生的最后阶段。抗日战争的爆发、民族危亡的残酷现实惊醒了他,诗歌风格也自然地进入了革命讴歌期。重点推荐《灯》《赠克木》《我用残损的手掌》《偶成》等。

读完本书后,对于这些诗歌,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方面?不妨尝试用一句话表述。你在阅读这些诗歌时有什么疑惑吗?

◎有选择地细读

结合以下言论或主张,选择相应诗作,进行自我感悟式细读。

鲍晶说,戴望舒将诗歌只当作“抒发个人情怀的锦瑟,借以求得精神慰藉,他没有将诗歌作为时代的号,也看重诗歌的教化作用。这就使他的诗作不是倾向于关注社会现实,而是侧重于个人内心世界的开掘”。

闻一多提出,新诗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写诗要讲究词藻,注重韵律,节要匀称,句要均齐。

戴望舒说:“刻意追求音节的美,有时倒还不如老实去吟旧诗。”

朱寿桐说:“感觉的互通、交错在戴望舒的诗歌中也随处可见,他也是在以此手法表现客观的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的息息相通,可见的物体与不可见的精神之间的感应契合,以及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彼此的沟通。”

读完本书后,你最喜欢的戴望舒的诗歌是哪首?理由是什么呢? b66MGe/k8XZ3SAbwJYgXUfEDIiFtWQXA4vB5WdP+06JQ216fP6ht/0O4gcMgSc7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