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正兴同志,集自己多年的军旅生涯经历,著写了《这才是战争》一书。细读一遍,语言通俗易懂,但不乏精辟论述;文章纵横天下,不失折射军事哲理。正如作者所言:用你看得懂的专业军事思想和语言把战争掰碎了讲给你听。在阅读完全书后,感觉该书语言风趣、情节生动,作者似乎在写一部“通俗版的《战争论》”,可谓是雅俗共赏。出彩的地方有三:

其一,创新的观点。美国的巴顿、苏联的朱可夫、英国的蒙哥马利指挥打了很多胜仗,日本的山本五十六、法国的戴高乐指挥打了很多败仗,中国的孙武、德国的克劳塞维茨极少有指挥千军万马的壮举,但人们都称他们为著名的军事家。为什么?我想,不是因为他们打了多少仗,而是因为他们用一生来追寻一个答案:怎样才能赢得战争?他们对军事都有深入的学习研究,有独到的见解,正是他们在探索战争规律中不断创新的军事理论,引领着无数后人孜孜不倦地创新,才有了如今军事科学蓬勃发展的局面。克劳塞维茨说:“史例可以说明一切问题。在经验科学中,它们是最具说服力的,尤其是在军事艺术中更是这样。”作者正是通过古今中外大小20个经典战例,从不同角度对战争、战术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和剖析,创造性地把战术划分为“破、分、围、歼”四个基本行动,总结提炼了战术“阵形、机动、防御、进攻”四种关键要素,提出了“战争的唯一不变的规律——矛和盾理论”“战争或战斗的本质就是体系的对抗”等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这正是《这才是战争》一书最可贵之处。

其二,大众化的语言。有人说,军事研究事关重大,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话,必须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浮夸。这话不假,但那针对的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学术论文,而不是给公众看的军事书籍。不管是古代说书中的“火烧赤壁”,还是现代电影里的“太平洋战争”都深受读者喜爱,从中不难看出,公众需要并喜欢军事读物和影视,只是痛恨“教科书”式的表达罢了。《这才是战争》一大特点便是“移花接木”,将生涩难懂的军事理论用平实而生动的方式叙述出来,在追求专业性的同时又增加了通俗性;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看似艰涩的战例讲得深入浅出,童子可解。《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的曹操摆在一起,尽管我们都知道正史中的曹操可能更加接近真实,但谁又能否认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身后评价的影响呢!何况《这才是战争》一书讲述中不失精彩:讲述“战斧行动”时化身“英军作战处长”提出的五种作战方案;讲解“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时项羽那俏皮实在的战前动员等等,让人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深以为然而扼腕叹息,真是妙趣横生。

其三,满满的期待。古希腊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因此,对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研究,才是最具根本性的科学。军事科学虽然仅仅是社会科学中一个很小的方面,但“大军一动,万命所悬”,面虽小,却关系重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强国必须要占据军事理论的“制高点”。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中国要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必须要有一批像作者一样热爱军事理论、创新军事理论的思想者。作者在书的最后谈到了自己对军事理论的深爱,其实在整部书中,他笔下的每一个战例、每一个观点,都表达了这一感情。读《这才是战争》,不仅可以看到一群驰骋沙场的将士,还可以看到一个坚守理想的青年作者。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作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感、“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厚重感。这让我对作者的下一部《这才是战争·奇正卷》有了更多的期待!

孔利军(时任某集团军作战训练处处长) lraO0AeDxlnet61QBx9YLtFNOuvrs/6DkJ26xhdqR8nFahM8Xwe01I+8FBtwUqK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