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讲

与众不同的生辰八字

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22年,阴历三月十二日,这是大清王朝历史上很特殊的一天。

关于某位帝王,最重要的史料通常是他的实录,实录是一朝史官根据原始材料写成的专门记录某位皇帝生平的著作。那么关于乾隆最权威的著作,就是《清高宗实录》。根据这本书的记载,就在这一天,清代最著名的三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头一次聚到了一起。当然了,雍正和乾隆这时还不是皇帝,应该被称作胤禛(yìnzhēn)和弘历。

这一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康熙朝储位斗争的结果,因此也为中国历史上持续最长的盛世,康雍乾盛世,埋下了伏笔。

对于我们讲述的主人公乾隆(当时还叫弘历)来说,这当然更是决定他命运的一天。一个人的命运,受很多因素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有四个:出身、天赋、努力和机遇。我们知道,康熙有几十个皇孙,为什么最后偏偏是弘历当了皇帝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一天,十二岁的弘历得到他一生最重要的一个机遇。

这一天出现的背景,是这样的:

康熙皇帝晚年,情绪非常低落,晚上经常失眠,成天哀声叹气,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得了重度抑郁症。为什么呢?因为皇子们的储位之争,搞的老皇帝心力交瘁。因此,这一年的春天,康熙的第四个儿子胤禛对老皇帝说,我的赐园,圆明园里,有几百棵牡丹,都是珍稀品种,现在开得正艳。您不如到那看看,换换心情,怎么样?我们都知道北京的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园林,不过,它一开始,只是康熙赐给雍亲王胤禛的一个小花园。后来的圆明园是在这个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康熙皇帝一听可以赏花,挺高兴,就答应了。

康熙根本没想到,这是胤禛为了夺取皇位,设计的一个步骤。

雍亲王胤禛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表面上,他对皇位没什么兴趣。他喜欢书法,爱读佛经。在其他八个皇子为皇位打破头的时候,他却把自己关在家里,苦练书法,猛读佛教,看上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经,一派闲云野鹤之姿。所以康熙皇帝,对胤禛很信任。晚年经常到他的花园中去玩。据《清圣祖实录》统计,康熙皇帝晚年,一共到胤禛的圆明园去过十一次。其他皇子很少能享受到过这样的恩荣。很显然,这是因为胤禛表面上没什么野心,所以让康熙感到很亲近很放松。当然事实上,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胤禛对皇位,可谓垂涎三尺,梦寐以求。

康熙皇帝一共生了三十五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二十个,这二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深深卷入储位斗争之中。在争位的皇子们当中,胤禛看起来本来是最没希望的一个。因为从年龄上来说,他不是最年长的,没有年龄优势。从才干上来说,他为人也很低调,不显山露水,才干并不突出。从个性上来说,他这个人不太喜欢和别人交往,深居简出,独来独往,天马行空,并不是一个特别能团结人,特别有人格魅力的人。

那么,为什么最后胜出的偏偏是他呢?我认为,胤禛在三个方面做得比别人要好。

第一,他隐蔽得最好。胤禛深知要想得到皇位,首先要把自己的野心隐藏起来,不能让康熙觉察到。道理很简单,接班人和在位者的关系是最难相处的。一旦你露出接班的企图,老皇帝肯定会时刻警惕你,你是不是要暗害他啊,是不是要抢班夺权啊?和你的关系就很难处。所以胤禛才成天念佛经练书法,装出一副不求进取的模样。

第二,胤禛也会适度地表现自己的才干。因为你缺乏才干,也接不了班。所以胤禛的原则是不主动表现自己,不抢风头,但是当康熙皇帝偶尔交给他一些任务时,他会完成得很出色。比如有一次,康熙朝的皇太后去世了,康熙把丧事交给胤禛安排,胤禛安排得井井有条,给康熙皇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康熙感觉到,这个第四子,是有才能的。

第三方面,就是今天他设的这个步骤。他要用一个特殊的砝码,来打动康熙皇帝。这个砝码,就是我们要讲的主人公,弘历。

康熙皇帝到了圆明园,胤禛把他迎到一座叫牡丹台的大殿里,父子两个人面对怒放的牡丹,把酒临风,聊点与政治无关的家长里短,气氛十分融洽。

聊着聊着,胤禛似乎漫不经心地说了这么一句:“您的两个孙子打生下来还没机会见到您呢,今年都十多岁了,您想不想见见?”

有的读者可能不理解,说孙子都长到十多岁,怎么还没见过祖父呢?其实这在康熙朝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康熙皇帝的孙子实在太多了,一共九十七名,加上孙女,一共二百多人,根本见不过来。所以政务缠身的康熙,在生前只见过不到二三十个。

听到胤禛这样说,康熙随口答到:“好啊!那把他们俩叫出来我看看吧。”

胤禛一听,向里面一招手,从里间屋走进来两个孩子:胤禛的第四子弘历和第五子弘昼,两个人都是十二岁,并非同母所生,年龄只差两个月。

一见到这两个孩子,康熙皇帝不觉就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弟弟弘昼没有给皇帝留下太深的印象,但哥哥弘历,用《清高宗实录》中的记载说,却让康熙“见即惊爱”,就是一见就很惊讶和喜爱。康熙发现,这孩子相当与众不同。弘历身材挺拔,皮肤白皙,长得很漂亮。如果用古典小说中的话来形容一下,就是眼如秋水还清,面如满月犹白。尤其让康熙注意的是,这孩子的眼睛里,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灵气与沉静。

两个孩子上前,给爷爷行礼。行礼的时候,康熙注意到,这个弘历,一举一动既敏捷得体,又落落大方,丝毫没有这个年龄段孩子常有的紧张和局促。相比之下呢,他的弟弟弘昼就显得拘束多了。

弘历给了康熙一个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康熙皇帝一辈子和各种人打交道,很善于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才干。《清高宗实录》记载当天的情景说,康熙“偶举《爱莲说》以试,诵解融彻,奖悦弥至。”就是说老皇帝向弘历招招手,说,过来,问他,现在在读什么文章啊?弘历说,在读宋代大儒周敦仪的名篇《爱莲说》。康熙说,能背吗?弘历说,能,说完就落落大方地背了一遍,一字不差。康熙很高兴,又问,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弘历说,知道,说完又从头到尾地讲解了一遍,讲得很准确。

康熙十分惊讶,这孩子太聪明了!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把这篇文章讲成这样,实在太难得了。没想到我还有这么聪明的一个孙子。在他见过的几十个孙子当中,这个是最出色的!聊了几句天,康熙叫两个孙子也入席一起吃饭。吃完饭,康熙回宫,不过当天晚上康熙却没有睡踏实。他不停地想到这个叫弘历的孩子,感觉在爱新觉罗家族中能出现这样一个孩子,实在是太难得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派太监来到圆明园,来干什么呢?他命雍亲王胤禛写下弘历的“生辰八字”,他想亲自看看。

雍亲王胤禛听说康熙想看弘历的八字,非常高兴,立刻亲笔写好,交给太监。太监走了之后,雍亲王自己在心里偷偷大喊一声:“耶!成功了!”

什么成功了呢?他设的这个步骤成功了。

胤禛的这个步骤就是,把自己的儿子弘历想法介绍给康熙皇帝,让康熙和弘历建立起良好的祖孙关系。这个孩子,就将是他争夺皇位的一个重要砝码。为什么呢?我们知道,伟大的政治家思考政治大局,就如同一个高明的棋手下棋一样,他不可能只算一步,肯定要多算几步。所以,康熙要是决定传位给哪个儿子,肯定也会关心一下这个儿子所生的孙子,因为这关系到第三代君主的素质问题。康熙晚年,曾经对太子胤礽两立两废,折腾了好几个来回儿,一个重要原因,是康熙非常喜欢胤礽的长子弘晳,所以对放不放弃胤礽心里很矛盾。虽然已经不喜欢太子了,但是却觉得这个皇孙是一块很好的做皇帝的材料,那么你要是不传位给太子,这皇孙就做不了皇帝。朝鲜有一本史料,叫《朝鲜李朝实录》,其中记载很多清代中朝外交史上的事。其中有一则记载说,在康熙晚年,朝鲜使臣出访中国,回国后向朝鲜国王汇报说:“皇长孙颇贤,难于废立。”皇长孙,就是胤礽的儿子弘晳。又说:“或云太子之子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尚尔贬处云矣。”也就是说,因为康熙希望这个孙子将来能登上皇位,所以才在废太子问题上迟迟下不了决心。所以皇孙素质如何,对康熙选择皇子是有决定性影响的。

那么虽然康熙从来没有明确表达过这个想法,但是聪明透顶的胤禛当然清楚父亲的心思,所以他刻意要把弘历介绍给康熙认识。但是胤禛为什么知道康熙肯定就会喜欢弘历呢?如果不喜欢,岂不是给自己减分而不是加分吗?

这就涉及我们前面谈到的决定一个人命运的诸多因素中的另一个,天赋。天赋是一个人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块基石。弘历之所以被胤禛从六个儿子中选出来介绍给康熙,就是因为他身上有着超常的天赋。胤禛相信,弘历凭着这种超常的天赋赢得康熙的喜欢。

确实,弘历这个孩子,自幼聪颖异常,读书上非常有天份。登基之后,乾隆曾出了一本诗集,叫《御制诗全集》,其中一首诗的注解中说,“余幼时,日所授书,每易成诵。吾弟和亲王资性稍钝,日课恒落后。先生复令予加课。”也就是说,他与弟弟弘昼同时开蒙读书,每次背书,他都过目不忘,弟弟却迟迟背不下来。弘历这边都背了三篇文章了,弘昼还在那吭哧第一篇呢,老师就给弘历加上三倍的功课。这说明这两兄弟,智商相差很大。

除了读书好,弘历运动天赋也很突出,身体素质绝对一流。小时候学射箭,很快就能射中靶心。第一次学骑马,就一点也不害怕。我们知道,满族皇帝非常重视“武功骑射”,弘历骑射功夫不错,读书又好,那么就可以称得上“文武双全”。除此之外,这个孩子天生情商也很高,很有眼力见儿,很会讨人喜欢。性格又很沉稳,不调皮不捣蛋。所以胤禛相信,这个孩子一定能得到康熙的喜爱。

那么胤禛怎么到弘历十二岁才想起来把他介绍给康熙呢?这说来也是一个巧合。乾隆后来在《御制诗全集》的注中回忆了这件事的原委:“康熙六十年,予年十一,随皇考(雍正)至山庄内观莲所下,皇考命予背诵所读经书,不遗一字。时皇祖(康熙)近侍,皆在旁环听,咸惊颖异。”就是说上一年夏天,胤禛带着弘历在避暑山庄时,闲着没事,考考弘历的功课,让他背诵所读的经书。弘历把一篇很长的文章,大概五千多字,一字不差,都背下来了。不光胤禛很惊讶,就连恰巧呆在旁边的侍侯康熙的老太监们也都很惊讶,他们对胤禛说,四爷,皇孙里头,您这个,绝对是第一名,这个孩子太聪明了!太监的这句话点醒了胤禛。所以乾隆在诗注中接着说,“皇考始有心奏皇祖令予随侍学习。”就是胤禛脑筋急转弯,起了把弘历介绍给康熙的念头。这一念头,决定了弘历在十二岁这一年就登上了大清政治舞台。

因此,我们说,一个人成功第一要有机遇,但是机遇是建立在天赋或者说实力的基础上。弘历就是凭他特殊的天赋,被胤禛他挑选出来,成为这出历史大戏中的重要角色。

说到天赋,在传统社会的背景下,弘历还有一个特殊的先天因素,对他的命运产生了影响,那就是生辰八字。我们前面说过,康熙曾经要看弘历的生辰八字。

传统社会中的中国人大多很相信算卦占卜,连康熙也不例外。我们知道,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西方科学技术很感兴趣的皇帝,但这只是他身上的一个侧面。另一个侧面,他对算卦占卜,也很热衷。清代档案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康熙六十年六月,四川总督年羹尧入京办事,康熙命他找京城的“算卦先生”罗瞎子推算某事。年羹尧听说这个罗瞎子为人四处招摇,且有病在身,就没去找他算。康熙在年羹尧的折子上批了这样一句话:

此人原有不老诚,但占得还算他好。(《掌故丛编·年羹尧折》)

就是说,我知道这个罗瞎子爱吹牛,但是要说算卦的话,他算得还真是准。

可见,康熙是这个罗瞎子的老主顾兼老粉丝。

“生辰八字”即是以一个人出生时间的年月日时,来推断人生发展的结果。在今天来看,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可是,在过去,这个东西往往在偶然中决定了历史之车的走向。乾隆的生辰八字,对他后来成为皇帝,就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1929年,故宫博物院曾经公布了一批内阁大库档案,其中有一件原始文件,就是乾隆的八字,上面还附有康熙六十一年的批语。乾隆八字的内容如下:

“辛卯(康熙五十年)

丁酉(八月)

庚午(十三日)

丙子(子时)。”

批语如下:

“此命贵富天然,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别的不用问。”

就是说,按命相理论,乾隆八字,用术语叫火炼秋金,是天赋极厚的强势命运,有这样八字的人,极为聪明,为人仁孝,文武双全。将来妻子呢也非常贤惠,命中注定会有很多子嗣。小的时候会有点浮灾,但是并不碍事。十六岁之后,就一切顺利。将来健康长寿,贵不可言。

这么好的生辰八字,会不会是胤禛刻意伪造的呢?当然不会,因为皇帝子孙的出生日期,都是主管皇族事务的宗人府早就记录在案的。这段批语是不是胤禛找人瞎编的呢,这个也不可能,因为中国古代算八字,有一套固定的算法,你找哪个算命先生,看同一个八字,结论都差不多。乾隆这个八字,在传统算命法中,确实是十分难得的大富大贵之命。

这个八字,对乾隆的一生命运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清高宗实录》记载,看过这个八字后,康熙做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将弘历“养育宫中”。

“养育宫中”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弘历接到皇宫中来,陪伴自己一同生活。这对于康熙的孙子们来讲,是一项极大的“恩荣”。在弘历之前,九十七个孙子中,只有一个人获得过这个殊荣。是谁呢?我想大家都能猜得到,就是我们讲过的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弘晳,因为康熙原想培养他为第三代君主,所以才把他“养育宫中”。换句话说,只有被康熙列入未来继承人培养计划的人,才会被他接到宫中,进行深入考察。

事情发展到这里,说明胤禛当初的计划,初步成功了。接下来,就要看和祖父一起生活的时候,弘历能否进一步获得祖父的喜爱和肯定。换句话说,弘历能否抓住命运给他的这个特殊的机遇。

康熙六十一年夏天和秋天两个季节,一共五个多月里,弘历陪着爷爷,一起生活在避暑山庄之中,祖孙二人每天形影不离。乾隆后来回忆过当时的情景:“夙夜祗(zhī)随圣祖,绨(tí)几展书,则亲授章句;批章引见,则敬立座侧。至于传餐侍膳,曲承含饴依膝之欢”(《御制诗全集》注)。什么意思呢?读书的时候,康熙亲自给他一句句地讲解。吃饭的时候,祖孙两人坐在一桌,爷爷不断地给孙子挟菜。甚至接见大臣讨论军国大事的时候,康熙也特批弘历可以留在身边。弘历此时总是懂事的“屏息而侍”,安安静静地观察爷爷如何处理国家大事。康熙有时候给别人题字,弘历就跑前跑后,给他磨墨抻纸。可以说,这个乖巧的孙子给康熙一生中的最后岁月带来了很大的快乐,短短半年之中,祖孙两个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所以《清高宗实录》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康熙六十一年夏,弘历“一日,望见御舟泊晴碧亭畔,闻圣祖呼名,即趋岩壁下,顾谓勿疾行,恐致蹉跌,爱护殊常。”这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康熙泛舟避暑山庄湖上,弘历正在附近山上玩耍,在山头上,远远望见御舟驶过来来,就急急忙忙跑下山来,想跑到爷爷身边去。老皇帝在船上看见了,生怕孙子跌倒,急忙站到船头,冲着弘历大喊:“慢点跑,别摔了!”爷爷苍老而焦急的声音深深印在弘历的脑海里,六十年后还回荡在乾隆的耳边,六十年后,乾隆在一首诗中写道:“望见御舟泊亭畔,呼名趋下层岩壁。顾谓勿急恐蹉跌,是即初蒙恩眷日。”就是说,看见我在山上跑,可把祖父急坏了,生怕我摔着。那个时候祖父对我啊,实在是太关爱了。

在这半年之中,弘历不仅凭他的聪明懂事赢得了康熙的喜爱,而且他的运动天分也给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乾隆晚年,在一件谕旨中,提到了当年一件事,说:“昔年朕随侍皇祖山庄阅射,朕连中五矢,仰蒙天语褒嘉,慈颜大悦,蒙赐黄褂,其时朕年十有二岁”。(《清宫史续编》卷四)就是说康熙亲自教弘历射箭,弘历一下子,嗖嗖嗖,连中五箭,康熙十分高兴,马上赐给他一件黄马褂。现在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大门的门壁上,还刻有乾隆的一首诗,诗中有两句说:“阅射门前却自思,髫龄自此沐恩慈”,说的就是这件事。

所以康熙打猎时,就总带着弘历。弘历胆子很大,让康熙很满意。不过有一次打猎,却出了点意外。《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木兰从狝(xiǎn),入永安莾喀围场,命侍卫引射熊。甫上马,熊突起,控辔自若。圣祖御枪殪之。”这是这一年八月份,康熙带着弘历到围场打猎。康熙遇到一头大熊,举起火枪,一枪打到大熊肚子上,把大熊打成重伤,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了。康熙以为这头大熊已经没什么威胁,就回头对弘历说,你上前补射一箭。为什么呢,康熙想让弘历练练胆量。不知道为什么,弘历平时胆子很大,一听祖父指示就奋勇争先,那一天却像睡着了一样,坐在马上迟迟不动,闭着眼睛在那养神。康熙心中有些不高兴。心想,本来这个孩子一直胆子很大,今天怎么突然害怕起来?康熙就喊了一声:“弘历,怎么不动?”

弘历听爷爷这样一喊,才像突然醒过神来,睁开眼睛,催动跨下马,正要前进。不料就在这个时候,那头已经倒地很久的大熊突然猛然一个翻身,向人一样直立起来,嘴里发出一声怒吼,发了疯一样直扑众人而来。在场的所有人一刹那间都惊呆了,不知道怎么办,只有康熙反应及时,举枪便射,子弹从熊的耳朵射入,打入熊的大脑,大熊这才彻底死去。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

这件事给康熙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事后康熙想,幸亏这孩子那天没听命令。要是他一下命令弘历就冲上前去,那说不定就成了大熊的口中之物。为什么平时很勇敢的弘历,那天突然象睡着了似的反应迟顿呢?有点迷信的康熙认为这说明冥冥中有天意,保佑这个不同寻常的孙子。所以在《清高宗实录》中,接着上一段记载说:“事毕,入武帐,顾语太妃曰:‘是命贵重,福将过予’。”就是说,打完猎,回到账篷里,对随侍的妃子说,这孩子命真贵重,看来这孩子的福气啊,比我还要大。这是什么意思?康熙本身做了六十多年皇帝,比他的福气还要大,这就说明他动了让弘历当隔代接班人的想法。

就在这件事发生之后一周,康熙专门来到了胤禛在承德的赐园狮子园,在这里,康熙也给每个皇子赐了一个花园。皇帝主动来到皇子的家里,这就很不同寻常了。来到之后,康熙又提出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要求。他指名要看看乾隆的生母。《清高宗实录》卷一记载说:“圣祖幸园中,特命孝敬宪皇后率孝圣宪皇后问安拜觐”。就是说,康熙来到赐园里,要求见见弘历的生母。

当时整个雍亲王府的人都很奇怪,不知道老公公为什么指名要见自己的儿媳妇。为什么要见乾隆的母亲呢?因为康熙皇帝很相信算卦相面之类,所以他研究过相面术。如今,对儿子,孙子,他都了解了,他也要了解一下这个儿媳是个什么样的人。因为如果这个孙子当了皇帝,这个儿媳就是皇太后,对政局也会产生影响。所以他要给这个儿媳相个面。

那么,康熙对弘历的母亲印象如何呢? RYJut55MlYNaF0W5t9+emZnRyagNl7sBALp+gzqClzD0JAi+F+CqTMZ8iQkVcm3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