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 ◎ ◎ ◎ ◎ ◎ ◎ ◎ ◎

第二章
制内市场:一个中国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在第一章中,我们试图通过比较中国与其他政治经济体制,来回答“中国不是什么”的问题。在本章中,我们将回答“中国是什么”这个问题。为此,我们将考虑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实践。尽管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帝制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有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实践经验,但中国始终未能提供一套关于其政治经济体制的概念和理论。综观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历史实践,我们会发现,在中国,也可以找到一些在西方政治经济中经常存在的重要议题和问题。在第一章里,我们简要讨论了西方和东亚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的各种政治经济学研究路径中的一些关键概念。本章的讨论将说明,虽然中国在处理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但它对这些关键问题的处理却有所不同。我们认为,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实践始终有其内在的逻辑基础。中国的政治经济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是中国长时段的历史、哲学和文化的产物。我们也很有信心,一旦中国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被概念化和理论化,将比任何始于其他地方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更能解释当代中国。我们将用它来说明,中国是如何创造一个经济奇迹的,以及这个奇迹在改革年代所带来的社会后果。本章的目的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概括性的介绍,或是建构中国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本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层面探讨国家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在第一章中,我们论证了从古典到当代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中,西方的国家和经济之间关系的背后有着特定的哲学假设。这套哲学思想是基于西方市场体制形成过程中的独特历史实践之上的,并由此奠定了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中国早期关于国家和经济之间关系的思想,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内形成的,但此后继续影响着经济思想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思想。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在不同的时空中增添了新的要素,但这一经济哲学的核心并没有改变。

第二部分关注的内容,是在秦和汉初帝制中国形成的时期里,有关国家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经济政策辩论。正如在第一章里所论述的,在2000年的时间里,西方的政治经济学家发展了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但在中国却并非如此。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从来没有像西方那样,发展出一套系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思想家和政策制定者不进行有关经济的思考与辩论。在中国,政治经济学更多是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而不是理论性的学科。从历史上来说,中国是最早实行经济政策的国家之一。帝制时期的中国经济思想家和政策制定者如何思考国家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反映在不同朝代的政策辩论中。在这里,我们的任务不是要去详细审视这些不同的政策辩论——这些内容远远超出了一章的体量;相反,在本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帝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反复出现的有关国家与经济之间关系的一些关键问题,特别是秦汉时期的早期政策辩论所阐述和强调的主题。我们认为,早期政策话语的形成,影响了后世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它为中国经济思想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思想框架,奠定了一个经济哲学的基础。

本章的第三部分,论述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市场如何在同一政治经济体制下共存。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在有关中国的国家和经济问题上,不同的学派之间并没有达成共识。事实上,从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秦王朝(公元前221年)开始直到今天,中国的地理规模已经决定了中国经济中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经济思想家和政策制定者制定了不同的政策话语。例如,从政府的角度看,它往往更偏好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政府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参与者,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政治主体,其基本作用是提供和维持社会秩序。经济只是其治理责任的一个方面。然而,从社会的角度看,分权化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可取的,因为这种体制往往使社会能够发展出一个自我管理的自治制度。要治理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必须足够务实,以反映和容纳对国家与经济的各种看法。一个实际的解决办法是,允许在不同经济领域发挥作用的不同形式的经济组织共存。我们将明确市场的三个层次:乡村集市繁荣的草根市场;国家垄断和战略关切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市场;以及介于两者之间,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相互作用的中间市场。

这样的市场体制非常接近我们现代所说的“混合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市场的共存意味着它们的混合和相互渗透。自从中国共产党在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正式采用“混合经济”一词以来,这个概念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混合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然而,混合经济这个术语并没有抓住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本质,即“制内市场”。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是市场等级制的存在和国家对市场的主导。审视三个层次市场的共存,可以看到国家在容纳市场的同时,是如何主导市场并维系这种主导的,以及市场是如何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运行的。我们还将证明,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博弈并不总是零和博弈,而经常是双赢的博弈。在国家和市场的互动中,它们可以相互赋权。 DDGJ6rrKzySZrjuyQCyap6iz+ye0BIa/P9LdxU78uzQVihLYmeJIeBrfVD62iQ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