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爱德华王子岛上的露西

被誉为“世界上最甜蜜的少女成长故事”的《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最为成功的代表作。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前往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上探访小说中安妮曾经生活过的绿山墙农舍。

人们不禁感叹,这样一部畅销作品是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热情纯真、酷爱幻想的安妮又是否与作者本人的性格和经历有着某种联系呢?

1874年11月,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出生于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爱德华王子岛虽贫困而落后,但岛上的自然风光却极其美丽,这也培育了小露西对大自然的终生热爱。在露西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也再婚搬离了爱德华王子岛。露西一直跟着外祖父母生活在卡文迪许村里一所老式的四周都是苹果园的农舍里。

露西自幼喜爱文学,九岁时开始写诗,十五岁时写的一篇作文获全加作文竞赛三等奖,并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首诗。1894年,露西顺利获得教师执照,在爱德华王子岛上的学校里任教。参与各种农活的小露西,接受着外祖父母严厉的教育。四年后,当她回到外祖父母位于卡文迪许的家中时,她的外祖父已经去世。露西在照顾外祖母的时候开始写下她的第一部著作—《绿山墙的安妮》。

将作家的人生经历与书中的安妮·雪莉相对照,读者不难发现,安妮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露西的化身。露西从小生活在被大自然包围的农舍里,安妮也是;露西有一位严肃冷酷的管教者,安妮也是;露西学习勤奋,天资聪颖,顺利考取教师资格证,安妮也是……这种种的不谋而合都证实了绿山墙安妮的故事正是源于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在平凡的农场生活中,我们认识了最善良坚韧的露西,也爱上了最乐观开朗、对生活无时无刻不抱有惊奇态度的小安妮。

安妮十三岁来到绿山墙农舍,一个孤儿的命运在此被彻底改变。

安妮·雪莉长着一头胡萝卜似的红头发,满脸的雀斑,虽然长相不被人喜欢,但她却天性乐观,看到任何事物都会真性情地幻想一番,“在野樱桃树上睡觉就像住进了一个华丽的城堡”“山谷里的回声好像一个叫维奥莱塔的女孩在跟我说话”……同学们都觉得这个女孩儿有点儿奇怪。只有戴安娜,被安妮的快乐、活泼和疯狂的想象力所吸引。安妮闯了不知多少祸,她不小心给戴安娜喝了治病用的高浓度葡萄酒;买了假冒的染发剂,给自己染了一头令人惶恐的绿头发,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但是她闯了这么多的小祸,我们却并不讨厌这个楚楚可怜的小家伙。正如马克·吐温所评价的:“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据说垂垂老矣的马克·吐温心情很不好,正是这本《绿山墙的安妮》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马克·吐温爷爷和众多读者一样,他们被安妮的善良、热诚、乐观和对生活无限的惊奇和渴望深深地打动。人们甚至觉得这个爱闯祸,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的小女孩儿反倒有点儿可爱。

露西的小说处女作《绿山墙的安妮》俘获了众多孩子的心,千百万崇拜者的信如雪片般飞到爱德华王子岛露西的家里,小朋友们信上都问“小安妮后来到底怎么样了呢?”在孩子们和马克·吐温的鼓励和支持下,露西竟认真地一本一本地把安妮的故事写成了系列。《少女安妮》里,安妮在家乡生气勃勃地做小学教师;《女大学生安妮》里,安妮在大学读学士学位,经历交友和恋爱……安妮系列小说真实完整地讲述了少女安妮的成长过程。系列小说一经出版,便受到了读者的追捧,影响了千千万万个家庭。

1911年7月,在外祖母去世后,露西与牧师埃文·麦克唐纳结婚,举家迁移到了安大略,生下三个可爱的儿子。作为妻子和母亲的露西,除了负责一切家务外,还担当起牧师太太的所有“社会工作”,如协助管理主日学校、组织圣诞演出……在忙碌操劳的漫长岁月里,她每天仍坚持挤出几个小时来阅读和写作,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种长篇小说和许多短篇小说、诗歌、自传,还有十卷尚未出齐的私人日记。

1942年,露西因病长眠于多伦多。肉体虽逝,但作品的精神却永续流传。人们并没有忘记那个满载记忆的绿山墙农舍,那个热情纯真的安妮·雪莉。

绿山墙农舍如今依然坐落在爱德华王子岛上的卡文迪许村,从一间冷清的小屋变成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博物馆。绿山墙室内真实再现了安妮、马修、玛丽拉的房间,仿佛他们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小说中令人神往的“情人的小径”“闹鬼的森林”都围绕在墓地周围。入夜,还可以听到“闹鬼的森林”的呼啸和“红色的海滨”的涛声。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游客慕名来到绿山墙,寻找曾经的童年印记。

辽宁美术出版社将这一经典以崭新的形式呈献给全国的适龄儿童:

按照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将正文精缩至5万字左右;

用手绘、细腻、优质的插图与文字呼应;

将“自然”从“文学”中提炼出来,用轻松、易懂的文字向小读者介绍自然界的花草树木;

用对开跨页手绘图的形式,系统介绍不同科目的植物,邀请国家级地理名师审读内容。

我们用母亲对待孩子的心来对待所有的小读者,期待大家在这本书中能轻松获得文学的滋养和自然的温度,祝小读者“四体勤、五谷分”!

编者 nRD/Wz2VM7RwMU37B6TdfMM+7s3KkvJiPNWbfWepnTpXihZFM/0VDfQ5vx2GS/G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