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儿童及青少年期起病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且轻重不一。学者们在广泛收集临床抽动障碍病例的基础上,结合对患儿血清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等单胺类递质及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等氨基酸类递质的检测,分析了影响抽动障碍患儿病情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心理社会因素与抽动障碍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抽动障碍的加重因素包括学习压力过大、焦虑、愤怒等导致患儿情绪不安,患儿家庭过严的家教现象使患儿长期生活在紧张与恐惧中,皮质醇分泌水平增高。饮食因素研究中发现,抽动程度较重的患儿多嗜食或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如巧克力、咖啡、可乐饮料等。因该类食物摄入后,刺激患儿活动过度的多巴胺系统,产生更多的DA,因此可加重抽动症状。食用膨化食品也可能导致抽动症状加重。研究结果还发现,抽动障碍的严重程度与患儿血清DA含量呈正相关。抽动障碍的发病还可能与NE功能失调有关;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患儿血清NE含量呈递增趋势。另有研究发现,Glu浓度的高低与患儿抽动的严重程度亦呈正相关。随着抽动程度的加重,患儿血清GABA含量呈减少趋势,推测GABA水平降低可能与抽动的发病相关。目前研究普遍认为:长期焦虑等心理应激因素及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血清DA、Glu、NE含量增高,血清GABA含量降低可使抽动障碍患儿的病情加重。关于多发性抽动症病情严重度的其他相关因素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