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8.多发性抽动症的命名是如何演变的?

法国医生Itard曾在1825年描述了一位法国贵族年轻女人的病情:7岁时开始出现头部及手臂的不自主抽动,然后逐渐累及面部和肩部。当时并未命名。1885年法国医生George Gilles de la Tourette再次报告了8例相似病例,并对疾病症状及疾病本质进行了更深入的描述和阐述,所以后人称此病为Tourette综合征。根据其多组肌群抽动的特点,又称为多发性抽动症或慢性多发性抽动症。其抽动、发音多为爆发性突然发作,又称冲动性肌痉挛。随着病程的延长,部分病例出现秽语特点,故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虽然本病的名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但秽语(脏话、痞话)的发生率还不足1/3,秽语症状并非诊断本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而且秽语本身带有很大贬义。因此,有关专家认为过去国内常用的抽动—秽语综合征这一病名欠妥,建议更改名称为“多发性抽动症”。孙圣刚等学者在《临床内科杂志》2000年第2期上撰文建议将本病的汉语命名改用“多发性抽动发声综合征”,他们认为将“秽语”改为“发声”一方面可避免患者及家属由此产生的不良心理影响,另一方面也更符合临床实际。《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称为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主张将本病称为多发性抽动症或Tourette综合征较为妥当。 nVT7HkRzK/qDK9kuI7VIrFqquRgpsr1WYulJDpNbpDeXVq0KdohmDolZ1Vnr483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