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西方发展理念溯源

城邦理论是古希腊人的社会发展理念。在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古希腊城邦所实行的几种发展模式及其政治体制存在的缺陷已经明显地暴露出来了。柏拉图企图构思出一种新型的强调社会协调统一的社会政治生活,这集中反映在他的名著《理想国》中。然而,他进行政治事件的三次叙拉古之行,均以失败告终,这使他认识到自己所设计的“理想国”只不过是一种空想而已。在其晚年所写的《法律篇》等著作中,他提出所有公民都可参与国家管理,允许私有财产和个体家庭存在,并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以图改善理想国的政治社会设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他的理想国是一种忽视了人类个体自由的、无法实行的乌托邦式整体社会发展理念。

亚里士多德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基本上是抛弃了理想主义的范式而走入经验主义。他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在他所倡导和设计的社会中,等级松散,中产阶级主政,实行法治,保留家庭和实行私有制,在政治生活中贯穿温和的民主风尚。他认为,社会管理应该具有社会自发机制所应有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应该从城邦现有的实际状况出发,选择和构想“可能”实行的社会制度,而不能盲目追求“至善”的理想制度。他曾说,优秀的立法家和真实的政治家不应一心向往绝对至善的政体,还须注意到本邦现实条件而寻求同它相适应的最好政体。 可见,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温和的民主式经验式的社会发展理念。此外,他还提出了具体的社会分配政策,如减少公共开支,避免在进行慈善事业时直接将财富无偿分发给平民,要使平民具有到城镇去发财致富的机会,抽签决定职位机会,以便让平民参加。

凯尤斯·屋大维是古罗马的第一位皇帝,公元前27年,他被元老院授予具有神圣意味的“奥古斯都”称号,因此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屋大维是一位现实主义的政治家,他根据古罗马从城邦发展成庞大帝国的需要,认为改革是适应形势变化、促进古罗马发展的最好办法,并由此形成了一系列顺乎形势的内外政策思想,他提出尊重传统、争取人心的治乱思想以及旨在巩固统治和发展经济的城市化思想,指导古罗马走进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鼎盛时期。

卢克莱修是古罗马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长诗《物性论》。卢克莱修从无物能由无中生,无物能归于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他坚决反对“神创世界”说,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进化的过程,自然是自己工作着,不受神灵控制的;人类文明发端于模仿自然,人们从自然中学会了农业技艺;社会和国家起源于人们满足基本需求的愿望以及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人的幸福在于摆脱对神的死亡和恐惧,得到精神的安宁和心情的恬静,从而坦然地去享受生活。这些对发展问题的朴素看法,初步揭示了人、社会和国家的本性和规律。从总体上来讲,卢克莱修的思想也可以被称作自然进化发展理念。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西方中世纪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因而被称作西方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黑暗时代”。由于奴隶、隶农的起义,加上日耳曼人的入侵,西罗马帝国终于在476年灭亡,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立的日耳曼王国。日耳曼王国的建立,标志着欧洲封建社会或中世纪的开始。随着奴隶制度的崩溃和封建社会的建立,基督教便成为欧洲封建社会的宗教。教会组织和国家世俗政权,同为中世纪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基督教有自己的一整套发展理念,它反对奴隶制度,其教义中有不少关于反对奴隶制度的阐述,如圣保罗告诉腓利门,对待曾经是腓利门奴隶的阿尼西母,不要再像奴隶,而要像兄弟一般对待他;并认为教会和封建政权都是天命所寄,是至尊至高的上帝在人世的代理机构。这些都对欧洲中世纪封建主阶级统治地位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又由于中世纪宗教神学具有反科学、反人性、反自由、反世俗生活的性质,因而也具有阻碍社会发展的一面。

基督教视劳动和工作为尊贵,他们把耶稣、圣保罗视为劳动的典范,同时通过谴责懒惰来表达对工作的尊重。然而,中世纪的基督教会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教会拥有大量的领地,他们口头上宣传禁欲和不贪婪,宣扬劳动尊贵和需要工作,实际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参加生产劳动,其领地的耕种和其他生产劳动主要依靠封建农奴。基督教会还通过“什一税”等对农奴进行残酷盘剥,拼命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与此同时,基督教会还公然宣扬蔑视人性的观点,其反人性、反人道的观点,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禁绝世俗的一切欢乐,过着贱贫困苦的生活,充当教会和封建贵族的顺驯奴仆。

基督教神学赋予私人以财产权和经济自由的尊严,并给予一定重视,但由于中世纪真正拥有私人财产的只是少数封建领主和教会贵族,广大农奴只有极少数财产甚至几乎没有任何财产,他们没有足够的维持自身生存的土地等生产资料,不得不依附于封建领主和教会贵族。因此,基督教神学对私人财产的尊重,实际上是对封建统治阶级财产的尊重,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保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基督教会鼓励和支持发动征服“异教”的战争,以此来扩展封建主利益,其重要例证就是十字军东侵。教皇把侵略东方看成是扩大教会势力和增加财富的绝好时机,不但企图利用这个机会控制拜占庭的东正教,还梦想迫使东方穆斯林改宗。他们也希望转移农民运动的方向,把久经内战苦难、连年遭受饥荒的农民的不满引向远征东方的道路上去。十字军东侵给西亚等地人民带来了灾难,严重阻碍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停滞的西方与当时繁荣的东方产生了沟通,使新的思想同新的手工业产品和手工业一起渗入欧洲。

经院哲学是中世纪在基督教“教父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形态,是在欧洲教会的学院里讲授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基督教哲学,其代表性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其著作《神学大全》被认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以阿奎那为代表的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基于“自然法”,提出人应拥有平等和自由权利的公平发展思想。阿奎那认为,“自然法”是超出人为法之上的由神性支配的不变规律,人类的行为和社会都要服从它。他强调私有制的必要性,认为私有制不是自然所规定的,而是人的理性为人的生活而采用的办法,是出自上帝的意志。阿奎那提出,人生的最高目的不在于身体的快乐,而在于认识真善美的幸福观,并进一步认为国家对个人获得幸福和促进社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但国家的产生和存在体现是上帝的旨意。他认为,神授君权并由君主对人民实行统治,是上帝给人民的恩惠,是保障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地位较高的人必须依靠上帝所规定的权能来向地位较低的人贯彻自己的主张,低级的人必须按照自然法和神法所建立的秩序,服从地位比他们高的人。显然,这些观点,明显具有为封建等级制度和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力进行辩护的性质。

到了13、14世纪,教权在与王权的斗争中迅速地走向下坡路,宗教神学成了严重阻碍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意识形态。在与基督教神学的斗争中,以反对僧侣的剥削和压迫、同情劳动人民疾苦为特点的城市市民“异端”思想,以及主张取消私有制和一切等级差别、实行公有制的农民平民“异端”思想开始出现。在中世纪,“异端”“异教”是正统教会加给反对派的贬称和罪名,它们随着农民运动发展得到广泛传播,它抨击了封建制度和教会说教,促使封建社会和经院哲学日益衰落。 zEzNukTq/y7xBQCS/GIHdLsJnKOnnTsNB7RttQhR75tjhBTvFdRd99vmkF43XwK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