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章
比尔吉人
(公元前57年春季)

在接下来的公元前58年到前57年的冬天,正在山南高卢的恺撒从拉频弩斯那里获悉,比尔吉人威胁要挑起事端,而且已经煽动他们的邻居们发动反抗。比尔吉人担心只要高卢南部就范,罗马人的胜利也会迫使他们屈服。他们结成联盟,交换人质以确保行动一致。到目前为止,恺撒的工作成果就是将罗马从潜在的危险中拯救出来,但这也唤醒了比尔吉人,也许他们是比海尔维第人和日耳曼人更加令人生畏的敌人。这场起义不能完全归咎于恺撒。他在其中看到了将他的征服事业推进到现有疆界之外的借口和机会。被征服的高卢的东、北边界必须是莱茵河,否则高卢将永无宁日。恺撒手中有6个军团:第7、8、9、10、11和12军团。在意大利组建了2个新军团—第13、14军团—之后,恺撒将他们派遣到他的外甥兼副将奎因都斯·彼迪乌斯(Quintus Pedius)的手下,大致行军路线是途经大圣伯纳德山口,进入山外高卢,最终抵达塞广尼人的地盘上。这让恺撒有了8个军团,每个都可能未满员。如果我们假定每个军团有5000人,那么他共有4万名重步兵。此外,我们还可以加上高卢辅助部队、克里特弓箭手、投石手和努米底亚部队,这些人马都可以从《高卢战记》中找到明确记载,我们可以将他们的数量设定在1.3万人,即总共5.3万步兵。再加上狄维契阿古斯指挥的5000名骑兵和若干爱杜依人,我们可以估计这支军队超过6万人。非战斗人员(军奴和随军人员)人数众多。他的部将有财务官马可·克拉苏(Macus Crassus),副将提多·拉频弩斯、盖乌斯·费边、奎因都斯·西塞罗、路求·罗斯基乌斯(Lucius Roscius)、路求·孟奈苏斯·普兰库斯(Lucius Munatius Plancus)、盖乌斯·德来朋纽斯(Caius Trebonius)、奎因都斯·提多留斯·萨宾努斯(Quintus Titurius Sabinus)和路求·奥龙古来犹斯·科塔(Lucius Arunculeius Cotta),他们都是出色和富有经验的军官。下文中我们还会发现其他一些承担指挥责任的人。恺撒已经从元老院获得了授权,任命十位“代理司令官”(propraetorian) 级别的将领。但是作为本书的一条行文规范,笔者不会再像这样提及他的副将们。

随着季节更替,在粮草充足的时候,恺撒与他的部队会合,具体地点很可能在维松几阿。相比其他高卢部落,恺撒对森农内斯人(Senones)更加放心,通过侦察兵与森农内斯人和其他毗邻比尔吉人的部落的间谍,恺撒获悉比尔吉人已经集结了一支军队,驻扎在阿克松奈河(Axona) 以北的某个地方,但是他们显然还没做好采取行动的准备。向部队发放了足够的粮饷之后,恺撒拔营出发,向比尔吉人的边界挺进。这段路程大约需要走15天,此时是5月末。从维松几阿出发,沿着攻打阿里奥维司都斯时的行军路线往回走到了朗格勒,然后途经奥布河畔巴尔(Bar-sur-Aube)抵达维特里弗朗索瓦(Vitry leFrancois),15天内走了217千米。这条路线的假设是基于两点之间存在着一条古代高卢道路而确定的。

◎从维松几阿到阿克松奈河

这次以打击敌人的军队为目标的行军,符合恺撒饱满的精神状态,又严格遵循了最恰当的作战规则。最令他躁动不安,也最可能令他吃败仗的手段是,在敌人的计划还没有付诸行动之前,就对敌人发动一场毁灭性的打击。这一直也是拿破仑的计划,每当他精力充沛的时候,总会取得超乎意料的胜利。下定决心这样做之后,恺撒达成目标的速度是他的个人特征,也是通向胜利的第一步。

结果证明了恺撒料事如神。距离最近的比尔吉部落的雷米人立即屈服了,恺撒的突如其来令其心生畏惧。雷米人还没有加入反恺撒联盟,但由于他们熟知联盟情况,所以他们的屈服令恺撒掌握了全部虚实。他们并非不愿意在高卢北部扮演爱杜依人在高卢中部扮演的角色。这是最稳妥的办法,他们也用事实证明他们将始终如一地忠于罗马。

比尔吉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他们的远祖来自莱茵河对岸,同样傲慢、尚武。他们自行其是,独来独往,曾经击退过几乎毁灭罗马的辛布里人和条顿人的进攻浪潮。《高卢战记》开篇就说,比尔吉人是蛮族中“最勇悍”的,并且人数众多。俾洛瓦契人似乎已经承诺向反罗马共同事业提供10万名战士,其中的6万名精锐会投身沙场;苏威西翁内斯人(Suessiones)和纳尔维人各出兵5万人;其他12个部落同出兵13.6万多人。出兵参战的实际兵力见下表:

随着莱茵河左岸的日耳曼人加入联盟,他们有可能得到更多来自莱茵河右岸的日耳曼人的援助。曾被狄维契阿古斯统治过的苏威西翁内斯人的国王盖尔巴(Galba)担任联军总司令。

这个联盟范围涵盖了今天的法国北部和比利时。恺撒清楚地认识到,他绝不能允许这支大军集结起来,必须迅速将其各个击破,否则他会被那支集结起来的部队打垮。因此,为了分散对手的注意力,恺撒派狄维契阿古斯率领爱杜依人、雷米人和森农内斯人进入俾洛瓦契人的地盘,发动了一场以破坏、蹂躏为目的的讨伐。即使狄维契阿古斯不能取得多大成就,此举也是一次精彩的突击行动,因为他出现在敌人境内一事就足以在比尔吉各部之间造成裂痕。尽管狄维契阿古斯与俾洛瓦契人有着友好的同盟关系,他的远征却打得很漂亮。恺撒本人得知敌人已经近在咫尺,便经杜洛科多勒姆(Durocortorum) 渡过马特隆纳河(马恩河),从今天的贝里欧巴克(Berryau-Bac)抵达阿克松奈河河畔。此地有一座桥,恺撒占据了它之后过河安营扎寨。

他的军队士气高昂,英勇善战。他的军团远远强于蛮族,他的高卢盟友可能也同样优秀,当然,恺撒也比敌人更擅长指挥他的人马。在他的阵营中只有一位统帅,一个目标。

◎阿克松奈河畔的营盘

恺撒的新盟友雷米人的大部分地盘受到阿克松奈河的保护,这条河构成了一条坚固的防线。恺撒的营盘设在阿克松奈河北岸,河流与一个今天叫作米耶特(Miette)的地势低洼、沼泽密布的小溪之间的一座山丘上,现存的营盘遗址中还有许多遗迹。这座小山丘高出阿克松奈河24米,山坡上方便部署军队。至于那座桥,如果恺撒继续保有它就能确保他的粮秣能够从后方的臣服部落中安全运到他手里。他立刻在桥北侧修筑了一座坚固的桥头堡,它有一道3.6米高的壁垒和栅栏、一条5.4米宽的的壕沟;他还派奎因都斯·提多留斯·萨宾努斯率领6个大队,大约3000人前往南岸驻防。

◎阿克松奈河畔的桥头堡

恺撒确保了对阿克松奈河两岸的控制,但主力部队驻扎在处于进攻地位的河岸,他与普罗旺斯行省保持着畅通的联系,他的营盘构成了一个用于对付比尔吉人的极佳的中间基地。

◎营盘工事的横截面

敌人近在眼前了,他们侵入了阿克松奈河以北的雷米人的地盘,围攻了比勃辣克斯(Bibrax) ,此地位于恺撒营盘以北大约12千米处。敌人的攻城方法是用雨点般的矢石将城墙上的守军赶下去,然后组成龟甲阵(所有士兵将盾牌举过头顶组成密集队形,形如乌龟)迫近城墙,掩护下面的工人挖掘地道。第一天结束时,被围的守军设法悄悄派出一些信使,越过夜间防守松懈的敌军给恺撒送信,说他们必须得到援助,否则很快就要开门投降。恺撒立即派出一支部队,由他最好的努米底亚和克里特弓箭手以及巴利阿里投石手组成。这支援军可能从城南突入城内,那里攻不可破的悬崖峭壁使攻城者放松了警惕。他们只在其他三面城墙下活动。

容易气馁的比尔吉人解除了围困,放弃了夺取此地的希望,转而蹂躏周边地区。随后他们向前推进,在距离罗马人不到3千米的地方占据了阵地。从营中燃起的火光来看,他们的营地宽度当在12千米以上。

恺撒在与庞大的敌军交锋前小心持重,直到他了解敌军和他的爱杜依骑兵的勇气和纪律性,以及每天派遣骑兵侦察队以便罗马人能够评估敌人的战斗能力之后。很快他就断定,同盟骑兵与比尔吉骑兵不相上下,而罗马步兵远胜于对手。罗马军团的斗志随之高涨。恺撒的谨慎多半源于他还缺少经验,也有必要告诉他的部队在处于人数劣势时依然是安全的。现在他不能画饼充饥了,因为交战的后果可能影响深远,可能会破坏他在高卢的整个行动计划的成功。让自己的士兵相信他们强于对手之后,他决定发动会战。我们钦佩恺撒的手段和技巧,但我们无法从他身上找到那种亚历山大在其首次战役中也具备的独特锐气—视敌人如无物的气魄。恺撒的持重是明智的,但它并不像那位马其顿人的光彩照人的英勇那样吸引我们。

◎营门外的壕沟

桥头堡前方北坡上的地面不仅适合展开罗马战线,它的左翼还得到了米耶特溪和恩河的保护,右翼则倚靠在营盘上。在营盘与阿克松奈河、米耶特溪之间有一道空隙,存在着蛮族利用其巨大的人数优势突破的可能,所以需要部署若干军团充当预备队。恺撒用600米长、与营盘成直角的壁垒和壕沟填补了这些空隙,又在每个端点上修筑了一个碉堡,碉堡上安置了一些远程武器用来加强他的右翼,以防敌人迂回自己。他把两个新军团留在营中作为预备队,其他六个军团部署在山丘北坡上展开战线。敌人在自己的营盘前方做了同样的部署。

两军之间有一块小溪形成的沼泽地,双方都不愿意穿越这个地带,以免在穿越这个地带时引起的混乱被另一方利用。

两军之间的骑兵交锋拉开了会战的序幕,罗马盟军在激战中再次证明了他们的优势。恺撒并不介意亲身参与进攻,他打算引诱敌人率先发动进攻,他在阵前待了几个小时之后,率军返回了营地。蛮族确实急于投入会战,原因是他们的粮食储备并不富余,但是他们不愿意进攻恺撒的防御工事,因此正打算尝试另一种方案。他们迂回到罗马战线的左翼,奔向阿克松奈河,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处位于罗马营盘下游,可以徒涉而过,但恺撒对此一无所知的渡口。他们在这里开始成群结队地渡河,企图截断那座桥或攻取提多留斯坐镇的那座营盘。如果做不到,就蹂躏雷米人的地盘,罗马人的粮草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个地区。这片原野草木茂盛,所以颇有成功的希望。恺撒完全没有察觉蛮族的迂回机动动作,直到提多留斯通知他。恺撒抛下还在营盘里的军团,率领骑兵和轻装部队迅速赶往后方,过了那座桥,赶往现场应对这个严重威胁。他的部队由高卢骑兵、努米底亚和克里特弓箭手、巴利阿里投石手组成,他们是同类中最精锐的部队,具有巨大价值和效能。他到达渡口时几乎为时已晚,蛮族已经蜂拥过河了不少人。罗马轻装部队猛烈攻击他们。由于没有准备或支援,蛮族在渡河时遇到了困难并陷入混乱,恺撒肆意进攻,给他们造成惨重损失。骑兵将抵达河流南岸的敌人斩尽杀绝,其余企图踩着已经布满渡口的战友尸体强行过河的蛮族勇士被罗马人击退。罗马人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胜利。罗马军团没有参战这一事实,是公平评判阿克松奈河战役的标准。

◎阿克松奈河战役

蛮族对未能攻陷比勃辣克斯感到失望,他们也未能将恺撒吸引到自己的战场上,也没能用渡河迂回的方式截断恺撒的退路,他们丧失了斗志并决定撤退。当他们听说爱杜依人侵入俾洛瓦契人的土地时,尤其惴惴不安,俾洛瓦契人立即拔营启程去保护自己的领土。然而,在决定分道扬镳之前,所有部落都同意无论罗马军队何时入侵这个国度,无论哪个部落首先遭到攻击,他们都应该再次集结起来抵抗侵略。

当天夜里10时左右,蛮族拔营出发,向后移动。由于每个部落的队伍都希望率先撤退,全军在撤退过程中陷入了巨大的混乱,而暗夜加剧了混乱。恺撒察觉到了蛮族发生的混乱,但担心遭到伏击,便以费边式的(Fabian)的谨慎守在营中直到破晓。确信没有遭到埋伏的危险之后,恺撒派彼迪乌斯和科塔率领骑兵,拉频弩斯率领三个军团骚扰撤退的敌军的后方。这个任务毫发无损且高效地完成了。罗马军队砍翻了数千名蛮族,后者完全丧失了抵抗意志,任由罗马人像屠宰野兽那样杀戮他们。追杀行动持续到夜间才被制止,追击部队返回营地。从《高卢战记》的叙述来看,这种追杀并不太猛烈。亚历山大在追杀其土崩瓦解、抱头鼠窜的敌人时表现出来的冷酷无情的魄力,在这里完全看不到。

◎从阿克松奈河到萨比斯河(Sabis)

次日,恺撒沿着阿克松奈河强行军了44千米,来到一个苏威西翁内斯人与比尔吉人接壤的城市—诺维奥洞纳姆(Noviodunum) 。那场大规模的蹂躏讨伐没有打到这个部落,因为这里守备空虚,恺撒希望以迅猛的攻势一举攻克它。尽管如此,此城墙高壕阔,难以迅速攻取。《高卢战记》只是简略地说恺撒企图发动进攻。看来,他可能没有采取适当的准备就发动了进攻,由于蒙受损失而被打退了,没有发动第二次进攻。看起来,汉尼拔不是唯一受阻于深沟高垒的将军;而且他进攻的城镇得到了罗马技术的加固、由罗马士兵驻守。《高卢战记》是我们了解这场战争细节的唯一信息来源,而且它的创作有着明确目的,既有极高的可信度,事件的叙述也极其出色,作品本身严谨,很难为了猜测出准确的真相而从中品读出言外之意。但是在这个战例中,恺撒显然被诺维奥洞纳姆的守军击退了。看到攻城失败之后,恺撒在附近扎营,派人去后方取来盾车(vineae) 和其他攻城器械。盾车是一种轻便、结构坚固的小屋子,两端敞开,可以组合在一起组成一条长廊,让攻城者迫近城墙挖掘地道,它们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同样作用。

与此同时,苏威西翁内斯人的军队又回来了。次日夜间,一支增援部队加入了守军。《高卢战记》让我们推断,所有苏威西翁内斯人马都进城了。这一行动似乎应该遭到恺撒的阻挡。在城外与这个部落交战比攻城要更容易获胜,如果他有足够的兵力在敌人援军面前攻城,那么他肯定有足够兵力阻止援兵进城。或许在这件事情上,蛮族骗过了恺撒。不过恺撒也着手修建攻城用的土山了;当攻城机械抵达时,蛮族们对罗马工程师们兴建的巨大工程及其工作速度目瞪口呆,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求和为妙。在他们的一贯盟友雷米人的斡旋下,他们的求和请求得到批准,这个部族交出武器,按惯例献出人质。在这个城镇,罗马人发现大量武器。

接着,恺撒渡过阿克松奈河去解决反恺撒联盟中最危险的一员—俾洛瓦契人。他们已经退入自己的都城勃拉都斯邦久姆(Bratuspantium) 。但是,当罗马军队迫近这个地方时,一个由老人组成的求和代表团就迎了过来,恺撒一进入城墙的视线范围内,妇女和孩子们就从城墙上向他恳求和平。狄维契阿古斯已经遣散了他的爱杜依军队,回到恺撒身边,此时他也为这个部族求情,说他们受到了酋长的蛊惑。出于对狄维契阿古斯和爱杜依人的尊重,恺撒置俾洛瓦契人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但是要求他们交出600名人质并上交他们的武器。按照惯例,如果国王有子女,就交出子女做人质,没有就让贵族当人质,还包括重要公民或其他显赫人物,以及有影响的人物的孩子。俾洛瓦契人宣称,比尔吉战争的煽动者已经逃到了与之交往频繁的不列颠。

罗马军队逼近时,他们的邻居阿姆比安尼人也臣服了,现在,恺撒决定转向东北方向,向纳尔维人的疆土挺进。 VaA9c7WTaysCqhE0f1s0BD29R8hkmbwVmnG50jR3E3Zy5UEsOBSq/6xkqrHYDzE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