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哪些儿童需要情商培养?

一、情商,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

有的家长和孩子会有所误解,他们认为情商低的人才需要培养情商,自己情商不低根本不需要学习!

哪些孩子需要进行情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是不是进行情商能力的培养就意味着一个人情商太低?

我认为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学习,家长也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管理情绪等方面的技能。因为情商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情绪管理的能力,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这些能力可以帮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可以提升孩子应对来自各个方面压力的能力。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孩子要学会迎难而上,而不是遇到困难时像鸵鸟一样把脖子藏到沙子里去逃避。

虽然智商与孩子天生的素质有关系,但是即使天生聪明,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学习和培养,孩子终将平平庸庸,碌碌无为。家长应该让孩子的智商得到充分发挥,而不是等到孩子长大了抵抗不了压力的时候才感慨“这孩子小时候特别聪明,是读名牌大学的料,只可惜脾气不好耽误了一生!”智商再高也需要足够的情商能力来推动运行,如果把智商比作硬件,那么情商能力就是需要不断升级的软件,需要不断培养和提升,让孩子能够真正实现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情商能力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每个孩子都会有心理能力发育发展不平衡的时候,这就需要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有意识、有重点地进行相应能力的培养。情商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有天生的一部分,也就是孩子的性格,有的孩子天生活泼好动,有的沉稳,有的敏感,有的倔强,有的自得其乐,等等。这些天生的性格就是孩子的情商能力的基础部分,不同的孩子,这些基础部分也是不同的。

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在养育孩子和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坎坷,不是一帆风顺的。坎坷和困难是孩子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的,是成长的需要与成长的障碍之间的冲突,会使得他们在这个阶段遇到各种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如果小的困扰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逐渐变成大的困扰,甚至变为心理疾病。

那么,哪些儿童迫切需要进行情商能力的提升?或者说在哪些情况下家长要非常重视孩子的情商能力的培养?

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就正式开启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需要适应集体生活,遵守集体规则,学习与他人相处,学习适应环境,学习新的知识,这也意味着孩子情商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了。

孩子进入小学之后是情商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情商能力培养可以为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和压力做好准备。

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下情况,就说明孩子的心理出现了困扰,也表示情商能力在某些方面下降了,需要有针对性地去提升。

二、孩子出现明显的心理困扰

(1)孩子的情绪出现了困扰 :孩子容易哭泣,心情低落;非常容易生气,有的容易生闷气,有的大哭大闹,甚至打人、摔东西等;有的孩子的情绪困扰表现得不是很明显,只是担心、焦虑等,但是在行为上会出现咬指甲、写作业拖沓等情况;有的孩子胆小,很容易害羞,谨小慎微,思前想后,心事太重。孩子的消极情绪占了上风,积极情绪越来越少,这些表现说明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下降了。

(2)行为上的困扰: 孩子过于活跃,安静不下来,经常有破坏行为,课上小动作过多,沉迷于网络游戏等。有的孩子出现抽动的动作,如频繁眨眼睛、吸鼻子、清嗓子、发怪声等。这些行为上的紊乱说明孩子的行为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3)学业上的困扰: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困难,反抗写作业,书写困难,阅读困难,不愿意上学甚至拒绝上学等。这些表现说明孩子的注意力与学习能力下降了,这是家长和老师非常关注的,也受其他方面能力的干扰。

(4)同伴相处上出现了困扰: 孩子几乎没朋友,在学校很孤独,同伴间出现矛盾时不会解决,融入不了集体等。同伴交往能力是孩子未来走向社会的基础,如果这个能力不足,会逐渐加重孩子的孤独感,让孩子自我否定。

(5)在亲子关系上出现了困扰: 孩子和父母经常闹脾气,吵架;和父母对抗,让做什么偏不做;拒绝和父母说话、交流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如果亲子关系出现了困扰,父母就更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情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来,和孩子一起改变。

三、日常生活中,需要培养孩子的哪些情商能力?

(1)用语言表达情绪: 发脾气、生闷气、攻击别人等是不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用语言来表达情绪是孩子潜在的能力。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把这个能力自动发挥出来,需要一定的培训和练习才能合理表达出来。

(2)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这个能力是在孩子大脑逐渐发育成熟的基础上而获得的能力,也就是在孩子当前的年龄培养起相应的能力。家长往往会以成年人的学习自律性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年龄因素,也就是“揠苗助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是剥夺孩子“玩”的时间,年幼的孩子更应该在“玩”中去认识世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3)克服畏难情绪,提升抗挫折能力: 任何孩子都会有畏难情绪,有轻有重,需要学会逐渐改正害怕困难、逃避困难的缺点。畏难情绪也容易产生一系列后果,如写作业拖沓、逃避困难的事情、不敢尝试新的活动等。当畏难情绪减少了之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会明显提高。这个能力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例如,孩子写作业时有一个错误,家长指出来了,孩子仍不想改,那么可以让老师来评判这道题,如果是孩子错了,家长也不要批评孩子,应该和孩子一起来分析这道题。正确应对这样的小挫折之后,孩子能逐渐克服畏难情绪,直面类似的小困难。

(4)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 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直至步入社会,都要在集体中逐渐适应。适应包括对规则的遵守、参加集体活动、听从指令、执行老师安排的任务等内容。在适应的过程中,个体会有保持一定的自我独立性和独特性的需要,其与被要求遵守集体规则、和集体保持一致、克制住以自我为中心的需要之间发生了冲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逐渐学会化解这种冲突,保持自己与集体环境之间的和谐,这就是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例如,在做眼保健操时,孩子能够克服想画画的冲动,跟随大家一起做眼保健操。

(5)在友谊中沟通和解决矛盾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渴望友谊,获得友谊是孩子的一项基本能力。有的孩子能够轻松认识新朋友,但是很难维持良好的友谊;有的孩子虽然没有几个朋友,但是友情深厚。要想维持和同学、朋友之间的良好关系,必然需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如果孩子能分享情感、经历,倾听别人,那么在遇到大大小小的矛盾和冲突时也能比较好地面对和解决。 peAx4YJXAnvC3N3wsf5w6kRkFnyS1fkwqzvolz6OvN/d2ybj4YXPwv0gvpyfhOV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