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家长能为孩子的情商培养做些什么?

家长经常找我寻求方法,有的家长甚至要自己学习心理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觉得这样就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方法来好好地管教孩子。然而,事与愿违,在使用五花八门的方法之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距离却越来越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也很受挫,很沮丧,自己非常努力地为孩子快乐成长做了这么多,却看不到效果。我经常和家长这样说:真正对孩子有帮助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温暖的情感,而不是那些让孩子害怕并抵触的各种冷冰冰的方法。家长用方法来约束孩子,看似“管住”了孩子,但忽略了孩子心理成长最需要的情感支持和理解的部分。

强强上小学一年级了,可是平时特别好动,在班里坐不住,上课时总和小朋友打闹,老师批评了就安静一会儿。他的妈妈试过很多惩罚的方法之后并未见到任何效果,于是听取别的家长的建议,给孩子用了很长时间的代币制方法。具体方法是孩子表现好了就会获得一颗小星星,如果表现不好就无法获得小星星,等攒够了20颗小星星之后,妈妈就可以给他买想要的玩具。开始的两天,强强表现得特别好,特别遵守纪律,上课积极举手发言,没有和同学争吵,于是顺利得到了两颗小星星。但是到了第三天强强没忍住,课间和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但强强觉得这件事没发生在课堂上,所以自己应该得到小星星。然而,妈妈却不同意,认为只要是和小朋友有矛盾就是表现不好,不应该得到小星星。强强感到不公平,一直嚷嚷,最后还是没得到小星星。于是几乎每天,强强都因为得小星星的事情和妈妈争吵、发脾气,在班里的表现也退回到原来的样子,甚至有时比原来还差。妈妈说:“你再不好好表现,就没有小星星了”,谁知强强似乎也“破罐子破摔”,表示:“反正我怎么都表现不好,我也不要小星星了”。

强强的妈妈希望孩子能够改掉不好的习惯,可强强的问题主要是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和同伴交往有困难,这些情况并非单纯的奖励就可以改变的。很多家长错误使用代币制,不但没有让孩子纪律变好,反而让孩子的脾气越来越糟糕。实际上,用代币制或者物质奖励来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如用语言认可、情感支持理解和鼓励更有效果,这些也是孩子非常需要的。

强强一开始能够积极参与妈妈制订的奖赏计划,之所以不能继续进行下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妈妈设定的标准太高。妈妈期望通过这样一个计划把孩子在学校所有的“坏毛病”都改掉,这是不现实的,孩子达不到标准,从而产生了很强的挫败感,之后他只好“破罐子破摔”。强强的妈妈如果能把标准降低,只针对强强的一个行为问题进行奖赏,那么效果可能会大不一样。例如,只针对孩子上课时不和同学说话这一项来奖励,孩子比较容易做到并且能拥有成就感,那么在一定时间里帮助孩子矫正行为的预期就达到了。还有一个注意事项,就是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要保持积极关注,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进步上,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也要在语言上加以认可。这个计划的失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妈妈过于和强强去争辩是否应获得小星星,导致越来越偏离了轨道,远离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要把计划设置成“小目标”,聚焦孩子当前突出的问题。例如,把小目标定为减少强强上课时和同学说话的行为这样的具体问题上,目标就比较容易达成了。

心理学的方法有很多,如果不能合理使用,或者不了解哪些方法不能用,那么还不如不用。心理学方法就像药物一样,本身是有各自适应症、副作用和禁忌的,当某种方法的使用不对症时,其对孩子的作用完全相反。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的家长才意识到孩子大了,家长的“方法”已经根本不起任何作用了,而且还会引起孩子的强烈反抗,这时家长才能领悟到情感沟通、支持、理解、鼓励有多么重要。浓浓的亲情来自父母的温暖呵护、耐心培养、信任欣赏,这样才会让孩子的情商能力得到提高。如果家长使用了某些“方法”之后,孩子的状态更加不好,那么就要停止使用了。

很多孩子都有与强强类似的情况,这是情商能力不足所引起的各种行为问题。在期望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家长也需要做一些改变。毕竟,任何心理学方法起作用的前提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

那么,家长如何为孩子的情商培养助力呢?以下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也是经常给家长的建议。

一、家长的情绪管理,拒绝“急躁”,练习“低调”

强强的妈妈表示,有孩子之前,大家都说她脾气好,性格不急不慢,很少和别人红脸。但是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强强的妈妈说自己俨然已经成了“悍妇”,脾气越来越急躁,嗓门也越来越大,家里总是鸡飞狗跳的。但是,强强长大一些了,吼呀打呀都不好使了。她有时被孩子气得暗自落泪,孩子才上一年级就这么难管,将来怎么办呀?

在大多数家庭里都由妈妈负责管理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所以,妈妈的情绪更容易失控。

强强平时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的,半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总要拖到半夜,因此,妈妈总为他写作业的事情而情绪崩溃。爸爸却不以为然,认为是妈妈的方法不对,对强强的态度不好才造成孩子写作业拖沓。有一天妈妈出差,爸爸辅导强强写作业,一开始爸爸还能很耐心地和强强好好商量,后来爸爸也开始对孩子吼叫起来,最后强强的作业还是拖到很晚才写完。

这是孩子和父母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不良的互动模式,孩子的拖沓已经成了习惯,而家长的情绪失控也成了常态。一方面,这是因为孩子时间管理和执行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家长的坏情绪也让孩子的执行能力受损严重。

家长的情绪失控往往在孩子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开始,通常在孩子上学前班或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已经有苗头了。当孩子的学习能力还不强时,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急躁情绪,因为这种情绪既不利于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容易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而且急躁的情绪也容易转化为“怒吼”,频率和强度也会越来越高。

急躁情绪在家长中普遍存在,这背后是家长的焦虑心态。家长对孩子存在各种各样的担心,如担心孩子作业写不好被老师批评,担心孩子竞争不过别的孩子,担心孩子现在拖拉将来会更糟,担心孩子时间管理能力太差,担心孩子不够坚强勇敢,等等,这使家长在面对孩子时往往看到的都是孩子的不足,也会在心里给孩子设定很高的预期。这些预期并不是没必要,但超出了孩子当时的年龄所能承受的,有时家长往往会不自觉地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年幼的孩子。

那么,家长该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急躁情绪呢?建议家长经常做“低调练习”,就是在和孩子聊到写作业的时候,音量放低,语速放慢,这样自己就不会那么急了;如果特别生气,就先出去走走,做些其他的事情,让心情平复一下。“低调练习”也可以用在孩子的时间管理上,因为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同时还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来培养。如果家长按照设定的要求管理孩子效果很不好,那么就要适当降低要求,在要求上把“调子”放低一些。在写作业的时间管理中,如果定好的时间孩子难以遵守,那么就说明要求有些高了,需要适当放低一些,在任务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上允许有一定的浮动空间。

有一个脾气暴躁的四年级女孩,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情绪有所好转,我开始和她一点点地讨论写作业的时间规划。有一次周末她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区玩,但是爸爸妈妈要求她把作文写完才能去。这篇作文她考虑了很久还没开始写,爸爸妈妈就不停催促她马上写,但她就是不动笔。我和她经过商量,她觉得自己已经构思好了,可以写了;而爸爸妈妈催促她的时候,她想和他们商量在路上写,但怕他们不答应就没敢说。爸爸妈妈听了之后尽管心里不太愿意,但是在孩子说出想法之后决定按照我的建议“低调”一次,尝试尊重孩子选择的方式;而之前他们的做法是直接拒绝,理由是“你既然制订好了计划,就一定要严格执行”。于是,课后去郊区的路上,她一气呵成把作文写完了,妈妈没有像往常那样唠叨,而是平静地和孩子说“相信你能很快完成”,那个周末全家过得很轻松愉快。

“低调练习”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调整情绪,这样就会更好地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弱点,提升管理情绪的能力。

有的家长本身性格急躁,容易焦虑着急,情绪波动比较大,很容易被孩子惹得非常激动。家长也觉得总是这样发脾气不太好,对自己对孩子都不好,想要“低调”却力不从心。那么,家长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不那么容易发脾气呢?

下面介绍两个方法,家长可以试一试。

第一个方法是“涂色平静法”。家长平时可以准备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填色图案,如花朵植物、风景、建筑物、小动物的图案,可以从网上找,也可以买一些专门涂色的书。如果你喜欢“旧物利用”,也可以把孩子小时候没用完的涂色书拿来继续使用。通常涂色使用的工具是彩铅,其涂色效果比较好。家长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工作日午间休息的时候,还可以在等人的空闲时间,用涂色代替看手机。一开始涂色的时候,你可能很急,线条有些乱,没关系,不用责怪自己涂得太难看,可以和自己说“第一次涂色,还是不错的,下次会涂得更好”。在涂色的过程中逐渐聚焦涂色这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总会想起不高兴的事情,那么就提醒自己“我先把注意力放在涂色上”。一方面,可以让你不去关注那些不开心的事情;另一方面,颜色会舒缓你的情绪,坚持一段时间,你的情绪就会平复得快一些。

第二个方法是“听音乐平静法”。你可能听说过这个简单的方法,但是从来没用过,也许你可能根本就不相信听音乐会让人放松。不过不相信也没关系,因为每个人放松的方式不同,你也可以试试“听音乐平静法”。你可能试过用音乐来放松,但感觉越听越烦躁,可能是你的音乐选错了,也可能是你听音乐的方式错了。在选择音乐时,尽量选择悦耳、简单的音乐,以及节奏不快不慢的音乐,不要听那些比较复杂的、音调起伏比较大的乐曲,如古典音乐、交响乐等(当然如果你特别喜欢这些乐曲也可以)。选择一个单独的安静的时间,闭上眼睛,身体靠在舒适的沙发或椅子上,播放音乐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音乐上,当注意力不小心“跑开”的时候,你可以轻轻地把“跑开”的注意力拉回到音乐上。每次可以听5~20分钟,之后可以体会一下放松的感觉,也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你小睡了一会儿,很轻松。

二、有效的陪伴离不开和孩子进行愉快的语言交流

我看到强强妈妈的时候,她的表情很凝重,在谈话的过程中经常叹气,看着强强蹦蹦跳跳的样子眉头就皱起来。她说,自己回到家里每天因为孩子不写作业、被老师投诉的事情冲孩子发脾气。自从强强上学前班开始,家里的空气变得凝重,父母往往在训斥孩子,有时候爸爸妈妈一起训孩子,孩子回家也越来越不愿意和他们说学校的事情。提到家庭氛围,强强妈妈若有所思,记得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强强的可爱举动,家里经常欢声笑语,可是现在的家全都变样了,曾经的笑声几乎消失了。

很多家长都会和强强的妈妈有同感,除了基本生活所需要的言语,孩子回家之后很少与家长交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家长多说话了。

像强强这样活泼、爱表达的孩子,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时会滔滔不绝,可一聊起重要的深入的话题,他就会跑开,有的还会顾左右而言他。家长很想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遇到什么困难了、有什么开心的事、是否受到老师的批评、是否犯错误了……无论家长怎么问,孩子就是不说,只是应付两句“没事儿”“挺好的”“还行吧”“忘了”……孩子上了小学之后,日常生活中亲子间的沟通语言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学习和写作业上,孩子逐渐不再和家长提起在学校的烦恼。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由于表达能力有限,需要家长在陪伴玩耍的过程中一点点地和孩子交流。有的孩子曾经和家长说起在学校的烦恼,但是家长觉得这些都是小事,不理解孩子为什么总要抱怨这些小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也懒得讲了,心想“反正说了也没用,你们还是会嫌我做得不对”。到了青春期,孩子会更加和父母保持距离,什么事情都不说,有的甚至吃饭都在自己的房间里。

有效的陪伴、亲子间愉快的语言交流会让孩子愿意与父母交流。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不同性格的孩子会让家长陪伴孩子时的心情跌宕起伏。有的孩子话比较多,滔滔不绝,一天到晚说个不停,家长会不耐烦地说“闭嘴”“别说了”;有的孩子话特别多,每天看起来很开心,但是在学校的事情,怎么问他都不说,经常很敷衍地回答“还行”“没什么”。

孩子很喜欢追着父母说机器人、科学、天文、地理或手机游戏里的内容,家长不喜欢,但是孩子非常想和父母分享,也希望得到父母的欣赏。而家长想的是让孩子更关注学习成绩,想与孩子讨论学习方面的内容,这当然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平时的沟通比较顺畅,孩子是能够而且可能会很积极地和父母讨论学习上的想法的,但这个前提是亲子关系良好,所以,倾听就是家长每天要做的一个功课了,这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基础。如果孩子说了在学校里的烦恼,或是抱怨老师和同学,那么家长也要尽量耐心地去倾听,先理解孩子的委屈、生气、难过的感受,不要训斥他。

在家里可以每天开展“快乐聊天时间”的家庭活动。在这个时间段,家长和孩子只讲有意思的、好玩的、开心的事情,其他的如关于上课、学习、写作业等容易引发亲子冲突的内容不要放在这个时间段里聊。在这个活动里让孩子讲他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家长也要放下手机,专心听孩子讲,好奇地提一些问题。可以全家参与,也可以让一个家长陪伴孩子,当然,主讲的是孩子,让他尽情表达自己喜欢但是平时没有时间表达的内容。

三、在一段时间里接纳孩子的缺点

我在访谈家长时,他们说的最多的是孩子的缺点,而且是“无法接受”“必须马上改正”的缺点,如孩子不能按时刷牙洗脸、起床太晚、写作业太拖沓、容易哭闹、见人害羞、不愿意弹琴、不爱学习、害怕困难,等等。

在遇到困难时,孩子可能会自动选择退缩,这种心理其实很正常,心理学上称为“趋利避害”,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然而,这种自我保护的能力如果在不正确的养育方式下被强化,例如,孩子做错了就被训斥,或者逼迫孩子完成超出他的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或者看到孩子有畏难情绪,家长就又急又喊甚至气急败坏,接受不了孩子会有畏难情绪,那么孩子就可能更不敢去尝试了。当孩子存在畏难、退缩表现时,家长要暂时接纳孩子的这个“缺点”(其实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缺点,只是孩子暂时达不到要求而已),同时一点点地鼓励孩子去试着面对自己不敢做的事情。

如果孩子害羞,不爱和别人打招呼,那么家长就会很急,不停地逼着孩子打招呼,结果家长越着急,孩子越退缩。家长困惑的是孩子怎么也不肯打招呼,而此时家长心中也会有很多担忧,就怕孩子以后会越来越害羞。实际上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和别人说话非常有压力,也很痛苦,因此,强制孩子也达不到效果。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先要试着理解和接纳孩子的这种害羞情绪,打招呼的事情可以让孩子尝试着做,但如果一两次之后孩子仍不愿行动,那么家长可以试着给孩子做示范,“孩子不行动,家长先行动”,那么孩子的害羞情绪会逐渐缓解。

孩子不是完美的,在一定时间内有缺点和不足都是正常现象,不能用成年人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年幼的孩子,也不可能让孩子一下子就理解很多道理而立刻行动,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孩子需要耐心培养,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的这些缺点乱贴标签,如胆小鬼、笨、害怕困难等负面标签。一旦贴上标签,孩子就更加害怕困难,而且觉得自己应对不了困难,内心就会越来越自卑。正确的做法是与孩子一起分析困难在哪儿,共同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鼓励孩子勇敢地尝试。

然而,对于接纳孩子的缺点,很多家长难以做到,他们看到孩子的缺点就非常着急,觉得这些都是必须马上解决的,否则孩子将来会非常糟糕。他们还会觉得一旦接纳了孩子的缺点就是放任孩子。他们总觉得应该不断催促、指出错误,才能让孩子进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父母的鼓励和认可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补足短板,发挥自身优势。在接纳孩子的缺点这个问题上,父母往往觉得这是在放任孩子,其实不然,只是脚步放慢一些,等待孩子的成长。例如,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时间,这个能力的养成需要一个学习和逐渐适应的过程。家长要耐心地培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本身的自律性也会加强,那么孩子也会逐渐有意愿、有能力去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四、真正被父母欣赏的孩子也能接受批评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往往关注孩子的缺点,忘记了寻找孩子的优点,忘记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需要在欣赏、认可、鼓励的养育环境里健康成长。

让家长想到孩子的优点很难,家长想到的都是孩子的缺点。家长带着这样的心态面对孩子,带着一种挑剔的、不满的甚至嫌弃的眼神和语气,情绪上也很容易被孩子的某些行为所惹怒,如写字不整齐、做事拖沓等。

有时,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被家长忽略了,家长觉得孩子这么做都是应该的。例如,某几天孩子放学回家就写作业,家长没有看到孩子的进步,反而给写完的作业频繁挑错,最后孩子放学回家及时写作业的积极性就没有了,反而越来越拖沓。

可能有的家长会问:总欣赏孩子、表扬孩子,那孩子不就接受不了任何批评了吗?由于存在这样的担心,有的家长会更多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极力纠正孩子的各种行为。时间长了,家长发现孩子越来越接受不了批评了,这是因为孩子在长期的批评指责中自信心严重降低,非常敏感。有的家长会觉得自己总是在表扬孩子,但是孩子还是自卑、敏感,孩子感觉不到家长的认可,而是经常被否定。在家长和孩子的互动中,往往家长给孩子的指责比较多,经常批评孩子。在一个家庭中妈妈比较爱唠叨,但是来自爸爸的批评往往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负面影响更大。爸爸们会认为“如果我现在不批评他,不给他指出错误,将来到社会上会有人教训他的”“如果一直接受表扬,那么他以后就接受不了任何批评了,所以我要让他适应被批评”。

因此,亲子双方的感受经常是不同的,父母认为自己没有批评孩子,孩子则认为家长总认为自己不好,总是批评自己。

家长的观点不无道理,如果孩子不能接受批评,会给他现在和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困难。然而,孩子不能接受批评也是内心自卑、没自信的一种表现。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一种方式,他们会逐渐认为“我还很不错”“我是个好孩子”,慢慢地他们就不会那么害怕被批评了。这不是一味地无原则地夸奖孩子,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要对孩子做错的事情本身进行批评,而不要因为这件事情否定孩子的一切,要就事论事,如“你是个好孩子,我理解你很想和同学玩,但是扔同学的东西就不对了”。

五、家长练习倾听孩子

倾听的能力对于家长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一定要倾听孩子的话语,无论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

倾听,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

有的家长觉得这太简单了,但是听孩子讲话很痛苦,孩子没完没了地说,听得头疼,让他别说了也停不住;有的家长说没时间听孩子讲话,每天有那么多工作和家务要做;有的家长在听孩子讲话时,眼睛却一直盯着手机屏幕……

这里所说的倾听,是认真地听,孩子讲的时候家长要放下手机,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也要适当地根据孩子所讲的内容进行互动。如果孩子讲的时间太长,可以试着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如15分钟、20分钟或30分钟,过了这个时间就建议孩子先去写作业或做别的事情,或者和孩子商量让爸爸妈妈来讲一会儿。

六、培养孩子广泛的爱好

爱好能够激发起孩子的兴趣,这样孩子的生活不会过于单调,让孩子热爱生活,这样同伴之间也会有更多共同的话题,让孩子与同伴交流想法,分享知识,使其更容易融入集体中,即使孩子独处,也会感到充实。

相对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心理上的支撑和乐趣的来源。当孩子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时,他的内心是快乐的,尽管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家长就要鼓励孩子画画,并不一定要让孩子参加各种考级或比赛,而是让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享受乐趣,有成就感。

儿童对外界很多事物都非常好奇,想去探索,在这个阶段,不能只让他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然而,儿童的情商培养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所在的处境不同。父母面对孩子的种种情况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是孩子的情商没有培养起来,反而问题越来越多。有些家长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也做出了非常大的改变,但是孩子的脾气依然很大,孤僻,不愿和别人交往,写作业依然非常拖沓等。

这样的情况表明孩子的情商能力明显不足,并非单纯因为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当或者亲子关系存在问题,父母需要对孩子进行系统而综合的情商能力培养。 sKBEmrB30OJDJhnTCKVuo6v0474yeyJd5b80IgsSIqlV4WRuZnVtRFSBVhFjyGd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