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向外走效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在《走动式管理——向外走!》一文中说道:“大约40年前,我第一次向公司的管理层建议‘在周围走动’,即走出办公室,去和公司内的其他人交流。当时这是正确的建议,现在这样做就错了,因为过去那种走动式管理只会使管理者产生虚假的安全感:它使他们相信拥有信息,而其实他们知道的不过是员工想让他们听到的。因此,现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管理者向外走。”

通用汽车能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制造公司,实际上是靠总裁斯隆和顾客一起工作干出来的。斯隆每三个月就会定期从公司总部底特律消失,他不会告诉任何人他的目的地,但第二天他就会出现在其他城市的经销商面前,然后请求经销商同意他作为销售人员或者助理服务经理,在当地工作两三天。

工作两三天之后他便离开,到另外两个城市,以同样的方式为另外两家经销商工作。这样,直到下个周一,他就及时返回公司,以便条的方式,发布他所了解到的顾客行为变化,顾客对经销商的服务,以及公司向经销商所提供服务的偏好变化,市场趋势和汽车款式变化趋势等信息。

另外,丰田公司第一位非丰田家族成员的总裁奥田,在丰田长期的职业生涯中赢得了公司员工的一致爱戴,也是因为他的走动式管理。

奥田的工作时间有1/3在丰田城里度过,在那里他和公司里的1万多名工程师聊工作、聊生活,另有1/3的时间他用来走访5000名经销商,听取他们的意见。

在国内,“走动式管理”在优秀企业里已经得到了较为良好的贯彻,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应当算是中国企业领导人实行走动式管理的典型代表。为了了解客户,他不仅去大商场、大连锁店,还到国外的商场,与柜长、店长交流。

不可否认,很多优秀的企业在实行走动式管理之后确实取得了实效,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现实中还有不少管理者很封闭,甚至根本不认同“向外走”的做法。很多企业员工对“向外走”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这是管理者的事情,员工只要做好执行即可。实际上,只有向外走的观念渗透到企业的文化中,企业才有可能培养出精良的团队和融洽的文化氛围,才可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管理者而言,不调查就永远不会有正确的方向。但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下,更容易沉迷其中。对管理者来说,与其贪图舒适的工作环境,不如多出去走动走动,深入基层,了解更多的知识与信息。况且,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管理者需要在信息传输上做取舍,善于“去伪存真”,更多时候,“微服私访”、正面检查、了解实情也是必要的。

所谓“向外走”,就是到公司的客户那里去,到供应商那里去,到投资者那里去,到政府那里去,甚至是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不断地走动,汲取经验,才能使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owPu0ydKL8hvTAC86er3X7nLUxUBkVsXXIfIwvYoKVLPFr/zR4OTpGUdt6xZD/9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