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改掉使用歧义语句的不良习惯

歧义指一个词或句子有几种不同的意义。在逻辑表达中,如果某个词或某个句子在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那么这个逻辑表达就犯了“歧义”的逻辑谬误。歧义容易造成误解。

歧义谬误是语言歧义导致无效推理的现象,是一种言辞谬误。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但在当时语境中只取其中一种含义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某个句子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但不确定究竟在表达哪种意思。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的一位很有学问的数学老师沈元讲课。有一次,沈元老师上课时讲到数论中有一道叫作哥德巴赫猜想的著名难题,很多数学家都想解开这道难题。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同学们听后都惊奇地睁大了双眼,从这个比喻中大家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性和在数学中的地位。老师继续说道:“这道题非常难,要是谁能做出来,那可真是了不起啊!”很多同学嚷嚷道:“这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可以做出来。”

第二天上课前,几位数学学得好的同学兴冲冲地跑到沈元老师面前,并递交了他们解答哥德巴赫猜想的答案。他们说:“老师,我们已经做出来了,能够证明那个伟大的猜想了,并且还可以从多方面证明它呢,其实这道题也不难。”

“你们算了!”沈元老师笑着说。“嗯,老师,我们算了。我们算出来了。”“你们算啦,好啦好啦,我是说你们就算了吧,白费这个力气做什么?假如你们真的能解答出来,那哥德巴赫猜想就不是世界上的难题了,也不会是皇冠上的明珠。我看你们是想骑着自行车到月球上旅行吧。”此时,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哈哈笑起来。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沈老师和学生们都用了“算了”,但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沈老师说“算了”,意思是让学生别算这道题了,因为这道题太难了。而学生们说“算了”,是说他们已经解答出了这道难题。这几个同学把老师说的“算了”的意思领会错了,犯了歧义谬误。

比如,“电动车没锁”这句话就是一个歧义句,容易让人产生疑问:电动车是没有安装锁呢,还是电动车安装了锁,但没有锁上?因为“锁”这个字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动词,上锁的意思;一个是名词,锁头的意思。

“××昨天约我在‘我家’门口见面,结果我在‘我家’牛排馆门口等了他好久他都没来,还说我没到,真是恶人先告状。”实际上,××约的是对方的家门口,但是对方以为是在“我家牛排馆”门口,双方指的不是同一个地方。因此,这也是一个歧义句。

“之前××跟我说她最怕蜘蛛,昨天我化装成蜘蛛去吓她,她竟然一点都不怕,真会骗人。”××怕的可能不是蜘蛛的外形,而是蜘蛛这种生物。因此,假扮的蜘蛛不会让她感到害怕。在这样的情况下,说话者推理中的“蜘蛛”有两个含义:第一是蜘蛛这种生物,第二是蜘蛛这种外形。因此,说话者犯了歧义谬误。

歧义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语义不明确造成的歧义。

“开刀的是她父亲。”

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她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

(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学生家长。”

可理解为并列关系,意为“学生和家长”,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意为“学生的家长”。

(3)词类不同造成的歧义。

“饭不热了。”

“热”是动词,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即饭凉了。

(4)词语含义多解造成的歧义。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可理解为“他要起床”,也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

总之,在表达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具有歧义的语句,否则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令对方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avALym8Jj/ow011As2JSWnIPcYNHHU5OxCsUNqpmqBZHozMGqHmTXmvSwWTFsF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