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奇人”。
这位“奇人”奇在哪里呢?
奇在终生热爱旅行。他从22岁开始,直至54岁去世,不停地外出旅行。他到过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等省区。他到过三川(长江、黄河、珠江),到过五岳(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要知道,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没有飞机,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轮船,除了小船等落后的交通工具之外,大都要靠两只脚行走。
这位“奇人”的旅行,十分奇特:他遇上高山,一定要登上顶;遇见山洞,一定要钻进去考察一番。他不怕虎豹,不惧盗贼,不畏风雨,知难而进。他每天坚持记日记,把当天的见闻,详细记录下来。这些留下来的日记,就是那本“奇书”。
“奇人”叫徐霞客,“奇书”叫《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号。由于他的游记用了徐霞客这名字,所以知道他本名的人倒不多。1586年,他出生于江苏江阴,是一个世家子弟。
小时候,徐霞客就很讨厌那些枯燥乏味的经书,却爱读那些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他向往瑰丽多姿的大自然。19岁时,他的父亲逝世,家中只剩年迈的母亲。他的母亲很支持徐霞客,鼓励他说:“志在四方,男子事也”。母亲还亲自为徐霞客收拾行装。在这样一位心怀宽广的母亲的积极支持下,徐霞客从22岁起开始作考察旅行。
徐霞客餐风宿雨,千里跋涉,很少骑马、坐船,有时还要身背行李赶路。
他曾这样说过:
“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
“遇有名胜之区,无不披奇扶奥,一山一水,亦必寻其源而探其脉。”
有一次,徐霞客来到广西融县的真仙岩,要到一个山洞里考察,正好一条巨蛇横卧洞口。徐霞客毫不在乎,从蛇身上跨了过去,径自到洞里考察起来!
又有一次,徐霞客来到湖南茶陵的麻叶洞前,要进洞察看。当地的好多人都劝他别去,据说洞里有“神龙奇鬼”,会把人吃掉。徐霞客笑笑,坦然进去。他从来不相信有什么神,也不相信有什么鬼。当他从洞里出来时,人们非常吃惊。当地人在那里住了那么久,还没有一个人敢进去呢!
最感人的是,徐霞客在51岁的时候,还决定到西南地区去考察。当时,徐霞客约了三个同伴一起去。其中有一个叫作静闻的和尚,和徐霞客志同道合,最为要好。然而,才走20天,有一个同伴就吃不消了,自管自回家了。在广西南宁附近,静闻不幸得病,死在途中。徐霞客安葬了静闻之后,仍坚持旅行。这时,他的最后一个同伴吃不起苦,竟然偷了他的钱财,逃走了!徐霞客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依旧坚持考察,直到54岁时完成了西南考察,这才回家。
在这次西南长途旅行中,徐霞客几度病重,三次绝粮。他的身体本来很健壮,经过这次长达4年的连续长途旅行,体质变得十分虚弱。回家后半年,就不幸病逝,终年只有55岁。他临死时,床前还摆着从野外带回来的岩石标本!
现存的《徐霞客游记》,是后人根据徐霞客的日记整理、编印的,共10卷,60余万字。其实,这只是徐霞客游记的一部分,其余的都散佚了,非常可惜!
《徐霞客游记》文字清新,是很有文学价值的散文。他把广西桂林的江上奇峰,比为“青莲出水”;而把风景绮丽的阳朔写作“碧莲玉笋世界”。
《徐霞客游记》更重要的价值,是在科学方面。它是一部古代杰出的地理学著作。现在的《徐霞客游记》,大部分是他51岁起的西南之行日记,其中详细地记述了广西的石灰岩地貌和岩溶景观。岩溶,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原来,雨水、河水里,或多或少总溶有一些二氧化碳。当这些水流过石灰岩时,那二氧化碳就会和石灰岩(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钙)发生作用,变成碳酸氢钙溶解于水。于是,石灰岩被溶成奇形怪状,还出现许多地下洞穴,这便是岩溶现象。
欧洲人爱士倍尔在1774年才进行岩溶考察(称为“喀斯特地貌”),而徐霞客比他早了100多年。
徐霞客还详细考察了广西桂林的“七星岩”,把它写入日记中。1953年9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对“七星岩”进行了勘察后,指出:“在320年前,霞客对这个洞穴所做的精简生动的真实描述,至今还可以为我们研究洞穴时的对照参考。”
“奇人”徐霞客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向科学顶峰不断攀登的一生,值得我们学习。
“奇人”写的“奇书”——《徐霞客游记》,具有文学与科学上的双重价值,永远为后人所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