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9.多才多艺的科学家

——沈括

本篇故事的主角叫沈括,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

在这里,先请你看一段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在《中国算学之特色》一书中,对沈括的评价:

“日本的数学家没有一个比得上沈括,像中根元圭精于医学、音乐和历术,但没有沈括的经世之才;本多利明精航海术,有经世之才,但不能像沈括的多才多艺……沈括这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唯有中国出了这一个人。我把沈括称作中国数学家的模范人物或理想人物,是很恰当的。”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认为:

“沈括可算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李约瑟还把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沈括的父亲沈周宦做过“太常寺少卿”这样的中级官。沈括的母亲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沈括从小就喜欢读书,各种杂书都爱看。小时候,他曾跟随父亲到过泉州、开封、南京、苏州等地,大开眼界。

父亲死后,沈括做过县官。33岁时,考中进士。后来调到东京(开封),埋头在皇家图书馆中读了不少书。他还做过“司天监”的官员,研究过天文和历法。不久,他又奉命到好几个地方负责治水,当过使节出使契丹,还当过指挥官打过仗。51岁时,他被罢官,开始专心地画全国地图——《天下州县图》。从57岁起,他在江苏镇江东门外的梦溪园里隐居起来,写出了《梦溪笔谈》。65岁时,死于梦溪园中。

沈括多才多艺,是一位博学家。他的《梦溪笔谈》一书,内容涉及天文、气象、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地质、地理、文学、史学、音乐、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这广博的知识,是沈括刻苦学习得来的。

沈括为了测定北极星的位置,在3个多月中,每天晚上起床3次(上半夜、午夜、下半夜各一次),观看天象,画上星图。3个多月中,共画了200多幅图。那时候没有闹钟,这样每夜准时起床3次,是何等不容易呀。没有坚强的毅力,是办不到的!

沈括被罢官以后,被软禁在湖北随州一个又冷又潮湿的庙——法云禅寺里,他整整花了3年时间,编绘出了全国地图。原来,他早就想着手这一工作,平时随身带着图稿,到什么地方就画一点。由于公务繁忙,未及整理。这时,他趁被闲置的机会,细细画图,再经过不断修改,终于完成了《天下州县图》。这幅地图的总图,高近4米,宽3.3米。另外,还附有19幅分图。从着手画草图开始,到最后完成,前后共花费了10多年时间!

沈括很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比如,为了研究共振现象,他剪了一个小纸人,“骑”在一根琴弦上,再拨动另一根琴弦,看到那小纸人也振动起来,便断定这根琴弦在共振。

沈括很谦虚,常向各种人请教,“或医师,或里巷,或小人,以至士大夫之家,山林隐者,无不求访”。他到了延安一带,便去察看石油,并把自己的见闻写进了《梦溪笔谈》。在中国历史上,“石油”一词,最早就是见于《梦溪笔谈》这本书。他在杭州看到人们用毕昇创制的胶泥活字排字印刷,就详细调查了制作过程,还了解了毕昇的生平,写入《梦溪笔谈》。如今,人们只有从这本书中才能了解到毕昇的生平。如果不是沈括把他记下来,恐怕后人就不知道毕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沈括看问题很精细,常有自己独特和精辟的见解。比如,在开封的相国寺里有一幅壁画,画着一个弦乐队在演奏。有人看了以后,说画家画错了:当管乐演奏者在吹“四”字音的时候,那个弹琵琶的居然与大家不合调,手指不是在拨“四”字音所在的上弦,却是掩着下弦。

沈括看了之后,却认为画家很高明,深知音乐。他说:弦乐跟管乐不同。演奏管乐时,手指头扫在什么音,就发生什么音,是同时的。演奏琵琶则不同,只有当手指拨弦之后,才会发音,动作是早于声音。正因为这样,当管乐的演奏者奏“四”字音时,弹琵琶的人的手指看上去不在弹“四”字音。

大家听了沈括的高见,都异常佩服。

还有,唐朝人白居易写了《游庐山大林寺》一诗,其中有两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正盛开。”这首诗写于唐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公元817年4月28日)。许多人认为,白居易写错了,那时桃花早就开过了。可是沈括根据自己的观察,知道深山里比较寒冷,花开得迟,所以认为白居易的诗没有错,反而说明诗人很尊重客观事实。如今,据地理学家们测定,在山上高度每升高200米,气温平均要下降1℃,证明沈括的见解是正确的。

沈括晚年多病,但还是坚持写完了《梦溪笔谈》。除了这本书之外,他还写过35种以上的著作。他晚年因受人排挤,心境不好,病中骨瘦如柴。有一次乘船过江,差一点掉到江里,幸亏旁边的人把他拉住,才没有落水。他死后多年,《梦溪笔谈》才得以出版。 9UmahuuJgTIh0dbyxboCH0KzlFEOWtb/nezYhfVWGUGUk/IuBVmscOx+WW7hTVb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