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学生状态出现“凝滞”,怎么办?

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替代他们去解决是不可行的,而要相机引导,守望守护,适时递上双手,帮助学生走过心理的沼泽,引他们到明亮的地方,这才是教育的价值,也是教育的难点。教育之难,难在促成学生内心力量的主动生成。

情景再现

那是中考前班里一次适应性训练测试,我看到一个孩子前面的题答得迅速而准确,他开始写作文,很好!但是,十分钟、二十分钟、半小时过去了,他凝坐在座位上,如入定的禅师,寂然无动。怎么回事?这是一个品行、学习皆翘楚的学生,文笔颇佳,他最近的状态也不像是消极应付。想到这个孩子一贯要做就要做到完美的个性,我想,孩子一定是太想做“好”,自设的压力太大,以致失去了应有的水准。

理解了孩子陷入“凝滞”状态的原因,我忽地一阵心疼,应试教育下学习中的压力是孩子成长必然承受之重,如何教会孩子“戴着镣铐”也能“舞出精彩”?为师者,应该成为烛照孩子心灵暗夜的亮光,我打算利用这个教学契机,帮他筑一级台阶,让他顺利过“坎”!

临场应对

我要做的是给予孩子支持与认同,让他感受到老师看到了他的不易与努力,他的情绪是被理解的,卸掉其心理重负,使其意识到面临的一切压根不是问题,也许是太看重自己,才放大“暗点”,但“凝滞”何尝不是“成长节点”?——如蛹在茧中撕咬,正是在积攒力量,迎接蜕变后轻舞的美丽。这不是倒退,而是在向着更高阶层突破自己。此刻,思维的“触手”如果已伸到那绝美之境,是在提醒你时机已到;如果还未到达,也要学会等一等,拐个弯,再前行。然后给予孩子“技巧”上的点拨,提醒他可以在剩下的时间里,写一篇“次优”作文,或将之前习作稍加修改变动。如果他想突破,写出心中最佳,我愿意等待,给他延迟交的“特权”;他写不下去作文“白卷”,以此刺激自己生长也可以,但绝构不成失败,我甚至可以织一个“美丽谎言”,先“预支”一个分数给他。这次的“凝滞”不会是休止!

我悄悄来到孩子旁边,微笑着轻抚他,轻语:“作文为难啦?先试试。没关系的。”说完我就悄悄离开了。几分钟后,孩子依然未动笔,我又悄悄递上自己备好的小纸条,把我的看法和想法告诉孩子,让他知道老师一直都在他的身边。看了纸条,孩子的眼睛亮了,如云霁后的星星,他的笔又欢快地沙沙起来……

技巧点拨

此案例用了情感认同法,通过表述受关注者的心理感受,陪伴在他身边,对他遇到的状况多加留意,尽力地让他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和重视的,让他感受到“支持”的力量。然后启发学生,让他认识到“凝滞”是成长的必然,他是需要发泄他的情绪的,老师可以教会他认识并处理好自己的坏情绪,不让这些情绪驱动任性的行为。当他可以成功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时,我们也别忘了给他一个大大的肯定。总之,虽然成长的问题有很多途径去解决,但必不可少的是用情感陪伴帮他完成这一心路历程的摸索。最后,强调“我们一起努力,想办法”,用智慧的引导给予孩子解决的支点。

拓展迁移

情感认同法适用于学生想要突破却受阻时,帮助孩子突破自我。如案例中学生出现“凝滞”,教师应认同接纳他的状态、尊重容纳他一切的可能,助他拨云见日,帮他找到内在的力量,引领并允许他自己走。此法还可用在课堂交流环节,当学生对课文理解不足而不敢回答时,可引领学生拨除繁冗,正向生长。

上《湖心亭看雪》一课时,请学生找出文中评价张岱形象的字眼,连点两个孩子都出现语塞状况,我于是应景道:“雪没有冰封住张岱的心,他以文寄怀,难道你们会被这雪冰封住自己的心?再读课文,用你的心去贴近他的心。”再交流时,一个孩子说:“我不能理解张岱,我觉得他夜中看雪无疑是疯子之举。”他的话引起不小的骚动,有孩子笑着附和:“对,对。”我没有急于发火,而是适时点拨:“的确难理解,非常人所举啊!但他有意引舟子‘痴’评收束,也许是想,千古知音有谁?谁理解他?谁又能认同他的情感?孩子,你能读懂他的心吗?”一番点拨,荡起了孩子们心底的涟漪,他们又沉浸于文中寻找解读张岱情感的密码。有的说:他是想借看雪排遣内心的孤寂。有的说:痴人痴行源于痴心,他是在隐晦表达对明朝的怀念。还有的说:为什么一定要与流俗同?王子猷雪夜访戴,未至而返,那才是名士风姿。做人,就应如此,行我所想,无问西东,活出真性情!我欣慰于孩子们的理解,说:“张岱行为之‘痴’是因他心理上出现了‘凝滞’,在情感上他一直认同自己是明之子民,理解他,就能理解无数中国文人在朝代更迭中情感失焦的痛苦。其行其文皆指向其心,只有理解,才能接纳张岱的‘痴’,才有共鸣的可能。”

教育感悟

教育是自我认知的调适修正过程,是一种心流活动。教师要善于给予推动,提供支点与平台,捕捉孩子心灵的律动,唤醒他们自我成长的意愿,引领他们向着明亮那方生长。

教育即生长,不只是看得见的“枝繁叶茂”,脚下根的延展、身体力量的积蓄,甚至“旁逸斜出”也是生长。教师要学会等待,要允许一切的可能,孩子们暂时的困境不能放大成对他们定性的评判。韩愈说:“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教师的智慧指向的是让孩子们意识到成长是生命的自觉,它不是速成、不是定向,所有曾有的“凝滞”,都会成为成长的阶梯。

湖北省孝感市周巷镇中学 曹丽 9dNDL4m1bFs00R5k/I5qfwCkyAPw8ApkXWpGoaYLySJ2OLoeQOWfm6Lx/AEhRdf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