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厚道与厚黑

知识和才干造就成功,其余的靠碰运气。

——题记

有句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其意为,作为成功人士或者精英人物的子孙后代会遗传其祖宗的优良基因,也会有一番作为与成就。当然,这涉及遗传科学与基因科学。事实真是这样的吗?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思想观点来分析,应该是可分两条路线发展。一条路线是遗传优良的基因,多多少少有点作为与成就;一条路线是遗传出现变异,做为后继者反而比祖宗差劲得很。历史上按第一条路线发展的例子有: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孙子与后世子孙孙武,孙武继承祖先优良传统,与祖宗同为著名军事学家。西汉周勃与儿子周亚夫,父子皆为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东汉的班彪与儿子班固,父子都为当时著名史学家。历史上按第二条路线发展的例子有:秦始皇与儿子秦二世胡亥,父亲是雄才大略统一六国的君王,而儿子却是昏庸无能、穷奢极欲的亡国之蠢帝。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与儿子杨广,父亲是英明的皇帝,儿子却是弑父篡位、穷兵黩武、荒淫无道的昏君。三国蜀汉皇帝刘备与刘禅,父亲是英雄,儿子却是乐不思蜀的庸人。这样两条线路发展的例子举不胜举。

而如果拿项羽和刘邦相比,显然,项羽也是按第一条路线发展的;而刘邦则明显的是走第二条路线。

要知道项羽出生于将门之家、豪门之后,他也继承了祖辈的勇猛、刚强、彪悍、威武、豪爽、率直,最后凭着自己的超凡才能和不懈努力,成了唯我独尊、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

当然,他在成长、成才、成功之路上,尽管也经受了不少波折,但他的发迹之路显然比别人早,比别人更具优势。项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因为有叔父项梁这个顶梁柱在,项羽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富与贫,他都是温暖的,因为天塌下来,可以由项梁来顶着。因此,他的成长之路可以说是幸福的。

革命后,项梁成了“带头大哥”,他自然而然地成了“二号首长”。可见他不但出道早(不到二十岁就开始创业),而且因为祖上遗留下的“人脉优势”和“先天优势”,他一起步就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颇受人尊敬和爱戴,在军中如同众星捧月似的。因此,他的成才之路可以说是幸运的。

项梁的英年早逝,一下子把光复家业、建邦立国的千钧重担压在了项羽一个人身上,他在体会到人生的艰难困苦的同时,也更加激发了奋发图强的进取之心。在楚怀王的打压下,他硬是凭着自己的果敢和英勇力挽狂澜于既倒。在讨伐暴秦的过程中,以快刀斩乱麻的态势斩杀了宋义,取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兵权,并且在巨鹿上演了背水一战,成功打败和降服了秦朝的第一悍将章邯,一战成名,从而让归顺者、跟随者、拥护者络绎不绝,最终先入关的刘邦也不得不拱手相让“入关成果”,而项羽理所当然地成为威风凛凛的西楚霸王。

总而言之,项羽面对“厚势”时,厚积薄发,厚此薄彼,厚道的他最终提炼出人生的“质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刘邦所走的第二条路线,其实是完全相反的。刘邦家里穷,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老农,按传统来说,刘邦也将成为农民的继续人。然而,事实证明,刘家的遗传出现变异,做为后继者反而比祖宗更强悍。

刘邦属于典型的草根逆袭,他在苦难中淬炼了辉煌人生,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只是过程却比项羽更为曲折、更为惊险、更为艰难,如同一只破茧而出的蝉蛹,冲破黑暗而新生;如凤凰涅槃,沐浴烈火而再生。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因为无依无靠,刘邦的发迹只能靠自己。但他聪明之处在于,他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且不谈厚度,连温度都不能保持,因此,他把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把在社会上学到的知识都结合起来,然后做出了一个大义之举:广结朋友。事实证明,他结交的朋友都是非同寻常的人物。第一个玩伴卢绾是个富二代,他的老爸是当地有名的地主,但刘邦却手到擒来,让他成了自己死心塌地的铁哥们;公务员出身的萧何是沛县红人,连县令都要敬让他三分,但这位牛人却对刘邦服服帖帖,奉为自己的“主子”;夏侯婴是狱史,但刘邦犯罪后,他宁肯自己背黑锅坐几年牢,也不愿让刘邦来分担半点责任,可见刘邦的人格魅力;还有樊哙天不怕地不怕,天不服地不服,唯独只服刘邦。这其中虽然有“连襟”这层关系在,但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刘邦身上所散发的气质让人折服。

其所薄者厚,而其所厚者薄。厚能转薄,薄亦能转厚,厚积才能薄发。刘邦的第一份职业是亭长。这是一个最基层最低等的官职,但正是这个职务,让他受益匪浅。一是刘邦从中学到了许多官场知识;二是刘邦从中结交了许多上层社会的人物;三是刘邦看清了秦朝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透过现象看本质,他日后之所以走上革命的道路,就是因为看透了秦朝衰败的本质,看清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到了革命燃烧的燿眼之光。

当然,当时这个亭长远没有现在的公安局长好当,一是权力有限。他的主要职责是抓捕坏人、维护社会治安,但问题是,他手下没有几个兵,光杆司令一个,因此,在处理事物时,常常还要看乡亲们的脸色。如果哪个地方一旦暴发群体事件,那么他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因此,他的管辖范围虽然大,但都是棘手的事,都是操心事,做好了是本职工作的需要,做不好就是失职。二是待遇不好。这个亭长除了少得可怜的固定薪水外,没有其他的补助,刘邦要到县城或是首都咸阳去出差,都得找赞助商,如果找不到赞助商,就得自己掏腰包,这是非常可怜的。

但是尽管如此,刘邦能当上这个小小亭长却是非常幸运的。要知道,亭长再小,也是芝麻官;亭长再小,也让刘邦从一介布衣摇身变成了公务员;亭长再小,却让他有了更多结识上级的机会;亭长再小,却装上了腾飞的翅膀。这便是起点,这便是资源,这便是人生的转折点。果然,刘邦靠着这个亭长的职务,利用职务之便,在一次到咸阳出差时候,看到了秦始皇的出巡,结果被他的磅礴气势所折服,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是耳”的话语,这是人生感言,也是人生感悟,更是人生感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这个梦想,他的思维方式和政治目标再次调整。首先,他已经发现秦朝的腐败和衰败。其次,他萌生了以秦始皇为标杆的想法后,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了,不再满足于混口饭,结交几个朋友。他开始有意识地留意国内形势,他开始有选择性地结交朋友,开始物色给为己所用的人才。最后就是“以待天时”。果然,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这话一点不假。很快大秦政府就给了刘邦一次洗新革面的机会。刘邦奉命带着几百囚犯去郦山,结果他选择了放任自由,这样一来,这一群苦命男迎来了新的春天,他们很快发挥腿长的特点,只走了一段路便纷纷开溜。很快只剩下几十号人物了,刘邦眼看这样交不了差了,索性对剩下的囚犯说,你们都走吧。他说完这句话痛苦的闭上了双眼,但当他睁开双眼时,却发现这几十号人物并没有走。刘邦感到很奇怪,给你们逃生的机会,为什么不走呢?对此,这些人异口同声说,不是他们不想走,而是没地方走。这天下已是民不聊生,能逃到哪里去呢?天下之大,竟无容身之处。刘邦也有同样的感受,是啊,他这次没有完成任务,他显然也是没有退路可言的,因此,对于他来说,这一次他玩大了,不但丢了铁饭碗(泗水亭长职务),而且弄不好还要丢性命(私放囚犯,是罪加一等的杀头罪)。

你走到哪里,我们也都跟着你走到哪里。大伙又说话了。这下没辙了。刘邦决定和这群难兄难弟一起过,于是上演了一出“斩白蛇起义”的好事。刘邦日后不管是在苦难还是困苦中,都能挺住,最终笑到了最后,跟他的求学经历、社会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总而言之,刘邦面对“厚度”时,懂得把握,懂得经营,厚黑的他最终提炼出人生的“质量”,从而为自己赢得了未来。

点评:中国历来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这种内圣外王的思想观念,强调的是一种内生活上,一种自律,一种以首先的力量感化四方,教化社会的智慧。项羽和刘邦的厚道与厚黑,来缘于千差万别的“修身”,可谓各具特点,各有所长,各有千秋,这也就为他们日后各取所长、各显神通打下了良好的伏笔,同时,也注定了不同的风雨人生路。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语固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学识、履历的“底蕴”深度,直接影响到人在奋斗旅程中的成与败、得与失。 e2kBARCXlRcNJIT+p6S4KP7w5+Pec9EQ9Mz02x134jKRR9eP7laeDUQXt04fNME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