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被夭折的楚汉版“三国演义”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舟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其一

中国古代历史上,在争夺天下的大的战争中,双方往往要打几十年,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六出祁山,也没能灭掉魏国,而楚汉相争的历史,仅仅用了四年时间,汉军就全面胜利,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汉朝,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汉朝刘邦有韩信这样的军事家,萧何当初月下追韩信,一而再、再而三地把韩信推荐给刘邦时说:如果大王要在汉中一辈子做王,那就用不着韩信,如果大王要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

韩信所打的第一仗就是他最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战,这一仗汉军从四面环山、出入极其困难的汉中盆地,一下就占领了陕西省的关中平原,关中平原是当时中国的中心,也是生产力最发达的地区,这里的粮食产量比其他靠天吃饭的地区高得多,这就使得刘邦的汉军拥有了与西楚霸王项羽的楚军争夺天下的根据地;第二仗,是伐魏之战,韩信率军灭掉了魏国,活捉了魏王。第三仗,灭掉赵国。这一仗,就是韩信应用他的背水之战的战例,结果燕国也投降了,归顺了汉王刘邦。第四仗,灭掉齐国。韩信带兵先是在齐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攻下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然后采取“半渡而击”的战术消灭了楚将龙且带领的二十万援军,最终活捉了齐王,消灭了齐国;第五仗,就是垓下之战,这一仗,消灭了西楚霸王及其楚军的主力部队,楚汉相争,彻底结束,刘邦建立了汉王朝。

孙武被后人称作“兵圣”,韩信被称作“兵仙”,韩信的确是一位值得后人好好研究的天才军事家,他一生只打了五次重要的战役,这五次战役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韩信的确是一位常胜将军,他与其他军事家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只打一次战役,就可以致敌方于死地,彻底打败敌人!

韩信用兵之神妙,令为帝王者之害怕,以至于当韩信被剥夺了军权、又被剥夺了封地以后,住在京城的府邸里,只徒有一个虚名淮阴侯时,仍然对其不放心,还要给他捏造罪名,夺其性命才感觉放心。到后来,匈奴不断进犯,抢掠大汉的财物和人口,匈奴在给汉朝的国书中公然侮辱身为国母的吕后,吕后也只能忍受,继续采用送公主的“和亲政策”,假如有韩信在,何须如此?

对于韩信来说,他的人生转折点在汉四年,韩信平定了齐国后,求封为齐王。此刻的韩信不经意之间已经来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峰,短短2年的时间,韩信横扫了黄河以北的所有诸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威震天下。

出发时才二万新兵,此刻已发展成接近三十万的大军,当时中华大地上最富庶和重要的黄河以北广大土地都已是汉的势力范围,天下之地,汉已十据其七。

韩信剪除项羽各个羽翼诸侯,扩大实力,最后战略包围项羽进行决战的战略已经实现,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此刻不管是刘邦,项羽还是天下的明眼人都看清楚了韩信对局势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

诚如武涉所言:“今楚汉二王之争,权在足下,投楚则楚胜,投汉则汉胜。项王如灭亡,汉王接着就要对付您。您和项王有旧交,何不反汉与楚连和,三分天下?”武涉劝韩信联楚抗汉固然是不当言论,但是对形势的分析确实是非常的精准,而且提出三分天下的建议。

事后来看,这恐怕也是韩信最好的选择,就如同之后名辨蒯通对韩信做了同样的建议一样。可惜韩信和项羽一样,纵然有横行天下的才华和气魄,却没有统领天下的意图和胆识。

韩信说:“臣得事项王数年,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策不用,故背楚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数万之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吾得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背之不祥。幸为信谢项王。”

这段话很充分的表现出了韩信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他就是这样一个天才横溢但是又很单纯的人,在政治斗争中,他只信奉基本的理和义,他深谙兵家之战略,但是却不懂得权谋。这也许就是韩信最可爱的地方,一个有情有义,才华横溢,不懂权术的人。

历史虽然没有如果,但如果韩信选择了“三分天下”,他的胜算又有多大呢?

笔者认为百分之九十以上。基本上是可以成功的。

为何?理由非常简单,看一看韩信手中的兵你就知道了,刘邦惨败于项羽后,闯韩信军营夺韩信帅印,留下多少汉兵给韩信?二千人,仅仅只有二千人,而之后韩信手中有多少人,三十多万人,也就是说除二千人是原来的汉军,其余的人都是新募来的新兵与其他六国的降兵,这些新人对刘邦不可能有感情,也不可能听刘邦的,韩信要培植自己的势力易如翻掌!其实就是连这二千人由于长期战争也留下不多了,可能实际数也就几百人了。

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韩信若反,是件多少容易的事。韩信拿下韩国之后,韩信向刘邦要代齐王,刘邦知道后非常生气,不想给,但把旁边的陈平与张良给急坏了,张良当时就说:“韩信如反,无人能制。”张良当时说过:“韩信如反,无人能制”这是说着玩的吗?笔者看这是一句大实话,韩信如果反了,刘邦绝对是没有任何办法制服的,这也是后来韩信必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张良为何会说这样的话,这是因为,韩信军中除了几个汉军故将,已经没有什么汉军的势力了!韩信军中以灌婴、曹参的军职最高,骑兵军团总司令是灌婴,步兵军团总司令是曹参,韩信若反,灌婴、曹参只有跟着反,为何,因为不跟着反只有被杀一途,不可能有其他的选择,因为他们的手下已经不是旧汉军,都是新人,只可能听韩信的,不可能听灌婴、曹参的。

刘邦武关夺帅印后只留下给了韩信多少人,二千人,曹参、灌婴当时去了刘邦那里并不在韩信军中,后来的三十万人都是韩信自己靠招募新兵与收六国降兵来壮大的,而韩信的队伍壮大后,曹参、灌婴这才又被刘邦派来掌握军权,你说,那些万夫长,千夫长,关健时候是听韩信的呢?还是听这两个后面才来当官的人呢?

曹参、灌婴对刘邦一定会很忠心吗?我看未必,事实是,曹参、灌婴对韩信佩服得不得了!当年,刘邦与项羽在鸿沟对峙时,刘邦不知发了多少要韩信发兵夹攻项羽的命令,但韩信就是不动,这两人还不是老老实实的观望!并没有听刘邦的命令!项羽当时还派武涉来当说客,希望韩信反,韩信如果没有反的力量,项羽怎么可能这么做?刘邦本意并不想分封异姓王,为何还要封韩信为齐王,那是怕韩信反不得以而为之,是无可奈何,如果韩信无反的能力,刘邦绝对不会这样委曲求全的。

韩信做了代齐王,蒯通劝韩信反,如果韩信听了此人之言,这时候韩信如果真反了,成功率99%以上。这是因为,刘邦这时候并不是皇帝,也不过只是一个王——汉王而已,反刘邦,大家不可能有心理负担,韩信当了齐王也是王,刘、韩两人的地位从法理上来看是平等的,你说曹参、灌婴会听谁的?如果你不听韩信的,后果又会如何?不听刘邦的,后果又会如何?大家心中都是有数的,这些人必会听韩信的,如果不听,势必会被手下所杀,然后地位会被手下取而代之。

众人要跟从的人,必定认为是最终能得天下的人,因为这样就可得分封而可得富贵,当时,刘邦有二十万军队,项羽有十万人,而韩信一人就有三十多万人,你说以韩信的军事能力,谁能笑到最后?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谁?

你必定会选择那个最终能当皇帝的人,你必定会选择最后的胜利者,韩信有如此大的军事优势,韩信又有如此的军事才能,得到天下的可能性如此之大,比刘、项二人大多了。因此,韩信如果反了,不但不只是天下三分有其一了,而是注定要做皇帝的!为何,理由也很简单,项羽派武涉来游说韩信反,项羽必定会与韩信联手的!二人一联手,天下形势就完全变了,刘邦基本很快就会完蛋了。必须先灭刘邦再来对付项羽,为何?主要原因是,项羽没有称帝之野心,项羽只想当个王,而刘邦有那个当皇帝的野心,所以必须先灭刘邦。刘邦即使一时灭不了,也不可怕,因为刘邦已经非常老了,拖上十来年,刘邦死了,刘肥为帝,灭起来就容易了,韩信毕竟很年轻!韩信临死前最后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悔不听蒯通之言”为何会这么说,那就是后来他想明白了,蒯通说的是对的!如果蒯通说得不对,反起来困难,成功率低,风险大,他临死之前绝不会说那话,因为如果根本上就没有谋反的机会,那还后悔什么啊?

点评:就军事才能而言,韩信一生从未打过败仗,连战神项羽也难望其项背,不愧为中国几千年封建史册上最辉煌的一代名将。但就政治手腕而言,表现得不成熟、不老练,被刘邦玩弄于股掌,根本不是刘邦的对手。诚然,一条高明的谋略,能力挽于狂澜;一个出奇的点子,能救三军于危途。在历史的长河中,军事才能和处世智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在风云变幻中,良臣名将如同一朵朵浪花,点缀着历史,让历史不苍白,让历史更有味道。 W+IZF55JixVBD7A8L0DNEl1P6BkinCw7E/4P+qi3CYUhe43ymOn1istlJHLBcbU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