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楚汉争霸之垓下战役解析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

——海塞

话说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吃“裸粮”的楚军与吃“皇粮”的汉军签下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随后,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疲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随后,汉王刘邦准备撤军西返。随后,刘邦的超级谋士张良、陈平给刘邦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教了两个关键词:一是兵不厌诈,二是时不我待。提出了一条宝贵的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彻底击败项羽。

面对坐天下的诱惑,刘邦没有不心动的道理,没有采纳的道理,于是公然违约,向楚军发起了“千里大追踪”行动,垓下战役也就因此拉下了序幕。

一是垓下之战的前哨战——固陵之战。

刘邦采取“咬人”战略,紧追项羽大军,为了确保一击即中,他还不忘及时向韩信、英布、彭越三虎发“英雄贴”,让他们共同合围楚军。

一路快马加鞭,汉军火急火撩赶到固陵时,刘邦发觉了不对,迎接他不是韩信、英布、彭越所率的汉军,而是调转马头,怒目而视的楚军。

仇人相见,废话少说,直接打开。结果刘邦被项羽打的大败,只好率败军退入陈下,一边玩起了高筑墙、不出战的老战术。另一边,及时向身边的“智慧”张良问计。张良洞若观火地指出韩信、彭越等人没有按时“履约”的原因不是交通不发达的问题,而是动力不够的问题。现在只要大王您愿意和他们分享天下,共享富贵,现在就给他们分地封王,他们肯定会一阵风的赶到。

刘邦是个善于采纳别人意见的人,更何况他对张良的信任就象是左手对右手的胜任,于是很快做出“分封”决定: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将整个淮南地区封给英布,并许诺只要打败了项羽,三人统统封王,一个也不少。

果然,接到了“封赏令”的韩、彭二人扔掉“英雄贴”,快马加鞭,很快挥军南下。而英布联合刘贾率军自淮地北上,眼看形势不妙,项羽放弃了在固陵对刘邦的围攻,退到了垓下。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五路大军自然不会让煮熟的鸭子飞了,他们如影相随,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随之开始。

二是垓下之战的正面战——十面埋伏。

群雄荟萃,雄兵云集,群情激扬,雄心万丈,此时此景如同四年前在咸阳的分封大会。

只是四年一个轮回,四年前,项羽还是以霸王的身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分封天下,诸王皆服。四年后,项羽却是以草寇的身份,四处流荡,四面楚歌,拼死一搏。

是英雄还是枭雄,垓下这一战见分晓。这是项羽率领楚和刘邦率领汉军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大规模正面作战,也是最后一次,成王败寇,在此一举。江山美人,在此一役。就在垓下之战进入倒计划之际,先让我们看看双方的实力对比情况。

一是形势对比。

楚国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身难”。西楚国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项羽所率的楚军主力已成为一旅孤军,此时所在的垓下离江东五郡距离遥远,无依无靠,无路可逃,难寻安身之处;二是“立命苦”。楚军的粮草被汉军破坏,缺粮已经好几个月了,又没有红十字会或是国际团队、国际友人的支持和赞助,士兵们一直处于饥饿状态,温饱是个大问题,生死考验,不说打仗了,就是这样简单的活下去也是个严峻的问题。

汉军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底气足”。汉军人多士众,分五路有秩序推进,已经攻占了大部分楚土,此时步步为营,全力合围,离步步为赢已是咫尺之遥了;二是“后台足”。汉军因为后防稳固,敖仓粮道贮粮丰富,关中源源不断有粮草、装备等补给,士兵们不愁吃不愁,因此精力饱满、士气旺盛,大有以逸待劳之气概。

总之,形势对比,显然是汉军占有绝对的优势,楚军处于绝对劣势。

二是顶层设计对比。

大汉集团的主帅是刘邦,但执行主帅是韩信。刘邦之所以在楚汉最后大决战之际,甘当绿叶,主动退居“二线”,甘当“名誉主帅”,原因有两个,一是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的军事才能,他没有能力驾驭这种数十万人的大混战,更别说打败强大精悍的项羽了。二是有识有之术,他知道韩信的军事才能,他能指挥好这种创世纪的百团大战,他能够凭自身实力和能力创造历史。而事实上,韩信自从以大将军的身份出关以来,取三秦、平魏、破代、灭赵,成功开辟北方战场,勇略过人,所向无敌,很好的展示了自己非凡的军事才能,可以说刘邦的临阵易帅,确实是集智慧、勇气、果敢、定心的“神之一手”。

西楚集团的主帅是项羽,执行主帅还是他,这个没得选,因为他本身就是战神,楚军统统是围着他转,谁也取代不了。可以说项羽将主帅一位强撑到底,确实是集担当、责任、义务一身的“战之一魂”。

总之,顶层设计对比,显然是刚柔相济的刘邦更胜勇猛刚强的项羽。

三是兵力对比。

1、大汉集团的兵力情况。

大汉集团的总兵力:五十余万。其中具体分布为:刘邦自带军十万余人,韩信拥兵三十余万,彭越拥兵五万余人,英布拥兵五万余人。

大汉集团的主要大将有:灌婴、周勃、樊哙、曹参、夏侯婴。英布、彭越、刘贾、周殷、靳歙、丽商、孔熙、陈贺、栾布、王陵。

大汉集团的主要主要谋士有:张良、陈平。

2、西楚集团的兵力情况。

西楚集团的总兵力:十余万人。

西楚集团的主要大将有:钟离昧、季布、项声、项冠、项悍。

西楚集团的主要谋士:空缺。(范增一走,楚营谋士空矣)

四是战术对比。

1、大汉集团这边奠出的战术是:十面埋伏。布出的阵是:五军阵。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路:前路军。统帅:韩信。兵力:三十万。

第二路:左路军。统帅:孔熙。兵力:数万。

第三路:右路军。统帅:陈贺。兵力:数万。

第四路军:中路军。统帅:刘邦。兵力:十万。

第五路军:后路军。统帅:周勃。兵力:数万。

2、西楚集团这边奠出的战术是:直线攻击。布出的阵是:铁骑阵。没有什么具体安排,指哪打哪,静如处子,动如鹘兔。

五是双方的综合对比。

通过以上形势、顶层设计、将领、兵力对比可以看出,大汉集团在各方面绝对占优于西楚集团,按照未战先算来分析,这场旷世大决战,其实项羽所率的楚军胜利的几率不会超过10%。但楚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特别是在战斗力等方面并不逊于汉军,甚至还稍强于汉军,原是主要有二:一是楚军这十多万主力部队是项羽的主动部队,是他多年来一手打造的主力部队,是一只经过很多大风大浪的精锐之师,跟着项羽的正面作战中,几乎没有打过败仗。二是楚军有定海神针般的战神项羽所在,便是最大的底气,他不但个人文武双全,勇冠三军,而且熟知兵法之道,用兵果敢而神速,楚军只要有他在,战斗力便会大大提升。三是时势造英雄。这只军队还有个特殊性就是思归。叶落归根也好,衣锦还乡也罢,总之,兵法曰:归帅勿遏。这样一只急于回归的军队,所爆发的战斗力显然更强,是很难阻挡的。

而汉军毕竟是五路大军临时组合在一起的,在各自训练、军事修养等方面都需要磨合的,此消彼涨,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两军并没有外表上看的优劣那么明显。

事实上,这场垓下决战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军队的人数的多少,不是战斗力的强弱,而是战术战略的部署。大汉集团的“十面埋伏”显然是针对西楚集团的“直线攻击”而专门设计的战术,能否奏效?

六是正面战的情况。

一切安排妥当,该是韩信一展军事才能的时候了。

首先,韩信奠出打草惊蛇的战略。他亲率一部分先锋军主动向楚军发动挑衅性的进攻,项羽那是啥火爆脾气,听说汉军来了,立刻倾巢出动,亲自率领十万楚军发动其标志性的“直线攻击”战术,目标直指汉军统帅韩信,想以雷霆之势将汉军直接击溃。

其次,韩信奠出的是抛砖引玉的战略。他率的先锋军只是与楚军稍作简单的“离距离”的接触,便立马后撤。楚军自然不放让他们轻易逃走,于是愤起直追。汉军于是且战且退,优哉优哉,吸引着楚军进入到了他们的埋伏圈。因为汉军坚实的纵深和充分地准备,项羽的锋矢根本不能接触到韩信的指挥系统,非但直线攻击战术无法奏效,使得自身的阵型出现散乱,造成前后军间的脱节。眼看已经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早已磨刀霍霍的孔熙、陈贺所率的左右两军自楚军左右两侧进行着迂回包抄楚军侧翼。

再次,韩信奠出的是趁火打劫的战略。韩信见时机成熟,率军发起反击,他精心布置的十面埋伏开始发威了。项羽越来越感到不对劲,以往对手就一堵墙,一捅就破,但今天的对手象就一团棉花,柔柔软软,层层叠叠,冲破一层又一导,似乎无穷无尽。眼看情势不妙,项羽充分发挥果敢的作风,调转马头,下令让前军变后军,立马突围。但这时楚军已经深陷了汉军的埋击圈,想要全身而退,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结果可想而知,尽管项羽凭着举世无双的匹夫之勇突围成功,但他手下的楚军却没有那么幸运了,大多数成了汉军的刀下鬼和囚下徒。

至此,垓下之的正面之战以项羽的惨败而告终。

三是垓下之战的心理战——四面楚歌。

项羽回过头来,清点人马,十万人征战三万人还,这就意味着这一战折了七万人。而这七万人,战死四万,被擒三万。惨败,前所未有的惨败,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项羽这一回可谓输掉了裤衩。但尽管如此,他率残兵败将退守垓下城后,并没有灰心和气馁,因为他还有三万人马,曾几何时,他率三万人马破釜沉舟,一举击败大秦军数十万人马;曾几何时,他率三万人马日行千里夜八百,在彭城一击败大汉联军五十余万人。三万人马不多,但对项羽来说足矣,足以做为反搏的资本,足以上演反败为胜的经典之作。

项羽还在憧憬着,刘邦在韩信的策划下已经率先出招了。这一次不再是做简单的派兵去挑战的事,而是做“攻心战”,因此创造了流传千古的经典案例——“四面楚歌”。

每天晚上,韩信都派从楚军中投降过来的能歌善舞者,在楚军周围高唱楚国民歌。楚歌在深夜格外清脆动人,唱出了楚军的心声,楚军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禁涌上心头,这一刻他们仿佛忘了他们身处何地,忘了他们身上还肩负着匡复楚国的重任。这一刻,他们只想早点脱离苦海,早点回老家。最终,他们开始都不约而同的做一件事:逃亡。逃到故乡去,逃到亲人身边去。

项羽也听到了这动人的楚地民歌,正品尝着失利带来的痛苦的他一咕噜便从床上爬起来,惊问道:“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他随及走出军营,遥望城外。星星点点的火光中,布满了密密麻麻汉军的营帐和旌旗,看着看着,一股苍凉感涌上了心头,心里的豪情和斗志丧失了大半。刚回到军帐,就有卫士进来报告说:楚军士兵已经大批量逃走了。项羽一听,知道大势已去,瘫倒在坐位上。就这样,项羽经过“望闻问切”后,已经彻底绝望了。都说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而失去信心的项羽当真是一只病老虎了。

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的项羽做出了两个举动:一是自醉,一向洁身自爱的他主动喝起酒来;二是自娱,他叫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虞姬唱歌跳舞以助乐。今朝有酒今朝醉,可见人一旦坠落起来比火箭坠落的速度还要快。

项羽还在放纵着,虞姬没有让项羽一直坠落下去,她也出招了。这一次不再是做简单的劝说项羽振作精神之类的话,而是以独特的方式“攻心战”,一举创造了感动后世的创世之举——“姬别霸王”。

虞姬一曲唱罢,亲自为项羽酌了一杯酒。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项羽定定地看着这位心爱的女人,眼中满是怜惜。蓦地,他心底又涌上来一股钻心的痛。良久,他突然拔剑而起,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诗中的意思是,曾几何时,我的力气能拔山;曾几何时,我的气势能吞天。然而,那都是过往云烟了,现在的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算有乌骓宝马也是枉然啊!乌骓宝马,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虞姬啊虞姬,你说我又该怎么办呢?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因为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何去何从的问题而麻烦,只流血不流泪的项羽终于脆弱了一回,流下了英雄之泪。两行清泪下,多少悲痛流。左右侍从也都被项羽这首千古悲歌所感染,被他这旷世眼泪所征服,纷纷痛哭流涕。

虞姬更是柔肠寸断,百转千回,不禁站起身来回歌道:

汉军已略地,

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歌中的意思是,汉兵已经完全平定了楚地,现在我们的楚军大本营四面八方都是令人断魂的楚歌之声,大王您的意志和斗志都已经消磨殆尽了,我又有什么脸面再苟活于世呢?

为了心爱的人能重新站起来,为了自己不成为项羽的累赘,虞姬知道怎么做了,她一曲吟罢,突然拿起项羽放在桌上的剑,以闪电的方式刺进了自己的胸膛。一代美人就此香消玉殒,留下的是叹息、伤感,还是哀怨呢?

四是垓下之战的突围战——喋血乌江。

虞姬死了,项羽活了,他要为虞姬而彻彻底底地活一回。在垓之战中,一直处于被动,一直处于挨打,一直处于防守的项羽决定先发制人,于是上演了一出绝世的百里大逃亡——乌江突围。

是夜,项羽骑着自己最心爱的乌骓马,带领身边最精锐的八百铁骑趁着夜色出发了。他们像幽灵一样,兔起鹘落,悄无声息地穿过汉军布下的重重关卡。直到天亮了,从睡梦中惊醒过来的刘邦知道了项羽弃军而逃的消息,他当机立断,立马派灌婴带五千精壮铁骑追击项羽。

第二阶段:迷路的霸王——出言不逊。

项羽突围之后,选择了一路狂奔,很快跑到了淮水边。当他停下马来,这一惊非同小可,因为他发现自己所带的八百铁骑,此时竟然只剩下了一百多人。原来他的乌骓马快如闪电,又有多少人能跟得上他的节奏呢?形势逼人,项羽马上带领这一百余铁骑继续逃命,并且很快逃到了阴陵(今安徽省定远县西北)。就在这时,他很悲哀地发现自己只顾埋头赶路,忘了看路,迷路了。正在这时,一个正在田间劳作的老农左右了西楚霸王项羽的命运。

“哪边是回江东的路?”项羽向老人问路。那老人抬起头,看了看这个没有礼貌的壮汉,连称呼都没有,而且语气这么强硬,心中已然猜到了几分,随手一指,说道:“向左走。”

而正道却是向右。结果项羽向左没走多远就陷入了大泽中,最后没办法,又只好重走回头路。

第三阶段:逞强的霸王——出鞘利剑。

也就是这么一担搁,汉军已经追来了。项羽只得带领剩下的骑兵从大泽转向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此时,他的随从只剩下了二十八骑,而汉军穷追不舍的居然有数千人之多。

项羽勒马转身看着身边这二十八个虽然身处绝境但神色依然平静的忠实跟随者,心里百感交集,不则大声说道:“我起兵至今八年,身经七十余战,所向披靡,还不知道失败是什么滋味,才终于称霸天下。不料现在却被困于此,我想让你们知道,这是天亡我,并非我不会打仗啊!”随后,他开始展示自己的军事才华和个人能力,他把二十八骑分成四队,每队七人,命令他们向四个方向冲杀,但无奈敌人太多,他们不可能冲出重围。项羽对他们说:“我先斩一个汉将给你们看看。”说着就冲进敌军中斩杀了一员汉将。

这时,汉王的郎中杨喜立功心切,也来蹚这浑水。他向项羽围逼而来,项羽大喝一声,杨喜被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掉转马头逃命去了。

随后,项羽率这二十八骑和汉军进行了一场大混战,大战的结果是,汉军倒下一大片,而楚军只损失了两名铁骑。剩下的二十六名骑兵们对项羽竖起了大姆指,齐声道:“大王说到做到,乃真英雄。”

项羽欣慰的笑了,他所做的一切,等的就是这句肯定的话。

第四阶段:虚伪的霸王——出于无奈。

汉军毕竟人多势众,项羽在逞强之后,选择了再次突围。他一马当先,势不可当,汉军纷纷溃退。项羽成功率领二十六铁骑再次扬长而去。

一路狂奔,项羽突然勒马而止,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袭上心头,因为他被一条一望无垠的大河拦住了去路。

这条河的名字叫乌江。何处是家乡?举目两茫茫。正在项羽黯然神伤时,乌江亭长出现了,他指着河边唯一的一艘小船道:“请大王上船。”项羽以“败军之将”为理拒绝了。乌江亭长引用了两个关键词想说服项羽。第一个关键词:胜败乃兵家常事。第二个关键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但是好面子的项羽觉得自己此时无颜面对江山父老乡亲,拒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最后让亭长把他的乌骓宝马运走了。

第五阶段:自刎的霸王——出生入死。

乌骓宝马被亭长运走后,项羽心中再无牵挂了,开始了最后的表演。他命令所有骑士都下马,进行步战。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拼杀,从马背上下来的骑兵如同手无寸铁的裸兵,于是二十多人很快成了汉军的刀下鬼。

杀人者,人恒杀。此时,唯独项羽继续进行着自己的个人表演。只见他冲进汉军当中,手起刀落,转眼间便斩杀了数百人。

但是,人毕竟是血肉筑成的,不是钢铁打造的,项羽付出的代价是身受十余处伤,鲜血已染红了身上厚重的铠甲。血一点一滴从项羽身上流下来,他的生命也正一点一滴地流向尽头。项羽知道自己就要坚持不住了。这时,他看见背楚归汉的熟人吕马童,就对他说:“你不是我的老部下吗?什么时候跳槽到刘邦那儿去了?”吕马童定定看着项羽,大声叫道:“他就是项羽,汉王悬赏千金缉拿的项羽。”

汉将王翳一听,勒马上前看真伪,项羽凄然一笑,“你很勇敢,比吕马童那缩头乌龟强多了。我就成全你,把人头送给你吧。”

说着,三十一岁的项羽拔剑自刎而亡。随后,汉军士兵为了争功,上演了血腥的屠斗,可怜一代英雄最终落得个四分五裂的悲剧下场。

而随着项羽的身亡,楚军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了,刘邦很快就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大汉王朝。

点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垓下之战,不仅仅是项羽不肯过江东留下千古遗憾这么简单的事情,他留下了令后人更多的思考,不败战神项羽为什么会大败于韩信的十面埋伏之下,四面楚歌为什么能瓦解楚军将士的心,一代绝世佳人为什么要上演姬别霸王……历史的迷雾总是让人眼花缭乱,欲罢不能,其实,如果明白了这些迷雾的前因,自然就能理解项羽的后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刘邦的胜利,究归结底是因为多助。而项羽的失败,究归结底是因为寡助。做事先做人,诚不虚也。

总之,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大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EZt4aiJYCqeCNoTSSKOGJGP/JfyISTG2i2TT9478Do7GFBAT+Y5utq0Dz7iLq4u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