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鸿门宴中两大间谍曹无伤与项伯的“生死劫”

“谍,徒协反;间也,今谓之细作。”

——摘自《左传》

间谍,在中外历史上一直是相当活跃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托为上古周初姜太公之名而写的古兵书《六韬》中,已经出现了“间谍”一词,第三卷《龙韬》中有这样一句话:“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在战役开始之前,选派八名“游士”到敌国侦察,收集政情资讯和社会舆情,了解敌人真切意图,进行间谍活动。由此可见间谍在中国出现时间之久远。

秦汉以后,间谍成为封建皇帝维持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与前期不同,这之后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员中出现了新角色,即宦官身份的间谍。宦官即太监,一直到晚清,太监谍影都未消失。搞情报、暗杀、缉捕、刑侦、逼供……间谍无所不干。

而说起鸿门宴中的人物,有两个间谍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曹无伤与项伯。曹无伤是刘邦手下的左司马,相当于一路大军中的副职军官,也算是个高级军官。曹无伤在鸿门宴中是个悲剧人物,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中都有提及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事件也是以曹无伤先上场最后出场谢幕,开场情节为: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最后结果是: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项伯是项羽最小的叔父(四叔),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项羽统兵后,他任左尹,为令尹的副职,也算是楚军的高级将官,随项羽一起进入关中。在鸿门宴中先是到汉营密告张良项羽要打刘邦,让张良跟他逃命去。后在张良和刘邦的劝说和诱惑下做了间谍,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劝说项羽听信刘邦的谎言,并且在项庄舞剑时也起身舞剑保护刘邦,最后帮助刘邦逃回到汉营。下面对这两个间谍人物做个比较:

一是甘当间谍的原因。

曹无伤是个自以为精明,到头来反因精明丧了命的人。他属于见利忘义主动叛变革命的理想信念不坚定的人,他错误地判断了形势,认为在敌强我弱(项羽四十万军队,刘邦仅十万军队)情况下,刘邦因怀王之约先进关中得罪项羽,肯定要被项羽所灭,于是起了反心,派人到楚营给项羽告密,引火浇油地说,刘邦要在关中称王了,丞相都选好了,关中的金银财宝美女香车都霸占了。引起项羽大怒,“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发誓要灭了刘邦,从而引发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对于叛变的原因,笔者认为曹无伤所说并不是什么重大机密,与其说是通风报信,不如说是政治表态,其所作所为更像是为自己留个后路。在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里记载有“欲以求封”字眼,可见邀功请赏和讨封的意味浓一些。总之,不管曹无伤以何种目的背叛刘邦,西楚霸王项羽对曹无伤这个小人物还是没放在眼里的,也许是看不起叛徒的原因吧,项羽根本不理他讨封邀功,更不稀罕他做内应,要灭刘邦靠的是实力。不仅如此,还在高层会谈中一开口就把曹无伤给卖了:“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伯叛变的原因则不同,他还有点“道义”的味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战之前,他首先想到的是救命恩人张良还在刘邦的汉营,纯朴的报恩思想使他没意识到自己身为楚军高级将官,当朋友之谊与政治利害相冲突时,究竟应把什么放在首位?他把朋友之谊凌驾于政治关系之上,也没有说谎话把张良骗出来了事,而是直接就去了汉营向政敌之友泄露了自己军中最高机密。如果说曹无伤是主动叛变的话,那么项伯的无意泄密从道义上说,罪责要算轻多了。只是后来被张良拉去见刘邦,在刘邦的美女钱财的诱惑下,终于丧失了革命的立场,这位心地善良的重量级老人家利令智昏地把屁股坐错了位置。

二是间谍作用的发挥。

曹无伤是个悲剧人物,他属于主动投敌,又没被人看得起,他发挥的作用当然是有限的,有人说老曹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引发了鸿门宴事件,是他打响了鸿门宴事件的第一枪,虽然他壮烈牺牲了,但给后人留下了精彩的一幕。纵观历史,这件事表面是曹无伤引发的,其实即使没有老曹的告密和火上浇油,类鸿门宴事件也迟早是要爆发的,不过可能是时间和地点不同罢了。

项伯自从和刘邦结为儿女亲家后,在这个历史事件中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利用自己的长辈身份,在项羽面前替刘邦说情,使项羽误信刘邦不敢称王的谎言,动摇了杀刘之决心;二是在做通工作的前提下,引导刘邦当面给项羽解释,以释前嫌;三是在宴会上挺身保护刘邦。席间范增命项庄舞剑凑兴,明眼人都知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项伯不顾自己年长,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得庄不得击,保住了刘邦一条性命,同时也粉碎了范增等人的图谋。

三是间谍人物的命运。

鸿门宴上楚汉高层人物刘邦和项羽之间只有一句对话,仅仅这一句对话,项羽就把给他通风报信的曹无伤给卖了,对于曹无伤这个叛徒人物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以刘邦的精明和果断,不杀曹无伤就说不过去了。连伟大领袖毛主席都佩服的人物,岂能拖泥带水岂能有妇人之仁,他也明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不用审问,也不用宣判,直接砍头。

而项伯呢?史料上记载:项羽败亡后,刘邦封项伯为射阳侯,赐其姓刘,但后来未见刘邦的哪位儿女与其子辈成婚。古人有同姓不婚的禁忌,(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刘邦赐项伯姓刘,不知是赏以同姓之尊,还是要借故取消以前的婚姻之约,因为当年霸上结亲本来就是刘邦临时求助的手段。项伯受封三年后死去,其嗣子项睢因罪未承爵。

总之,项伯分明比曹无伤“强”多了。曹无伤不过是因为项羽势大才背汉通楚,而项伯,一边是叔侄至亲,一边是姻亲新好。脚踏两头船,后来发展到明为项羽,暗为刘邦。项伯为汉立下殊功,起了一般汉方将相所起不到的特殊作用。

点评:鸿门宴中,除了项羽和刘邦、范增和张良、项伯和曹无伤之间“无间道”的两两PK,还有一个重量级的PK,那就是项庄与樊哙的“力量级”PK。只是两个须眉却根本无法相比。项庄只是个唯唯诺诺的武夫,一闪而过的人物。而樊哙之勇,出自内心,溢于言表。当其饮斗酒啖彘时,威慑对方,视楚人如无物。壮士“死且不避”,时刻准备与之同命,就产生出无畏的精神力量。然而樊哙不只是一员勇将,而且是有相当政治头脑的人。且不论他在刘邦入关欲入幸阿房宫时苦苦进谏,且不说他在刘邦得天下后的种种献策,就看他在项羽面前慷慨陈词,以及在刘邦对逃席迟疑未决时那段“大行不顾细谨……”的说辞,足为明证。 5ZX2NyMj9jH875pq7OsyNWR430FwAhDH227IgViKDimhX9hdF8g29U+gfCM+8B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