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楚汉人才流向的个案分析之二:陈平之背楚亡汉

“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

——司马迁评陈平

《资治通鉴》记载,“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为了当将领而不惜杀掉自己的妻子,吴起这种行径自然引起很多人的非议。有人对鲁侯说:“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这里又把吴起“母死不奔丧”的另一劣行揭露出来,加上杀妻求将一事,吴起被人们指责为“残忍薄行人”。吴起恐怕鲁侯怪罪他,听说魏文侯善用人,便跑到魏国来谋求发展。

魏文侯当时以礼贤下士闻名于世,他问大臣李克:“吴起这个人怎么样?”李克说:“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司马穰苴即田穰苴,是春秋时期齐国名将,李克认为吴起虽然贪财好色,但用兵连田穰苴都不能超过他,自然引起魏文侯的重视。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另外,吴起率兵守住西河,使秦兵不敢“东向”。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魏国国相排挤吴起,吴起在魏国待不下去,又跑到楚国来。楚悼王听说大名鼎鼎的吴起来了,十分高兴,马上任命吴起为楚国国相。吴起上任后,“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但同时吴起也得罪了楚国的贵戚大臣,他们对吴起恨得咬牙切齿,所以楚悼王一死,便群起而作乱,把吴起杀了。

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德与才的关系,就是德为才的统帅,决定着才的作用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德的作用和范围。因此,德才兼备的“圣人”是用人的首选,其次是“德胜才”的“君子”,如果这两种人才都得不到,与其用“才胜德”的“小人”,不如用“才德兼亡”的“愚人”。所以在用人时一定要全面考察一个人的才能与德行,按照先德后才的原则取人,才能避免在用人方面出现重大失误。

唐初“性格王”魏征总结历代用人经验,提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用人标准。唐太宗李世民喜欢与大臣探讨历代盛衰兴亡的原因,也经常谈到用人的问题。有一次,唐太宗对魏征说:“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魏征完全认同唐太宗的看法,他进一步补充说:“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魏征此言,一语道破古今明君用人的奥秘,可谓总结历代用人经验的概括性论断。

天下未定时用人“专取其才,不考其行”,楚汉相争时刘邦用陈平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陈平这个人很复杂,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他先后追随魏王和项羽,后来经魏无知推荐,才转到刘邦这边来,刘邦觉得这个人不错,便任命陈平为都尉,监督军中将领。刘邦诸将见陈平一来到就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心中不平,议论纷纷。

周勃、灌婴等人对刘邦说:“陈平虽美如冠玉,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在这里,周勃和灌婴等人数了陈平三宗罪:一是居家时与其嫂通奸;二是轻于去就;三是受贿。刘邦听了这些话当然对陈平起了疑心,马上把魏无知叫来,责问他为什么推荐陈平这种“反覆乱臣”。魏无知辩解说:“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魏无知的一番话,说到了战乱时期用人的关键,那就是只取其才能,而不去追究其德行。所以尽管陈平有盗嫂受金之嫌,但只要他的计谋有利于国家,这个人就要用,开明的刘邦当然认同魏无知的观点。后来刘邦又找来陈平,要他解释为何要“受金”,陈平说:“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其骸骨。”所谓“得其骸骨”就是打包袱回家的意思。陈平说自己没钱做不成事,“受金”的目的是想积累资金为国家办事,并非为了中饱私囊。刘邦这才知道错怪了陈平,于是拜陈平为护军中尉,监督军中所有军官,这样一来,诸将再也不敢对陈平闲言闲语了。

事实证明,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就在于他能知人善任、采纳忠言。除了有张良、萧何、韩信“汉初三杰”的辅佐外,还得力于总在关键时刻履出奇计、化解危机的开国功臣陈平。

陈平还是在家乡(河南阳武县)时就很出名。因为他长的帅,用玉树临风、风流倜傥来形容是很恰当的。帅到了何种程度呢?帅到被人指称盗嫂。陈平的情况和西汉的大学士袁盎如出一辙,袁盎也是因为长的帅,被人指称盗嫂,但是袁盎却不反驳,任别人说,只是说的人多了,问的人多了,袁盎最后没辙了,才淡淡地来了一句话:我没有嫂子。一句顶万句,就这样一句,彻底为自己甩掉了黑锅。但陈平的情况却不一样,他不但有嫂子,而且他的嫂子长得很漂亮,一个帅,一个漂亮,就像一个干柴一个烈火一样,很快就成为他被人指称盗嫂的缘由。对此,陈平同样没有站出来辟谣,是啊,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越解释只会越说不清。事实证明,陈平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很快事情便水落石出了。

因为陈平虽然长的帅,长的高大,在家里却从来不做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下他的嫂子不干了,他们拼死拼活,忙里忙外,却养了个白眼狼,养个吃白食的。一开始陈嫂还能忍,但后来终于忍不住了,于是对外人公开发表言论:像陈平这样的叔叔,还不如没有。这是一句很严重的话,就是这句话公开为陈平辟了谣,就是这句话打击到了陈平幼小的心灵。

为此,他立志要出人头地。可是,出身于贫寒之家,没有一点政治背景,想要冲出重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对此,他想出一个绝招:招婚。他的条件很苛刻:非白富美不娶。他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屌丝,却要求别人当自己的粉丝,显然,在寻常人眼里他是白日做梦,异想天开,一点儿也不靠谱。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当地的富翁张负却不这么认为。他在认识陈平之前是不快乐的,因为他总是担忧他的宝贝孙女。他的孙女已经嫁了三次了,但每次嫁过去没过多久,丈夫都会莫名其妙地死去。这就是传说的“克夫”。家里生有如此“后来人”,张负自然烦恼不已。

穷小子陈平公然招白富美,不走寻常路,引起了张负的好奇。他决定对陈平进行一翻考察,结果有三个发现。一是陈平确实长的帅,这个跟传说中的一模一样。二是陈平确实有才,在红白喜事上,陈平总是主角,而且每次都能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三是陈平确实穷,家里穷得叮当响,家徒四壁。

这下张负犯难了。帅不能当饭吃,才不能当床睡,把自己的宝贝孙女下嫁给这样的穷光蛋,心有不甘啊。他转身离开时,还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心有戚戚然。突然,他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他发现通往陈平“寒舍”的那条崎岖的泥泞的道路上,布满了车辙印痕,麻麻密密,交错纵横,而且每条车辙印的深浅都不一样,显然不是一辆车的。要知道在当时能坐马车的非官即贵啊。也就是说别看陈平平时穷,但和他打交道的都是达官显贵,都是非同寻常的人物啊。

也正是因为这样,张负没有再犹豫,毅然决然地将孙女嫁给了“屌丝男”陈平。

也正是因为这样,陈平没有再孤独,如愿以偿的娶到了一个“白富美”老婆。

因为有张家做后台,陈平很快告别了“游击生涯”,被任命为乡里的“宰长”,主要任务就是给乡亲们分肉。很快,陈平就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因为他分的肉很公平公正。当然,陈平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一贯的低调:没什么,我只是做了分内应该做的事。但他内心却是高调的:分肉算不了什么,如果能让我分天下,我可以分得更好。

就为这句话,他很快参加了“革命”,来到魏王手下谋得一份差事。在魏王手下,陈平曾经几次就政事上书,虽然都是真知灼见,但不仅从未被魏王采纳,反而屡屡受到小人谗言诽谤。为了自保,陈平只好不辞而别。不久之后,他又投奔了楚王项羽。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凡是人才到项羽手下,都得从最低层干起,韩信如此,陈平也如此。但是相对于韩信的不幸,陈平是幸运的。他一步一步得到了提升,并且做到了都尉。然而,陈平和项羽很快就撕破脸,分道扬镳了。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陈平看不惯项羽的人品。项羽志大才疏,无道乏能,他肉眼凡胎,未能慧眼识才,致使好多有本事的人离开了他。项羽刚愎自用,狂妄自大,哪里会把人才放在眼里,先于陈平离开的韩信已经让陈平看清楚了这“背后的故事”。据史书记载陈平认识刘邦是在鸿门宴上,当时他只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角色”——士卫。而就是这场豪门盛宴,让陈平看出刘邦才是“最可依赖之人”,并且和张良联合暗中帮助“择木而栖”的韩信入蜀,而自己则等待“反水”的机会。

二是项羽逼陈平离开。项羽起初尚能重用陈平,但在陈平一次战败之后,便听信谗言想要加害于他。陈平一方面害怕受到迫害,一方面也看到项羽不足以谋大事,便挂印封金,决定投奔刘邦。

虽然刘邦阵营里不乏聪明才智之人,但陈平奇计多且善于谋略应变的才能,不仅深得刘邦信任,也成为刘邦不可或缺的左右手。陈平跟随刘邦征战时,在紧要关头出了六次妙计,解除刘邦的困境,化危机为转机,实功不可没。

奇计一:捐金造谣,离间钟离昧。楚汉争战中,有一次楚军发动猛烈的攻击,将汉军围困在荥阳城中。汉军没有外援和粮道,一切退路被切断,刘邦忧心如焚,忙召张良、陈平等谋士商讨对策。陈平献计对刘邦说:“项羽为人善猜忌,易听信谣言,只要大王肯花费大量黄金,就能够离间项羽身边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这几个重要大臣,没有这些人的帮助,项羽就如同失去左右手,自然就削弱他进攻的力量了。”刘邦认为这是好计谋,于是拿了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任由陈平支用且不过问。陈平花了许多黄金在楚军内安插了很多间谍,让他们散布谣言,说楚将钟离昧等人功多赏少,将要联汉灭楚,然后分割土地,各自称王。果然钱能通神,不几日,谣言便在楚军内传开,连项羽都听到了,而项羽果真中计,对钟离昧等人产生了怀疑,不再相信他们。

奇计二:无中生有,逼走范增。项羽虽然疏远了钟离昧等人,但他对荥阳城的攻势却也毫不放松,仍把汉军死死地围困在荥阳城里。不过汉军也防备得滴水不漏,让楚军无法越雷池一步,这情况让项羽非常焦急。陈平抓准机会,又对刘邦献策道:“项羽连日攻城不下,大王趁此派人去向他诈降,他必然答应且遣使者来谈条件,到时我们便可从中来离间范增,等楚军人心惶惶时必可突围。”刘邦听完觉得有理,便下令依计而行。项羽果然派使者到刘邦营里,刘邦准备了很丰盛的菜肴,接待楚国大使。刘邦见到楚国使者假装十分吃惊的说:“我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啊!”说完即撤走酒席,并吩咐属下换上粗茶淡饭给楚国使者吃。楚国使者回营后,便将其所受待遇禀报项羽,项羽又中计开始怀疑范增了。后来范增心急想要尽快攻下荥阳城,因项羽不信任他,不肯听从。而范增也听说项羽怀疑他与刘邦私通,便十分气愤的说:“天下就将为汉王所平定,希望大王好自为之,请求大王恩准我告老返乡安度余年。”结果,范增还来不及回到彭城,就因背上毒疮发作身亡。

奇计三:瞒天过海,荥阳突围。尽管成功地离间了项羽身边的谋臣,但是韩信的救兵迟迟未到,荥阳城还是朝夕不保,于是陈平、张良决定先救刘邦出城。两人商议后对刘邦说:“请大王速写投降信给项王,约项王在东门见面。如此一来项王必定将大军部署在东门,臣再想办法将西、北、南门守将全引到东门来,大王就可以从西门突围冲出去了。”刘邦同意他们安排的计划。翌日清晨天色未明,汉军便大开东门。陈平派了二千名妇女,鱼贯走出东门,楚军闻讯自然围了上来,但发现这群人全是手无寸铁的妇女,也就不好为难她们,便向两旁退开让出一条通道来。而西、南、北门楚军听说东门外挤满了美女,都争先恐后地涌向东门。忽然有人大喊:“汉王来了!”等到汉王下车走进楚营,项羽才发现这个汉王只是相貌神似刘邦的人,气得暴跳如雷,马上下令将这个假汉王和他坐的车一起烧了。此时刘邦趁东门混乱,带着陈平、张良等人冲出西门,弃城逃之夭夭。

奇计四:韩信封王,借刀杀人。楚汉争战中,一次刘邦被项羽暗箭所伤,还被迫困守广武。此时韩信在齐地作战捷报频传,还占领了齐国。韩信仗着自己功高,便派遣使者向汉王表明想当假齐王(代理齐王)。刘邦听了破口大骂:“我被困险地,日夜盼你来解救,你却想在齐地自立为王!”陈平见状随即用脚踢了踢刘邦,在刘邦耳旁道:“现在情势对我们相当不利,不如顺水推舟,立他为王,有恩于韩信,否则恐后患无穷。”刘邦才恍然大悟,礼遇使者并遣张良到齐地封韩信为齐王。而项羽此时也不断派使者游说韩信背汉归楚,当时韩信的军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决定楚汉胜负的关键,韩信归顺哪一方,哪一方必胜。所幸陈平应变机灵,暗示刘邦封韩信为王,所以无论项羽如何劝说,韩信都不为所动。不久,韩信引兵联合刘邦围困项羽于垓下,使得项羽最后自刎于乌江。

奇计五:请君入瓮,云梦擒韩信和奇计六:献美女图,白登解围。一则是为刘邦解除了来自政权的“后顾之忧”,另一则是直接救刘邦于水火之中,浴火重生。另外,陈平一生备受汉高祖刘邦信任,并一路青云直上,官至丞相,他从未因功高而遭到皇帝及其他大臣的猜忌,着实不易。陈平在生命最后十多年里,谨守高祖遗命,“非刘氏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靠着他应变灵活、足智多谋,最终粉碎了诸吕叛乱,带领汉朝走上艰难的复兴之路,最后巩固大汉的天下。

点评:“丧乱既平,非才行兼备不可用”是一条很重要的用人原则。秦始皇不明白这个道理,统一中国后起用赵高为中车府令,使赵高“教胡亥决狱”。赵高有罪,蒙毅认为应判死刑,但秦始皇认为赵高“敏于事”,不仅赦其罪,还恢复了赵高的官职,埋下导致秦国灭亡的祸根。唐玄宗晚年在用人方面也违背了这个原则,安禄山不听指挥打败仗,丞相张九龄认为“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但唐玄宗“惜其骁勇”,赦了安禄山的罪,最终酿成安史之乱。

一个好汉三个帮,每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君都免不了有一大帮文臣武将来辅佐,很多辅佐功臣也都会彪炳史册,他们中间有战功卓著的,有运筹帷幄的,有举贤任能的,反正都有“一技之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很有建树。这里还不能忘了一个专业,那就是专门玩“阴谋权术”的,有时这种“专家”的功劳恐怕并不比前面提到的那些差,甚至略有过之,当然这种阴谋主要对敌人用,对自己还是有好处的,只不过不大光彩而已。陈平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他辅佐刘邦的最大功绩就是在关键时刻玩了几次阴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是汉代第一阴谋家。楚汉之争中,项羽之所以最后会兵败下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逼走了陈平。这其中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项羽从骨子里对人才的淡视和漠视,他总认为“世界都是围着他转的”,没有他谁都活不下去。人才只有到他手下才能发光发亮,却不知道很多人才在他手下都被埋没了。最终项羽也死在阴谋家陈平的“奇计绝算”之中。 R4q0CH43vDBW0zBkrwzzv1D66fhviDtI0uB7NF3OZsxHxDFIQBzUrwE6TEOQG5E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