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楚汉人才流向的个案分析之一:英布之背楚亡汉

给猴子一棵树,给老虎一座山。

——中银总经理刘金宝经典的用人之道

很多历史学者都这么认为,人才问题上的得失是楚汉争霸成败的关键。甚至有人以为,三国时期因为人才的分散而导致三国并立,楚汉时期因为人才的集中而导致楚灭汉兴!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楚汉时期人才都流向刘邦那边呢?楚汉时期韩信、陈平、英布本是项羽手下,张耳、张良也与项氏有莫大关系,但这些在楚汉战争的胜负中起到很大决定性作用的人物纷纷背楚亡汉。下面,借几个个案的研究来分析其背楚亡汉的根源所在。

首先,让我们来看汉初“虎痴”英布之背楚亡汉。

英布本名叫黥布。黥,是一种刑法,也叫墨刑,即在犯人脸上刺字涂墨。英布曾因触犯秦法被脸上刺字,所以又称黥布。

武将中英布之所以排在第一,这是他综合实力的体现,英布还在革命之初就挂靠到了项羽名下,只是他的挂靠跟刘邦当年的挂靠不一样。

刘邦的挂靠纯属是形势的需要,生存需要,他只是寻找项家这颗参天大树从而好乘凉——保护自己。他至始至终有自己的独立权,他手下拥有斩白蛇起义时的忠实班底,这里面包括萧何、曹参、周勃、夏侯婴、樊哙这样的大汉开国功臣,这些人个个身怀绝技,都有几把刷子,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物,而这些人都死心塌地跟着“神龙护体”的刘邦,把他当成唯一的主子,也正是因为这样,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是主子挂靠还是消亡都不离不弃。也正是因为这样,项梁叔侄想强拆他们是行不通的,想调离他们也是不答应的,更何况当时的项梁项羽见刘邦势单力孤,根本就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自然也不会把萧何、曹参之辈放在眼里,根本就没有挖墙角之意。总之,刘邦的挂靠是聪明之举,挂靠之后,公司还是这个公司,归董事长项梁、总经理项羽掌管,但子分公司还是那个子分公司,刘邦还是执行董事,还是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指挥自己的嫡系部队,只是靠借壳生蛋的“融资”之后,实力已不可同日而语(从项家借了成千上万士兵能不壮大么)。因此,他的挂靠是在保护自己,壮大自己,做优做强自己。同时,也是暂时的,是伺机而动的,是投机取巧的。

而英布就不一样了,他革命之初手下的士兵虽然不比刘邦少,但没有超级大将,没有超级谋士,因此,如果撇开他这个领头羊,这只队伍肯定是一群乌合之众,肯定会一哄而散了。因此,如果说刘邦是项羽名下的控股公司,那么英布就是项羽直接收购的上市公司。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骠悍英勇的英布经常充当开路先锋,冲锋陷阵在前,横刀立马在前。他有这个能力,项羽也给了他这个机会。

投之以梨,报之以桃。英布在感激项羽给他“亮剑”的机会时,不但对项羽更加敬重崇拜,而且对项羽更加感恩戴德,巨鹿大战便成了他的感恩回报之战。

。因为项羽的成长道路上,完全是靠自己把握机会的。特别是在项氏集团的董事长项梁逝世后,项羽在接任董事长时,项氏集团马上进行了分裂。首先是“名誉主席”楚怀王不甘心年纪轻轻就退休了,主动要求复出。而且不管项羽答不答应,首先,他把革命根据地给占领了,组成了自己的董事会、监事会,绝拒项羽由总经理向董事长“转正”,他打出了三张牌,首先是挖了项梁的参谋宋义。

项梁在“投资风险市场”时(指屯兵于坚城之下,和李由对峙时),宋义出于忠心进行了劝解,劝他不要被胜利冲晕了头脑,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迷惑了双眼,要解放思想,转方式,调结构,选择灵活投资。但项梁这一次却将独裁进行到,他说啃不下这块硬骨头誓不归。宋义眼看劝说无效,眼看潜在风险便要暴风骤雨般袭来,甘脆请求当“业务经理”,到齐国的田氏集团去跑业务去了。结果在路上遇到田氏集团的“业务顾问”,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股市有风险,入股须谨慎。项氏集团马上要遭遇一次所前未有的暴风雨,可能是灭顶之灾,你们投资一定要谨慎啊,一旦投入可能就会血本无归啊。因此,请你多观望一阵,多分析一下,看看行情再说,看看形势再定。田氏集团的“业务顾问”对此很是纳闷,哪有自己人说自己公司不好的,哪有自己人挖自己公司墙角的,于是很是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要告诉他这些,为什么要选择胳膊肘儿往外拐。宋义见他执迷不悟,只好全盘托出:他想跳槽。这四个字显然震住了田氏集团的“业务顾问”,项氏集团做为革命企业中的领头羊,上升势头一日千里,正是风光无限的时候,宋义居然选择跳槽,如果不是宋义脑残,就是项氏集团的确存在巨大的危机啊。思来想去,他最终没有完全相信宋义的话,但也没有完全否认他的话,他选择了将信将疑,于是本着预防为主的态度,他选择了原地踏步,就地观望的做法。只是他不会料到,就是这一停留这一观望,居然避免了一场灾难。项羽因为投资失误,被秦氏集团的“战神”章邯一举动溃。

项梁被知趴下了,就再也没有站起来了。但早就脚下抹油溜之大吉的宋义从此却站起来了,他马上选择了对楚怀王投怀送抱。楚怀王为去了去掉名誉主席中的名誉二字,正需要人才。于是一个干柴一个烈火,很快就燃烧起来,把他视为自己的心腹,成了自己手下的第一参谋长。有了宋义的支持,楚怀王还觉得势单力孤,觉得还不能跟项羽抗衡,于是他又把目光停留在了挂靠在项羽手下的刘邦。他主动伸去爱的橄榄枝,提升刘邦为武安侯,这样刘邦一下子就脱离了项氏集团,成了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

有两这对双子星座的支持,楚怀王自然信心大增,但是要如何才能彻底项羽呢?项羽虽然没有了项梁这棵大树的庇护,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项羽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视的啊。因此,直接对项羽“免职”,他有下达这个的权力,但项羽也有拒绝服从的权力。针尖对麦芒,鱼死网破,这不是智者的行为。楚怀王虽然不是智者,但也不是傻子。他很快听从了参谋长宋义的意见,召开了一次政治会议,宣布了一件重要事项,分兵两路,直接去偷袭大秦集团的老窝咸阳,并且约定,两路兵马,谁最先拿下咸阳,谁就是咸阳片区的董事长——“关中王”。

而这两路人马的“带头大哥”分别是刘邦和宋义。都是楚怀王新近提拔的最后信赖的两个人,楚怀王这样做明显是大智之举,不管两人谁立下战功,都是自己最为信任的人,都是等于直接壮大了自己的实力。统帅抡不到项羽的份,那么如何安置项羽呢。楚怀王想到了一招更为毒辣的,那就是让项羽随军出征。什么叫随军出征,就是让项氏集团参加这次合并行动。于是,项羽摇身一变成了宋义的部将。这的确是个好办法,既打发走了项羽,毕竟项氏集团在身边对他就是一种威胁,就让他有了牵制,项羽只是副帅,那么他就得听从主帅宋义的指挥。宋义只是个孤家寡人,那么冲锋陷阵的自然是项氏集团的兄弟们了。这样一来,既压制了项羽的权力,又让项家军成了枪手、成了炮灰,不管最后到关中如何,一路上势必要牺牲不少人马。这样一来,便是假借秦氏集团的势力,削落了项氏集团的势力。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楚怀王只是算准了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没有算到了项羽根本就不把自己当军人,而是当统帅当霸王。楚怀王的那点小伎俩项羽心知肚明。一山不容二虎,宋义是统帅,项羽不甘心居副统帅,因此,一场火并也就在所难免。但是,火拼也要等时机,找借口,整理由。很快,时机就来了,因为大雨,在中途停军休整了一个多月。借口因此也出来了,我们都一心想报国立功,宋义却只顾安图享乐,整天吃香的喝辣的。理由自然是冠冕堂皇:宋义通敌卖国,罪不可恕,已被我斩杀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更何况是自找之罪,那就更加不怕理由了。宋义为自己的愚蠢和无知付出了残痛的代价。项羽干净利落地火拼了宋义后,以斩草除根把宋义准备跳槽到田氏集团儿子在半路上追回来了,然后也干掉了。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统帅权后,项羽马上假惺惺地向楚怀王进行了汇报。面对这样的突如其来的结果,这是楚怀王始终不及的,他虽然心里不能容忍项羽的大逆不道行为,但现实又是无奈的,项羽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被自己关在笼中的小鸟了,而是脱开束缚的苍鹰了。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楚怀王已无能阻挡项羽的破茧成蝶之举了,只能顺水推舟的直接加封他为统帅,这样一来,双方皆大欢喜。权力争夺战至此暂告一个段落。

绕了这么一大圈子,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英布都是站在项羽一边的,就在宋义、刘邦被楚怀王拉起时,他也忠心不渝。我分析这里面的原因有二个:一是英布还没有入楚怀王的法眼。二是英布对项羽情有独钟。

英布没入法眼,原因很简直,楚怀王没看上只有匹夫之勇的英布。英布对项羽情有独钟在随后的巨鹿大战中可以看出来。

我们都知道项羽在巨鹿大战中,做出了一个创举“破釜沉舟”,成为后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的精神食粮。然而,很快有人知道,项羽做出破釜沉舟的前提条件是,章邯的粮道被毁粮草告急。而破粮之举正是英布和一个不知名的叫蒲将军的人干的。

英布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拼死拼活,让章邯原本认为固若金汤的粮道风声鹤唳,最后瘫痪。正是因为他有这断粮之功,项羽心里有了底,才会做出这样的创举,在随后的面对面的接触战中,项羽打败了章邯的正面军,而英布也打败了章邯的副帅王离。

王离做为著名秦将王翦之孙,素以英勇著称,可以说是秦氏集团将帅中的二号人物,但这样一位牛人,面对英布也是无可奈何,被打得没有脾气,最后兵败被杀。三天的激战,秦军大败,败得体无完肤,最终章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也只好选择了归降这条路。

由此可见英布对项羽的忠心,而项羽也因此对英布另眼相看,特别是分封十八路诸侯王时,项羽把英布单独列出来,让他成了九江王,足见项羽对他的重视。这个待遇在项羽嫡系部队里仅此一例,连他最为信任的钟离昧、季布等人都没有享受过。

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后,思想开始腐化,慢慢不听话了,大概是因为英布看清了项羽的“本质”,项羽一直把他当枪手使,让他寒了心。

项羽为了达到自己权力的欲望,在这个时候犯了一个错,一个致命的错,那就是弑杀楚怀王。项羽杀楚怀王的原因是,不听话。在自己到达咸阳后,天下诸侯都唯他独尊时,他上书“请求”楚怀王收回之前的立关中王的承诺书,楚怀王却不识时务地批复:按定下的约定办。就是这个批复,让项羽下了诛杀楚怀王之心。是啊,对于这样不听话的主子,留着是祸害啊。但毕竟楚怀王是名人之后,也属于名人,是包围在记者媒体视野范围之内的,因此,项羽做出诛杀行为,很快就让他背上了残暴的恶名。而替项羽背黑锅的就是英布。他派英布在长江上干掉了楚怀王。杀死楚怀王是项羽的失误,派英布来当枪手更是失误中的失误。英布那是什么人物,是横刀立马的人物,现在居然叫他杀一个手无寸铁的人,明显是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更重要的是一下就让英布处在舆论的浪花尖口,让他一下威名扫地……

楚怀王死了,英布的心也死了,他对项羽的眷念和感恩到此也就结束了。因为楚怀王死后,首先背黑锅的就是他,虽然历史最后还是给了他平反的机会。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是项羽,但当时的舆论和媒体远不如现在的发达,最方便的方式就是人传人。不管怎么样,一向恶名远扬的英布什么事都可以干,譬如打家劫舍,譬如杀人放火,唯独弑君弑父是不想为不愿为也不敢为的。这是他做人的道德底线,一旦突破了底线,他便变成了一个裸奔的人,还有什么比尊严、比道德、比人性最重要的呢?

可以说项羽就是把自己的尊严、道德、人性强加在别人头上,这引起了性格特点极为突出的英布的强烈反感,也正是因为这样,英布做完这件“屈辱之事”后,感恩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当项羽随后率军要去平定齐国,强烈请求英布携手并肩作战时,遭到了英布的婉拒。

英布此时对残暴不仁的项羽已经死了心,自然不想再为他卖命了,所以婉拒也在情理之中。当然,这个时候英布的九江王毕竟是项羽亲自分封的,虽然两人已是貌合神离,但又不能马上撕破脸,因此他自己虽然没有去,但还是象征性地派了五千老弱病残幼的兵去支持,不管怎么,好歹给了项羽一个交代,保存了西楚霸王的颜面。

事实证明,项羽的确是糊涂的,英布的所作所为,按理说他应该很清楚才对,应该马上采取措施才对,但他的眼里却只有田荣,只有齐国那块肥沃的土地,根本就没有把英布的心里变化、态度转变放在心里,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果然,刘邦乘项羽深深陷入齐国的人民战争中不可自拔时,马上出关,迅速收复三秦之地后,立即做出了直捣项羽黄龙——彭城的战略部署。结果一路上诸侯王望风而降,纷纷“挂靠”于他的麾下,很快就穿越千山万水,来到了楚国的地盘。此时的项羽一方面派手下最强的悍将钟离昧在黄河以南的地方进行重点布防,另一方面他希望英布在关键时刻能及时出兵,从而阻止刘邦联军的挺进。但结果呢?他的如意算盘失灵了。钟离昧虽然骁勇善战,但好汉敌不过人手多,所以,很快溃败。而英布也迟迟没有动静,作壁上观。结果,刘邦的联军很快就把项羽的老窝彭城给端了。

然而项羽还是没有认识到这个昔日强大属下、如今强大盟友的变化,在以三万精兵成功打败刘邦的五十万骄兵后,他没有及时找英布谈心以消除误会、挽回关系;也没有对刘邦进行再打击。结果这样一来,给了刘邦喘息的机会。刘邦稳住阵脚后,马上采取张良的计谋,开展了人才争夺战。结果一代枭王英布成了刘邦重点拉笼和贿赂的对象,并且马上派出了有着铁齿铜牙之称的游说大王随何去九江游说英布。

应该说英布虽然对项羽心死了,但他对刘邦还是持怀疑态度的,特别是项羽在彭城反击战中以少胜多,所表现出来的强劲实力让他也是很震撼的,因此,他的立场还是属于“中立”的,还是犹豫不决的,想跟着刘邦干,又担心刘邦的实力;想回到项羽身边,又担心项羽怪罪自己的“作壁上观”。就在他左右摇摆举棋不定时,刘邦的使者随何到了。英布心里烦,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不与他谈,想让他知难而退。但随何是何许人也,既然来了,就自然不会有畏难情绪,因此,他眼看一连数日吃了英布的“闭门羹”,马上来了个“毛遂自荐”,直接对英布的侍从说,我来这里不是蹭饭的,无论如何要我和九江王当面一谈。

英布一听没辙了,见就见吧,没什么大不了,在自己的地盘还怕你不成。于是两人在一间古色古香的会客厅进行了密谈。随何直言不讳地劝英布归顺刘邦,并且说出了两大很充分的理由。一是你已经有归顺刘邦的心了。项羽征战齐国你没有随军出征,彭城之战你不参与就是很好的证明。二是你已经没有退路可言了。你对项羽不支持不配合,虽然说明你个性鲜明、嫉恶如仇、敢爱敢恨,但在项羽眼里会是怎么样的呢?他是个眼里容不下一颗沙的人,你的所作所为,你自己能原谅自己,但是项羽却会怀恨在心。试想想,如果一个主子猜疑属下,属下还有好日子过吗?而刘邦却是个谦卑、礼让、宽厚的人,他特别尊重人才、爱惜人才,你归顺刘邦,自然会得到重用。一个是冷藏,无情打压;一个是关爱,器重有加。何去何从,还请大王三思而后行啊。

英布听了随何的话,选择了沉默,良久,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容我再考虑考虑。其实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到,英布是被随何说动了的,因为随何的话直接点到了他的痛处,触及了他的灵魂,他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极大洗礼。但毕竟这种向左走向右走的“择木而栖”不是一件小事,是关系到一辈子幸福、一辈子荣辱的大事,马虎不得,随意不得,要慎之又慎,思之又思。

刘邦的人才拉据战弄得风声水起,后知后觉的项羽这才把目光回转到英布身上来,于是,他同样派了一个使者去九江。只是项羽和刘邦的做法表面上看起来如出一辙,但实际上却有天壤之别。首先,刘邦高度重视英布的归属问题,派出的是主动请缨出使的随何。能够毛遂自荐的人自然对自己充满信心,有几把刷子的人,懂得做说客的技巧,并且具有极强的职业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项羽派出的只是一个普通使者,这样的人与其说是做说客,还不说只是起上传下达的作用,根本不懂得说客的技巧,不具备特有职业精神,只要把主子的意思传达到位就行。这里面涉及的是态度问题,可以说,刘邦对英布是重视得不能再重视,而项羽却是轻视得不能再轻视。

的确,他的使者到了九江后,不是苦口婆心地做英布的思想工作,而是狐假虎威,开始耀武扬威,直接质问英布为什么两次不肯发兵?这是英布最敏感的地方,也是英布最为心痛的地方,因为自己的意气用事,他对自己两次不肯发兵也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也不知道如何弥补。但楚使却哪壶不开提哪壶,用最锋利的刀子直接刺入了他的伤疤之中。

正在这时,汉使却上演了“三步走”:不请自来,来而不恭,恭而不敬。楚使惊愕之余,直接质问英布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英布这时也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一时语塞,随何却厉声叫道:“九江王早已归汉!”关键时刻,楚使不过硬的个人素质展露无疑,选择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策略,拔脚就跑,拼命往会客室外面跑,向着楚国的方向跑。然而,他跑步的基本功再扎实也无济于事,因为这里是英布的地盘。随何马上说了句火上烧油的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事已至此,还要犹豫吗?”英布只好下了斩杀令。就这样,因为项羽的不重视,让英布这位人才最终选择了投靠刘邦。

而项羽听说英布反目后,怒不可遏,马上做出了让英布永不回头的举动,派龙且对英布发动了最为猛烈的攻势。结果英布抵挡不住,只好逃到了刘邦的地盘去寻求庇护。而这时项羽又做出了意气用事之举,把成为阶下囚的英布的家眷全部送上了断头台。项羽的“大义灭亲”让英布彻底选择死心塌地地为刘邦卖命,而报仇雪恨也是他此后唯一的精神追求。

曾经穿同一条裤子的好友,此时变成了誓不两立的敌人,做人做到这个份上,项羽也真够可怜可悲的了。

点评:用人是每一位领导的头等大事。人非圣贤,谁又有能力从事各种行业,懂得各种道理呢,所以得统管各个部门,根据每个人的才能而委以不同的职务。《淮南子》说:“天下的东西没有毒过附子这种草药的,但是高明的医生却把它收藏起来,这是因为它有独特的药用价值。麋鹿上山的时候,善于奔驰的大獐都追不上它,等它下山的时候,牧童也能追得上。”看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人,实在是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诸葛亮说:“老子善于修身养性,却不适合应付危难;商鞅善于进法治,却不适合施行教化;苏秦、张仪善于游说,却不适合缔结盟约;白起善于攻城略地,却不适合团结民众;伍子胥善于图谋敌国,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尾生的优点是守信用,却不适合应变;前秦王嘉善于与英明的君主相处,却不适合侍奉昏君;许子将善于评论别人的优劣好坏,却不会笼络人才。”这就是用人之所长的韬略。 GM1+CZkF6aQof5+MjqNy2EGop2LJStY5XuWDRXyeVIg79HvX7sb8OAC1KZ18+/k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