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郭小杰一大早就打开门,以便观察邓香梅的动静,约莫过了半个小时,邓香梅打开了门,郭小杰听见门响赶紧站起来,向外走,装着要去上班的样子,嘴里却说:“小梅,早上好,这么巧。”
邓香梅笑道:“是巧啊。”两人各自关了门,一前一后下了楼。
“你吃早餐了吗?”郭小杰问。
“还没。早餐做起来麻烦,而且等做好了又没有时间吃了,所以我一般早上都不自己弄早餐。”
“那我们去河边吃个粉吧。”郭小杰提议。
“不了。”邓香梅说,“到渡口边就要七点半了,吃个粉要耽误上船的时间,会迟到的。河边的早餐店有包子、馒头卖,买包子、馒头吃就可以了。”
到了河边,一个叫“无名鱼粉馆”的店门口果然摆着几笼正散发着热气的包子、馒头。两人买了几个拿在手上,正好到了七点半开船的时间,等走到机关办公楼时,正好把手中的包子馒头吃完。来到办公室,邓雄已经先到了,正在拖地,郭小杰忙道:“这种事应该是我来做才对。”说着接过他手上的拖把擦起地来。擦脏了又提着拖把到走廊尽头的厕所里冲洗干净,然后再来拖地,拖好自己的办公室,郭小杰又到王海铮的办公室来拖地。
“我自己来。”王海铮说。
“没事,拖地可以锻炼身体。”郭小杰很快又把王海铮办公室拖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刚洗了拖把回来,突听身后一阵细碎的脚步声过后,一个人走过来,说:“小杰,一大早这么勤快啊。”
郭小杰回头一看,但见那人额高耳阔,面色慈祥,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正笑吟吟地走过来,是李江华,忙叫道:“李书记早。”
“昨天来机关上了一天班,感觉怎么样?”
“还行,王部长和部里的领导、同事们都对我很关照。我昨天编辑了一些河狮网站的新闻,对河狮人杂志中的‘河狮团队’两篇文章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小看法,不对的地方请李书记批评斧正。”
“哦,这么快就上手啊,不错啊,拿给我看看。”李江华一听显然来兴趣了。
郭小杰放下拖把,拿起放在桌角的打印稿,毕恭毕敬地交给李江华。
李江华仔细地翻阅着,认真看了一遍,说:“小杰对文章的认真负责态度值得赞扬,对错字、病句也看得精准。你提出的修改意见很不错,总之,你一拿到文章能有这样独到的见解,很难能可贵。”他说到这里顿了顿,才又接着说,“一篇文章最重要的不是语言有多华丽,不是结构有多美妙,也不是故事有多么惊天动地。而是真实、细腻、可靠,生动、感人。这两篇文章通篇最大的毛病就是前文的铺垫太多,而对细节的挖掘又不够,不能够很好地吸引住读者。因此,要进行更深入的采访,加强细节描写,把故事团队人物最经典最本质的特点找出来,才能写出一篇让人产生共鸣的文章来。小杰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空闲,你要多去基层,可以跟我们去,也可以一个人去。总之,采写一个人不一定要拿着笔拿着本子,找当事人坐在那里,正儿八经地一问一答来进行。可以通过旁敲侧击,可以通过询问他人,可以通过眼观耳听心想等多种渠道了解人或事,掌握他们各方面的信息和素材,这样写起来既生动又真实感人,这才是做新闻工作者要具备的素质。”
“谢谢李书记教诲,以后一定按照李书记所说的去做。”郭小杰说。
“凡事要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提高啊。”李江华说着,顿了顿,才又接着道,“文章有五诀,分别是形、事、情、理、曲。讲究方法,灵活运用,亦庄亦谐,方能轻松自如。毛主席曾说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奋斗精神,他的文章才形成了四大鲜明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具有磅礴凌厉的气势;第二个特点是知识渊博、用典丰富;第三个特点是充满辛辣的讽刺与轻松的幽默;第四个特点是通俗与典雅完美地结合。的确,打天下需要笔杆子,治理天下更需要笔杆子。咱们现在搞煤矿的同样需要笔杆子啊,不积极宣传、弘扬文化,是没有出路的。”
郭小杰定定地听着,若有所思,若有所感。
“有的东西需要你以后在工作中慢慢摸索实践体会。”李江华说着话锋一转,“我等下下矿,你跟我一起去吧。”
“好的。”郭小杰问,“我们是去哪个矿?”
“周家坳,你去过吗?”
“还没哩。”
“那这次带你见识一下咱们周家坳煤矿的风采。”李江华说着话锋一转,“团队里有一篇文章不正是周家坳地运队的吗,去了那里可以顺便现场采访一下当事人,以便进行修改。”
“好的,保证完成任务。”郭小杰拍拍胸脯说。
“就是要有这种精气神嘛。”李江华说,“你准备一下,等下就出发了。”说着来到隔壁王海铮的办公室交代了几句,便去自己的办公室了。
“跟李书记下基层能学到很多东西,要好好把握机会,最好是带上笔记本和笔,及时记录一些见闻。”邓雄一边翻阅着桌边的资料,一边说。
“谢谢邓哥提醒。”郭小杰点了点头,问道,“你不去吗?”
“我今天还有事,刘部长陪你去。还有什么交代的,你可以去问下他。”
“好的。”郭小杰从桌子上拿了笔记本和笔,来到刘开洋的办公室,刘开洋正把一些资料文件放进公文包里,见郭小杰来了,拿起桌上的一个大黑包,说:“这是相机,你负责拿好,跟书记走在一起,用得着。”
郭小杰接过包裹,挎在肩上,说:“这个相机的拍摄技巧,到时候还得麻烦你教我一下。”
“照相没有别的技巧,就是要多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尝试不同的方法多拍,总能拍到好的相片来。”刘开洋说,“李书记对《河狮人》杂志上的相片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次下基层都要相机不离身,以便随时随地都能拍到矿山风貌,以及矿工、矿嫂和一些奇人异事。”
“我以前在棋井盘拿何耿的相机用过,但感觉拍出的效果还是不太理想,主要是不知道哪些地方需要用闪光灯,哪些地方拍出来的效果会好些,还有在井下该怎么拍,怎么让人物更逼真些。”
“这个还是一句老话,真理要在实践中探索出来。以后你拍多了,找出拍不好的原因,不断改进,很快就会从困惑中走出来的。”
两人正说着,李江华已经出现在门口,说道:“开洋说得不错,现在的相机又不像以前那种老式相机,不需要胶卷了,拍起来既方便又实用,拍得不好也没关系,删掉就是,只要多拍,不断琢磨,技术便会一点一滴地提高,这样便能拍出好相片来。”说着,转过头问刘开洋道,“刘部长准备好了吗?”
刘开洋拿起手提包,说:“准备好了。”
三人朝楼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