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攻防战

与朱晖同时被提拔的还有郑弘。

郑弘,字巨君,东汉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一带)人,西汉首任西域都护郑吉从孙。郑弘的曾祖父本是齐国临淄人,官僚出身,官至蜀郡属国都尉。汉武帝时期,为了防止大户积聚力量,谋反抗上,实行遣散大家族的办法。在这次遣散中,郑弘的曾祖父带着三个儿子迁到山阴,并在此安家立业。长子郑吉,也就是郑弘的从祖,汉宣帝时官至西域都护,次子做过兖州刺史,小儿子曾被举孝廉,做过县吏。

《后汉书》载:传说会稽山的山南有一座白鹤山,此山为替仙人取箭的白鹤所化而成。郑弘少年时,有一天在山中砍伐柴薪,拾得一支箭。不久后,有人前来寻找,郑弘就将箭还给了找箭人。找箭人十分感激,问郑弘需要什么。郑弘认出他是神仙,就请求说:“老百姓经常因为若邪溪运柴薪而犯难,希望能够清晨吹南风,傍晚吹北风就好了。”后来果然如此,若邪溪地区的风,直至现在仍是旦南暮北。民间称誉为“郑公风”,又称“樵风”,这一段水路也因此被称为“樵风泾”。当然,这个传说并不足信,但反映了郑弘从小就有一颗为老百姓着想的心,这也为后来的事实所证明。

郑弘长大以后,在乡里开始为老百姓办事。东汉时各乡设啬夫一人,主理民间纷扰杂事,劝善惩恶,维护劳役,了解民间疾苦、税赋多少以及人品的好坏等,郑弘曾担任这一职务。官虽不大,但他办事公道,百姓都称颂他爱民如子。郡太守第五伦春天下乡例行劝人农桑、振就乏绝时,见到郑弘,被他的事迹深深地打动,就让郡督邮举荐郑弘为孝廉。从此,他走上了仕宦之路。

郑弘在平原相的职位上,为官清廉。他到任后,减租减息,减免赋税。农忙季节,他微服私访,调查民间疾苦,救济贫困农户。如果遇到天气大旱,就亲自随车求雨。有一次,郑弘在私访民情时,遇到成群白鹿挟车而过,感到非常惊奇,就问随从主簿黄国:“白鹿出现是吉是凶?”黄国垂拜祝贺说:“从前三公大臣的中幡,都装饰着鹿的图案,将来您必将成为朝中的宰相。”

永平十二年(69),在楚王刘英一案中,郑弘的老师兼同乡、河东太守焦贶因被诬告而牵连下狱。焦贶关在洛阳诏狱一年多,受尽了酷刑,奄奄一息。他的门生虽然不少,闻讯后却几乎无一人赶来探监。与之相反,他们为了避免株连,纷纷改名换姓,以逃其祸。郑弘闻讯后,头顶锧,只身来到北宫门外跪捧状子给焦贶喊冤。

这个时候的刘庄也幡然醒悟,下诏赦免焦贶的家属。冤屈得申之后,焦贶已死在牢里。郑弘为焦贶办了一场体面的丧事,并亲自送焦贶的妻子儿女回乡里。此事传开后,郑弘的义举闻名天下。人们都说:“郑巨君,真乃义士也!”

永平十四年(71)夏,在楚王一案了结后,刘庄有些后悔。为了安抚人心,他将郑弘提拔为驺县县令。刘庄去世前不久,又将郑弘拔擢为淮阳太守。刘炟继位后,郑弘的官职是大司农(专掌国家仓库和劝课农桑之官)。

郑弘没有令刘炟失望,到任后不久,他便向刘炟提出一个利国利民的建议:从北向南修一条到零陵、桂阳二郡的“高速公路”。理由有二:一是可以加强对南方诸郡的控制;二是可以提高运输物品的能力。

要知道,当时岭南一带还处于蛮夷之地,只有水路,没有陆路。水上时常出现浪打浪的局面,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因此经常发生舟覆人亡的人间惨剧。沉重的运输负担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交州、会稽两地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郑弘是会稽人,虽然长年漂泊在外,但对家乡的情况却了如指掌,深有体会和感触。

刘炟很快批了一个大大的“诺”字。零陵、桂阳二郡的“高速公路”打通后,从交趾到内地的道路畅通无阻,南北经济交流大大加强。

建初八年(83),全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旱灾,很多地方的庄稼颗粒无收,因此出现了大量灾民。是啊,食不果腹,不流浪不行啊。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郑弘一边忙着赈济灾民,安抚百姓;一边上书建议免除重灾区的进贡,减轻徭役开支,成立民间互助机构,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刘炟再一次采纳了郑弘的建议,天下很快又恢复了太平。据不完全统计,郑弘在大司农任上干了仅两年,为国家节省了亿万经费。看样子,他真是抓农业经济建设的好手啊!

随着第五伦的“离世”,刘炟心里懊悔之余想到了郑弘。郑弘是第五伦重点推荐和培养的人,而且在大司农这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岗位上成绩突出。建初元年(76),郑弘被任命为尚书令,刘炟想以这种方式来表示对第五伦的愧意。

一跃成为三公之首,郑弘除了受宠若惊外,还是一如既往的谦虚谨慎。据说,有一次,刘炟因为“改元”在殿中摆宴庆贺。入席之前,郑弘见了司徒桓虞等老前辈时,躬身行礼,态度极为恭敬,犹如下属谒见上司一般。经过再三礼让,郑弘才面红耳赤地勉强坐上了首席。郑弘礼让尊老的故事,也成为传诵千秋的美谈。

事实证明,刘炟打造的朱晖和郑弘“双子星”没让他失望,两人加强了对窦宪的监管和弹劾。尤其是郑弘,他屡次上书,指出侍中窦宪权势太盛。随后,他把手中的“屠龙刀”对准了窦宪的党羽:尚书张林和洛阳令杨光。用八个字总结他们:贪赃枉法、行为残暴。

其实,就在刘炟打造自己人时,窦宪也没有闲着,极力地打造着窦氏的势力。尚书张林和洛阳令杨光兄弟就是他倾力打造的对象。

郑弘眼看直接弹劾窦宪的效果并不好,决定改变策略,先剪其羽翼。应该说郑弘的策略是好的,然而,问题是郑弘还是小看或者说低估了窦宪的实力。他的羽翼不单是张林兄弟,而是在朝中遍地开花。他的弹劾书送到官吏手上,而这个官吏却是杨光的旧交。此人马上通知了杨光,杨光又报告了窦宪,一层告一级。窦宪也不是吃素的,他马上就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弹劾郑弘——同样用八个字:身为重臣,泄露机密。

郑弘的弹劾半途被截,窦宪的弹劾咄咄逼人,此时的窦皇后又是花开正艳。刘炟没办法,只得装模作样地对郑弘进行了询问和“责问”,并且象征性地做出处罚:没收郑弘的印信绶带。按理说,郑弘应该明白刘炟的良苦用心,虚心接受才对。然而,郑弘是属于一根筋的人,他认为印信绶带被没收是一种污辱,是不能忍受的。于是,他马上上书请求告老回乡,理由是:年龄大了,不能胜任现有工作。

刘炟当初已经把周纡放走了,此时自然不会放郑弘走人。于是,他直接批了三个字:不同意。提前内退没通过,已经铁了心要走的郑弘自然很是失望。失望之余,忧伤之余,居然病了,这一病病得不轻,很快就病入膏肓。心病还要心药医,尽管刘炟叫御医进行全力治疗,但他不会知道,真正能治好郑弘的病的人,唯有他而已。可惜刘炟不知道,他没能化解郑弘心里的千千结。

郑弘在生命落幕之前,还对刘炟下了最后一道猛药——上书,三句话:一,窦宪是个大奸大恶之徒;二,陛下不能被奸臣迷住了双眼;三,希望陛下及时除掉奸臣。

刘炟看到奏书后,泪如雨下,赶紧去郑家,想见他最后一面。但是当刘炟赶到时,郑弘已经带着无尽的遗憾溘然长逝了。好在郑弘走后又来了个韦彪。

韦彪,字孟达,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人。他广学博闻,被士人们雅称为儒宗。建武末年(56),举孝廉科,为郎中,因病免职后,回故里收徒授学。韦彪安贫乐道、淡于仕途,受到关中众儒士的敬仰。汉明帝刘庄时期,他曾先后做过谒者、魏郡太守、左中郎将等职。

建初七年(82)十月,刘炟西巡长安,韦彪以代理太常之职随驾西行,被多次召去询问关中地区的典故旧事、礼仪风俗。回京师后,韦彪做了大鸿胪。

公元85年,刘炟提升韦彪为司徒。韦彪看到自光武帝、明帝之后,选置官员时多任用那些为政苛严的人,于是他借故气候反常,上疏谏道:时令反常,是因为郡国多用严刑峻法,而且地方苛吏多不顾时令季节办事。“农人急于务而苛吏夺其时,赋发充常调而贪吏割其财”,这是国家的大患。要使百姓务其本,必先除去贪官酷吏。而这一切的关键则在于政府枢要之地尚书台,尚书的人选就极为重要。应选用担任过州郡官职、有才能声望的人,而不宜用无实干经验的郎官。韦彪在奏章中还对其他一些官职的设置、官员的任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实韦彪的人才政策建议“含沙射影”的另一层意思是,要加强对窦氏外戚的监管力度和约束能力。这样一来,窦家想提拔个把人那就难上加难了,因为,凡是符合提拔条件的人,基本上都跟窦氏外戚党羽无缘,而凡是成了窦氏外戚党羽的人,基本上也都不符合提拔条件。

这才是我想要的建议嘛。刘炟很是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就这样,韬光养晦的刘炟极力打造的朱晖、郑弘、韦彪等人,就像“狗仔队”一样,又是和稀泥,又是拍砖,总之,让窦氏外戚心有戚戚然。原本嚣张的态势被打压下去了,并由此转入了秘密活动,窦氏外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陷入了低谷。 O+iRQjD+GC/DFSqUoBhAyTxb/Vj1GrOfCtpJldZImTuU+Dv2oEPFlwG6EOOILCv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