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皇帝轮流做

元平元年(前74)正值仲春时节,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颗足有月亮般大小的星星,由东渐渐向西飘去,后面追随着无数的小星星,场面煞是壮观。据占卜高手分析:天下将有大事发生。

果然,同年四月,年仅二十一岁的汉昭帝就因病医治无效,猝死于未央宫。汉昭帝在位一共十三年,自十八岁举行成人冠礼(古制男子二十岁加冠,王侯可提前)到正式“执政”,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

汉昭帝死了,谁来继承皇位成了一个难题。如果按照刘邦当年定下来的惯例,肯定是汉昭帝的儿子来做皇帝了。可问题是,直到汉昭帝死,上官皇后还没有满十五岁,没有能力为汉昭帝怀上龙种。其他的妃嫔也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总之,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汉昭帝有后(皇后)无后(儿女)。

汉昭帝既然无后,那么皇位的继承人选自然得从汉武帝的儿子里再选“贤君”了。随着燕王刘旦自作孽不可活被迫自杀,汉武帝的儿子就只剩下广陵王刘胥了。

按理说这种场面最好了,直接把刘胥推上皇帝的宝座,省时省力又省心。但霍光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轻松,相反他眉头紧锁,心有千千结,却找不到倾诉的人。

终于有一个识相的郎官站出来说话了:“广陵王不适合当皇帝啊。”只一句,但他把霍光心里想要说的话说出来了,理由如下:汉武帝当年早早便把他排除在皇帝人选之外,现在怎么可以再立他为皇帝呢?

霍光等的就是有人站出来,并且说出这样的话来。于是,广陵王刘胥被彻底打入冷宫。既然汉昭帝没有儿子,汉武帝的儿子又死的死,硕果仅存的也不能“用”,那么现在的办法只有一个了,皇帝的人选从汉武帝的孙子辈也就是说从汉昭帝的“侄子”中来选了。

刘贺是霍光的首选,刘贺是汉武帝第五个儿子昌邑王刘髆的儿子,刘髆因为命太薄,年纪轻轻就“无寿自终”,刘贺继袭了其封号。霍光之所以把刘贺列为首选,原因有三:一是刘贺正好以汉昭帝“继子”的身份继承皇位;二是这样他的外孙女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做皇太后了;三是刘贺年纪轻威望低,便于驾驭。

总之,对于霍光来说,正是需要这样有点儿嫩的“人才”。那么,刘贺究竟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刘贺,就是:一个胸无大志且好色的庸才。他的“胸无大志”表现在:

1.喜欢游玩和打猎。中尉王吉多次对刘贺进行“忠告”:游玩有害前途。但刘贺练就了左耳进右耳出的本事,只当耳边风来听,话到他那里就变为了:游玩有利健康。

2.重小人亲小人。郎中令龚遂也多次进行“忠告”:近小人就是远前途。刘贺不以为然,依然整天和一些阿谀逢迎的人嬉戏游乐,并美其名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话说霍光认定刘贺为皇帝的最佳人选后,派出四大使者去请刘贺,他们是:少府史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邴吉、中郎将利汉。四人接到火速请刘贺入京的命令,不敢怠慢,马不停蹄地赶到刘贺的封地,对刘贺说:请上路。

“上什么路?”刘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是让你上黄泉路,是皇帝路。”随后,四大使者说出了请刘贺上京当皇帝的事。

面对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刘贺自然欢喜得不得了,马上准备行李上京去。临行前,王吉怕刘贺“误事”,特送给他一个锦囊,上面只有一句话:不轻易说话,不随便做事,凡事三思而后行。

刘贺看了锦囊,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便把它扔了,锦囊飘散在风中。你不让我说话,我偏要说;你不让我动,我偏要动。刚出了封地,他便展示了自己“乱动”的风格,一个人策马狂奔,把四大使者及随行的几百随从抛在身后,当真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抢跑”之后,接下来该轮到刘贺露出“玩物丧志”这个毛病的时候了。走到济阳时,刘贺突然对那里的土特产长鸣鸡和积竹杖感兴趣起来,于是,他停下前进的脚步,叫人对这“两件宝”进行收购,一只两只长鸣鸡根本满足不了他的欲望,他叫人统统买下,结果,刘贺在半路就成功进行了身份的改造,由“贵公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贩子”。

非但如此,到了下一站弘农时,“鸡贩子”刘贺瞧见路上有很多穿着花艳、打扮入时的美少女,他心花怒放,好色的本性就此展现无遗。于是他把一大袋金银珠宝交给他的“管家婆”——大善奴。在他的金钱诱惑和强买强卖下,只要长得有几分姿色的,恭喜你,请上车吧。结果,刘贺马上就进行了身份的转变,由“鸡贩子”变成了“人贩子”。不过,他这个人贩子不是组织民女去卖淫,而是仅供自己“寻欢作乐”。

如此张狂地在四大使者的眼皮底下“放肆”,史乐成代表四大使者说话了:见过无法无天的,没见过这般无法无天的。

刘贺听了,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但人证物证俱在,他想抵赖也是“没有理由可言”。关键时刻,还是看龚遂的了。他站出来,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大王是无辜的。然后替刘贺找了个替死鬼,恭喜管家婆,你光荣地成了替罪羔羊,龚遂给他安排的罪名是:招摇撞骗。

牺牲了管家婆,保全了刘贺。就这样,刘贺总算有惊无险地来到了长安。霍光马上以“上官皇后”的名义对刘贺下达了上任通知书,内容很简单:立刘贺为皇太子,择日登基。

霍光这样是想安刘贺的心,然后选择“黄道吉日”迎接这位新皇帝的上任。然而,就在择日期间,一切又都改变了。改变这一切的不是别人,而是刘贺自己。连他自己都不会知道,到最后,他这个“内定”的皇帝会有这样一个名号——“废帝”。原因是刘贺认为一切都已成定局后,可以无忧无虑,可以享受了。于是,他的两大“致命弱点”又展现出来了。一是游山玩水,长安城里山美水美,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和壮观,走不完看不够也摸不够;二是花天酒地,皇宫里有喝不完的美酒佳肴,有享不尽的美女,总之是温柔帐里乐不思蜀,石榴裙下醉生梦死。

刘贺的亲信龚遂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可是就连他也见不到刘贺的面,更别说进行“劝告”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刘贺的荒淫无道,霍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找来大司农田延年和车骑将军张安世进行了商议,三人商量的结果是,八个字:废此昏君,另立贤君。

霍光决定的事,自然没有悬念了。他马上召集了朝中二千石以上的重要官员来开会,先是回顾汉武帝对他托孤的事,众人听得昏昏欲睡时,霍光这才提到废帝的事上来。众人只听说过废后,没听说过废帝,毕竟废帝不比废后,皇帝岂是说废就能废的?就在众人迟疑时,田延年突然刷的一声拔出寒气逼人的宝剑,厉声道:“先帝把幼子托付给大将军,现在刘贺不能胜任皇帝一职,众人如果不服大将军‘废帝’之命,就休怪我手下无情了。”说着,手起剑落,把椽木桌角砍为两半。

众人这才知道霍光是要玩真的,眼看不答应,就要血溅当场了,纷纷表态,一个字:服。霍光这才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废帝书”,让众人签血书。众人哪里敢有拒签的。

搞定了朝中大臣,接下来就到上官皇后那儿去“逼宫”了。结果毫无悬念,只有十五岁的小皇后,有什么主见呢?她见了众人的联名上书,再加上霍光的“威逼”,结果自然是: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事情到这里,大局已定,霍光也不再客气了,直接把刘贺请下了“皇帝”的宝座。然后,发配他到昌邑去当一方之王。

废了“昏庸荒淫”的刘贺,看来汉武帝的孙子辈也是“后继无人”了,接下来就只能从汉武帝的曾孙子辈来选了。这时,霍光充分发挥了民主的做法,进行了“海选”,意在选出一个“有德有道”的贤君。

这个“海选”使一个叫刘病已的人浮出了水面。

刘病已是戾太子刘据的孙子,相信大家一定会很好奇:罪臣刘据的孙子也有资格继承皇位吗?

答案是肯定的。

当年戾太子刘据有个妾叫史良娣,生下了皇孙刘进。刘据共有三个儿子,为了加以区别,就以其外祖母家姓称刘进为史皇孙。史皇孙长大成人后,娶妻王翁须,生下了儿子刘病已。数月后,也就是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巫蛊门”爆发,戾太子、史良娣、史皇孙、王夫人和这一家族的其他人先后遇害,只有嗷嗷待哺的婴儿刘病已留了一条命,被送进了监狱。

典狱官邴吉知道太子刘据比窦娥还冤,又见刘病已可怜,于是特地将刘病已留着没有杀。非但如此,邴吉在狱中挑选两位女囚做他的奶娘。

再后来有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汉武帝命令处死所有犯人。结果只为汉武帝这一句话,内谒者郭穰深夜带兵去监狱执行格杀勿论的命令。但邴吉在这个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却给了郭穰一个“闭门羹”,理由是:没有犯死罪的人就不应该判死刑,再说牢中还关有皇上的亲曾孙,你怎么能轻举妄动呢?

结果双方僵持了一个晚上,郭穰只好悻悻回去向汉武帝告邴吉的状了,满以为汉武帝一定会为他做主,还他一个公道。然而,汉武帝听了,竟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罢了,罢了,这就是天意,天意不可违。”于是,清醒过来的汉武帝撤销了“格杀勿论”的命令。就这样,刘病已奇迹般又躲过了一劫。

光阴似箭,等戾太子刘据一案平反后,刘病已已有五岁了,邴吉再一次把他抱上了自己的车座,送到了鲁国他的祖母史良娣家族寄居。史良娣的母亲贞君对这个可怜的孩子非常疼爱,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照料他的生活。邴吉还及时将刘病已已被赦免的消息上报给了掖庭宫廷官署。从此,刘病已的名字被记在了宗室的族谱上,他的生活费用也全由朝廷提供。这时的掖庭令张贺,原来曾当过戾太子刘据的家臣,顾念主人的旧恩,对这位皇曾孙关怀备至。他用自家的私钱供刘病已上学。

在皇帝人选空缺时,光禄大夫邴吉和杜延年推荐了刘病已。

刘病已虽是汉武帝的曾孙,但来自地地道道的民间。他身世坎坷,为人本分,忠厚仁义,因此,他一经提名,众人皆称是。而霍光因为刘病已根基薄弱、易于操纵,也举双手赞成。

就这样,刘病已苦尽甘来,守得云开见月明。元平元年(前74)七月,十七岁的刘病已改名刘询,被立为皇帝,是为汉宣帝。汉宣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他上任后,“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汉文帝)之时”。他与前任汉昭帝刘弗陵的统治被并称为“昭宣中兴”。 B4BcDLhEStKVKQ/8CEjYSA2EoP7yugzDKN9MmEMys9BnxTCVG2INTfWAtcKXa4+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