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举家赴国难

毛母文七妹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务,抚养儿女。她待人接物,纯朴善良,宽厚仁慈,极富同情心。灾荒年月,她常背着丈夫,送米给逃荒的人。平时,她虔诚地烧香拜佛,把“积德行善”、“因果报应”之类的信念灌输给孩子。

泽东对母亲感情很深。1918年夏,他从长沙赴北京前夕,还挂念着在外婆家养病的母亲,特地请人开了一个药方寄给舅父。次年春回长沙,便把母亲接来就医。十月五日,母亲因患瘰疠(裕称疝子颈)不幸病逝,终年五十二岁。泽东日夜兼程从长沙回韶山守灵,并和泪写下了一篇情意深长的《祭母文》: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母亲去世后,泽东把父亲接到长沙住了一阵。后来父亲因患急性伤寒,也于1920年一月二十二日去世,时年50岁。

父母双亡后,毛先后把小弟泽覃和从小在家中长大的堂妹泽建接来长沙读书,只留大弟泽民在家理事。

1921年2月,泽东带着泽覃、泽建回韶山家中过春节。年三十晚上,泽东和弟妹围着火塘守岁。泽民告诉大哥,家中起了一次火,修屋用了不少钱。前些时又遭败兵勒索和坏人抢劫,家中光景已是一年不如一年。泽东听后开导说:“国家混浊,故民不安生,不如舍家为国,走出去干点事。家中的房子可以给人家住,田地可以给人家种,我们欠人家的钱,一次还清,人家欠我们的钱就算了。那几头牛,还是让别人去喂,要春耕了,人家用得上。剩下的谷子,春耕时粜给上下屋场的人吃。

泽民真的按大哥的话做了。过完春节,他随大哥、三弟离开韶山到了长沙,被安排在一师附小做庶务,管理学校食堂伙食,同时在工人补习夜校学习。从此,毛全家投身于革命活动。 n1StGF4tyTByRziAaA1M1izAEW0l4r2+TlFJPfU8laALVLzCKd7OKSBFsBM2wo+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