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6

首赴北平

1918年8月15日,毛和肖子升、张昆弟、李维汉、罗章龙等24名青年坐火车离开长沙,奔赴北平。

北平是六朝古都,雄伟巍峨的紫禁城,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可谓富丽堂皇,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毛等人为何赶赴北平?那是为了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之事。那时节,毛等人刚从一师毕业,恰逢法国到华招募华工,蔡元培,李石曾在北平组织华法教育会搞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杨昌济此前已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把这个消息传回家乡。

初到北京,毛起初暂住在鼓楼后豆腐池胡同九号杨教授家中。不久,他与学森,子升,章龙等人搬进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东七号,八个人挤住在三间民房小屋内,屋内有一通铺炕,人多炕窄,只能骈足而卧,大被同眠,甚是艰苦。

湖南陆续到京准备赴法的青年已达50多人,是全国来人最多的省份。而要留学,首先要筹措经费,为此,毛还特意找了教育总长章士钊,筹借了二万元。赴法人员先上半年预备班学习。

毛留在北平,十月间,经杨昌济介绍,认识了当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李安排毛到图书馆当了一名助理员,月薪8元。这个工作,毛颇为称心。在此他可以阅读各种书刊,结识北大的学者名流及有志青年。

北大人才荟萃,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在此,毛除在李大钊处工作外,还有机会认识了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陈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领导了整个五四运动。

毛曾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在古老中国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1918年11月,毛在天安门广场聆听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演说。15日,李的这篇演说和他的另一篇文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面。由此,毛开始接触和了解了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古都北平,给毛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年,杨教授的女儿开慧18岁,已出落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圆圆的白皙的脸,大大的聪慧有神的眼睛,就像两颗黑葡萄。开慧自从听了毛的许多事,看了他的许多文章、日记,她心里就深深爱上了他。毛也喜欢这位天真纯洁、聪明好学的少女,两人开始相爱了。傍晚,西下的夕阳斜照在皇宫紫色的城墙上和北海公园湖畔绿色的垂柳上,他们一道在城墙下,湖畔边静静地漫步,悄悄诉说着人生的理想,社会的趣闻;隆冬时节,北海公园的梅花斗寒绽放了,湖岸的柳枝倒挂着一条条晶莹的冰凌,两人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沉浸在甜甜的爱河中。

1919年春天,湖南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结束了预备班的学习。三月十二日,毛离开北平,转道上海,送别了和森,子升等湖南赴法青年。这时,毛母亲病重,他不得不赶回湖南家中服侍。

学友罗子瓒曾恳切邀请毛出洋留学,他没有与他们同赴法国,他有自己的想法:其一,看译本较原本快迅得多,可以用较短的时间求得较多的知识;其二,世界文明分东西二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中要占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就是中国文明,故应先研究古今学说制度之大要;其三,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点力,当然离不开中国这个地盘,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这层工夫,不如现在做了。 yKFetc9SOO6zER1zZISr980beRaH7dhsB6tffT86OAjr3tcUKs6pFn7qZURDbVk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