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征友启事

泽东忧国忧民,欲改造中国与世界,深感一己之力之弱,欲结交一帮志同道合的同志。夜里辗转反侧,披衣而起,写成一篇征友启事。

1915年8月9日,长沙城东、南、西、北城门口,还有一些中、职学校门口,同时贴出了一则“征友启示”,启示是用土纸油印的,文笔流利,字体刚劲。文意是欲邀请有志于爱国工作的青年为朋友。文末,作者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启示的署名为“二十八画生”。

二十八画生,何许人也?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马校长认为二十八画生所发启示意为找人谈爱,真是可卑。她四处打听“二十八画人”为何人,一师校长笑着告诉她:“二十八画生叫毛泽东,因其姓名(繁体)为二十八画。此生是一师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这番话,才打消了马校长心中的疑虑。

启示发出后,泽东陆续收到5、6个人表示愿意联系的来信,有罗章龙、李立三等。这样,在泽东周围,逐渐聚集起一批追求进步、志同道合的青年,他们大多是杨昌济的学生,都有一种奋斗和向上的人生观,有着以天下为已任的社会责任感,朴实而充满朝气。

节假日,他们经常去岳麓山、橘子洲、平浪宫等风景名胜处聚会,或臧否人物,议论世事,或登高吟咏,斗韵唱和。

1925年秋,毛曾有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写出了他与学友们当年青春蓬勃,意气风发的生活。词曰: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16年始,他们讨论最多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个人及人类的生活向上”

1917年冬,泽东、和森、子升等开始商量组织一个团体,此议得到大家的响应。

1918年4月14日,星期天,新民学会在岳麓山下的刘家台子蔡和森家正式成立。与会的有泽东、和森、萧子升、何叔衡、肖三、张昆弟、陈书龙、邹鼎丞、罗章龙等十三人,未到会的有李和笙(维汉)、周世钊等,共计二十余人。会旨为“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会章还规定了几条纪律: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会上选举萧子升为总干事,毛泽东、陈书龙为干事。不久,萧子升赴法留学,会务便由泽东主持。

新民学会的成立,表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革命团体开始活跃在中国革命的舞台上。 3FggAqudwzRy0HqfMiZqID9PSW6BId9npbSCgzcD/MbTr3X9khT8KwCu5TkURSA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