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读无字之书

泽东既喜读有字之书,又喜读无字之书,即到社会这一大学堂去学习。

一九一七年暑假,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好友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带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湖南俗语,称“游学”为“打秋风”,意指穷读书人靠为人写几个字、作点诗,送给乡里的土财东,换几个钱糊口,形同乞丐。泽东和子升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不少的乡镇,途中结识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了解了当时中国社会一角的现状。

一天,毛与肖子升去见宁乡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刘翰林,见面后,二人铺上纸笔,联名作诗奉上,“翻山渡水之明郡,竹杖草履谒子尊。途见白云如晶海,沾衣晨露寝饿身。”刘叫人安排饭食,二人与之攀谈,临行,刘又赠给二人40个铜板。

第二年春天,他又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数县游历了半个多月。其间,他写有一封给学友萧子升的信:

“今朝九钟至岸,行七十里,宿银田寺,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青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风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慰迩,有如图画。今夕书此,明日发邮。欲尔一睹为快,少慰关垂也。”

读过泽东游学笔记的同学,均赞他:“文笔俊爽,胸怀天下。”,又叹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qnEGD6jCQssl3LHP2iwmLsxk+69oCX5IqWT6vH1EWPMr4uU0SrmK2OFg/MSk7pP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