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浪花逝去时,必将引起另一朵更加美丽的浪花。“半途而废”并不代表夫败,有时候退即是进。放弃不是不思进取,恰到好处地放弃,正是为了更好地进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古人留下的一句著名的治学格言,也是为世人推崇的成才之道。我们从小到大都被教导着,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比如:“只要努力,再努力,就可以达到目的。”如果按照这样的准则做事,你常常会不断地遇到挫折和产生负疚感。由于“不惜代价,坚持到底”这一教条的原因,那些中途放弃的人,就常常被认为“半途而废”,令周围的人失望。正是因为这一教条,使人们即使有捷径也不去走,知道不可能成功也不放弃,而去以简就繁,死抓不放,并以此为美德,加以宣扬。
美国前总统候选人巴布·杜尔在离开参议院时说:“我会不辞艰辛地去竞选,我曾经不畏艰辛地做好任何一件事,这种方式对我十分有益。”我们并不否认巴布·杜尔先生对国家的贡献和个人取得的成就,但很可能正是由于他不辞艰辛的做事方式,使他日见苍老,疲惫和心力交瘁。
事实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方方面面顾及,有时候适时的舍弃才能让人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适时放弃是一种必要的智慧,是更深层次的进取。
如今应该调整思维,尽可能用简便的方式达到目标。如果你在与别人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躺在树荫下的吊床里,喝着柠檬汽水,打着手机,轻松自如地完成了工作;而其他人则要急匆匆地赶公交车,拿着塞得满满的公文包,走在繁忙的街头,在接待室里挨着时间等待……二者相比,你当然应该得到更多的喝彩。
勤学不辍、持之以恒,只是一个人成才的条件之一。至于其他条件,譬如机遇、天赋、爱好、悟性、体质诸项也是缺一不可的。如果你研究某一学问、学习某一技术或从事某一事业确实条件太差,而经过相当的努力仍不见效,那就不妨学会“放弃”,另辟蹊径。过分的执著于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对于人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一种负面的影响,甚至是一种伤害。要懂得放弃,放弃过高的奢望,放弃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脚踏实地,才能活得真实从容,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路来,放弃不可能的结束,才能重新开始。
《致富》一书作者拿破仑·希尔曾经在爱迪生的实验室中访问他。爱迪生做了一万多次实验才发明了电灯。希尔问他:“如果第一万次实验失败了,你会怎么办?”爱迪生回答:“我就不会在这儿与你谈话了,此刻我会把自己锁在实验室中,做第一万零一次实验。”
一个小故事被大多数谈到“进取”的演说家用作坚韧不拔的典型例证。他们会说:“每次你打开电灯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爱迪生是一个毅力非凡的人。这是无稽之谈。其实拿破仑·希尔没有表达出来另一层深意:爱迪生是做了一万次试验,但爱迪生不是把同一个实验做了一万次,他做了一万个不同的实验,也就是做了一万次假设,而且一发现不对就马上放弃。该执著时执著,该放弃时放弃,衡量清楚,知己知彼,才不会既委屈自己又没有成果。
辛苦追求于一份不会实现的事业,不但会迷失自己,也徒然耗费了青春和精力,作出不必要的牺牲。放弃一份事业,有时的确比开始要难。很多事情的结局一开始就已经是注定的,作再多的努力也只是徒费心机。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放弃呢?放弃,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放弃了一个人的爱,可同时又获得了重新去爱别人和被人爱的权力,得何以喜舍又何以悲?我坚信:一朵浪花逝去时,必将绽放另一朵更加美丽的浪花。
放弃,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放弃、意味着不再拥有,但是,不会放弃,想拥有一切,最终你将一无所有,这是生命的无奈之处。
学会放弃,本身就是一种淘汰、一种选择,淘汰掉自己的弱项,选择自己的强项。菜根谭里讲:退即是进。放弃不是不思进取,恰到好处的放弃,正是为了更好地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