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取得之前,要先付出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凡你所施予别人的,最终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给予和索取是人生不变的经典论证话题。富兰克林有一句话:“如果你想交一个朋友,就请帮他一个忙。’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你想得到一样东西,你就要付出同样的东西。可以说这是一种交换。

交换现象出现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彼此的物质缺乏和平等的原则是实现交换的前提,一旦破坏了这一“看不见的”原则,我们便无法得到对方的东西。通过平等的交换,我们各自得到了我们所缺乏的东西,使各自的效用得到了优化。可见,交易这种手段联系了世间的人与人之间的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每个人都倾心于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交易行为。

可见,给予不是为了别的,给予是为了获得。中国自古推崇“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老黄牛精神。懒宣德经》言:“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们想有所“取”,必先得有所“予”。有时给予也会带来收获,面一味保留可能会落得一无所有的下场。

一棵苹果树,经过漫长的成长期后,终于在一年的春天开花结果了。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被拿走了9个,它自己只得到1个。苹果树愤愤不平,干脆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只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了,自己依然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IO%,今年我得到了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里平衡了。而另一棵树恰恰相反。它在第二年更加努力地吸收阳光雨露,努力生长,结出100个果子,被拿走99个,自己只得1个,却乐在其中;第三年,依然蓬勃生长,保持勃勃生机;第五年它结出500个果子,成为苹果林中辉煌一景。其实,得到多少果子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永远在成长!不是吗?最后,第一棵苹果树死掉了,而第二棵苹果树却还在快乐地生长着,奉献着,被人们赞赏着。

当我们学着付出所追求的东西时,我们同时也在促成一支优雅生动、活力十足的舞蹈的编排,它构成了永恒的生命的旋律。所以,请别再吝啬手中的种子,因为如果你能将它们播撒,就能让世界上每个角落都绽放出幸福的花朵。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更没有免费的午餐,因为我们想得到,所以我们时刻都在渴求着什么,希望着什么。

不同的时代,对人才标准自然不能完全相同。但是人才是治国安邦、振兴民族的宝贵财物,这一点应该说是古今中外如同一理。然而,历朝历代的当政者,却往往重物不重人,千方百计地搜罗宝物,为此,不惜耗费国资民力,甚至发动战争来掠夺重宝,而把忠臣良将逼于无用之地。更有对忠言逆耳者施之迫害、杀戳而后快,结果亡国灭种,为天下人笑。管理之道,惟在用人。人才是事业的根本。杰出的领导者应善于识别和运用人才。只有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战无不胜。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不可能像燕昭王一样筑“黄金台”,但是,我们难道不可以筑巢引凤去招聘贤才么?

《战国策:燕策一》中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一公元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但很多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便整天闷闷不乐。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人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的时候,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

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我们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祷围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萎闻风千里迢迢赶来。”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真正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有“舍”就能更好地“得”;而有时不能“舍”就会“失”,即使得到过,也是得不偿失。生活中,一些老年人因舍不得花钱看病,总是去“江湖郎中”那里花点儿小钱,胡乱吃一点药,体格好的侥幸没事,而有些老年人就延误了病情。

舍得,为的就是“得”。劳动,需要舍得力气;学习,需要舍得时间;做生意,需要舍得投资。舍得安逸,为的是一生辉煌。

因此,适当的“舍”是必须的。但舍与得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舍弃并不意味着放弃,而在于将来更高层次的获得。正确的舍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获得,不仅是为了自身“得”,也是为了大家“得”。一味地盲目追求“得”,到头来只会得不偿失。把握好“舍”与“得”,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智慧。

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敢舍才能敢得,不舍就会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和得,就如因和果,是既相关又互动的。佛教让人“舍得”,就是要让能“舍得”的人修成正果,进入极乐世界。佛说,舍得就是要“舍迷人悟、舍小获大、舍妄归真、舍虚由实”。

如果你能把自己心中的偏执、挂碍、烦恼、悲伤和迷妄都舍去,就能得到轻松和快乐,得到一个新的境界。世间万物,凡有所舍,就有所得。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在追求利益时犯了鼠目寸光的错误。他们眼里看见的只是金钱,看不到金钱以为的东西;只看见自己的利益,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互利;他们只看见眼前的蝇头小利,看不见远方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们都曾被表面上的利益蒙蔽双跟,在获得真正财富的路上迷失方向,蓦然回首时才懂得了给予的意义,其实给予是最好的得到的方法。

要想获得,必须先给予,为了完善自己,首先要做到成人之美。 rEPYQlBzTHUs0T3wP+5M0uc0T03DgEku0GMZIGlZ4Yvah+cSezqU3/DYkcoCCxn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