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小儿疾病的四诊要点

张汉臣认为要正确诊断一种疾病,首先要认识疾病,认识疾病的第一步就是对病人的全面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探求致病的原因、病变所在,以及病情转化和证候特点,从而进行分析判断,以制订治疗方案。小儿疾病的诊断方法,与临床各科一样,均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资料,通过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理论进行诊断。由于乳婴儿不会讲话,而年长的小儿虽能讲话,但往往言不达意,不能确切地表达自己的病情,故儿科素有“哑科”之称。又因小儿手腕部较短,三部难分,气血未充,脉息不定,加之诊察时哭闹影响脉息,切脉不易准确,给诊断造成困难。因此小儿疾病在诊断上多以望、闻为主,尤其以望诊为主,问、切为辅来综合其他征候,运用辨证法则,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得到正确的诊断。

(一)望诊

表 望诊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二)闻诊

闻诊是运用听觉和嗅觉来辅助诊断疾病的方法。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1.听声音

听声音包括听小儿的啼哭声、语言声、咳嗽声和呼吸声。

(1)听啼哭声:婴儿不会说话,常以啼哭来表达自己的要求或不适。如衣被过暖或过冷、口渴、饥饿或过饱、要睡觉、包扎过紧妨碍活动、尿布潮湿、蚊虫叮咬、受惊及患病等都可引起啼哭。如果解除了引起不适的原因,啼哭自然停止。正常健康的婴幼儿哭声洪亮而长,并有泪液,为元气充足;虚弱的婴幼儿哭声微弱而短,为元气不足。健康婴儿啼哭时,应马上寻找原因,注意检查尿布是否潮湿或小儿是否饥饿思食等。一般饥饿的哭声多绵长无力,或口作吮乳之状,得乳即止。哭声尖锐而惊叫者,多为剧烈头痛、腹痛等急重症;哭声突然而起者,多为受惊吓而哭;哭声重浊者,为外感风寒;哭声嘶哑,呼吸不畅者,多因咽喉病变。

(2)听语言声:正常小儿语言以清晰响亮为佳。语声低弱者,多为气虚;呻吟不休者,多为身有不适;高声尖呼者,多为剧痛;语声嘶哑者,多为咽喉、声带疾患;烦躁多言者,多为热证、实证;谵语狂言,声高有力,兼神识不清者,多为热闭心包。

(3)听咳嗽声: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症之一,根据咳嗽声和痰鸣声可辨别疾病的表里寒热。咳嗽不爽,痰易咳出,鼻塞不通,多为外感风寒;咳而气粗,痰稠色黄,痰不易咳出,多属肺热;干咳无痰,咳声响亮,多为肺燥;久咳气促,咳嗽无力,多为肺虚;每咳有痰,呼吸短促,则为痰饮;咳声嘶哑,空空作响,如犬吠样,多为喉炎;阵发性、持续性、痉挛性咳嗽,咳毕有鸡鸣样回声,多为顿咳。

(4)听呼吸声:正常小儿的呼吸平稳,均匀调和。若乳儿呼吸稍促,用口呼吸者,常因鼻塞所致。若呼吸气粗有力,多为外感实证;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者,多为哮喘;呼吸急迫,甚则鼻翼煽动,咳频者,多为肺炎喘嗽;呼吸窘迫,面色发青而不咳,常为呼吸道有异物阻塞;呼吸微弱,气短声低,多属虚证;呼吸气不足息,节律不整,深浅不一,时快时慢、间歇如泣,为肺气将绝。

2.嗅气味

嗅气味包括嗅口气、呕吐物及大小便的气味。

(1)嗅口气:口气臭秽,多为胃热;口气腥臭,多见于齿龈出血;嗳气酸腐,多为内伤食积;口气腐臭,咳吐脓痰带血,多属肺痈;口气如烂苹果味,多为酸中毒。

(2)嗅呕吐物:呕吐清稀无臭,为寒呕;呕吐秽浊酸臭,为热呕;吐物酸腐夹杂不消化食物,为食积。

(3)嗅大便:大便臭秽,多为胃肠积热;大便酸臭而稀,多为伤食;大便有腥气而清冷的,多为肠中有寒;下利清谷,无明显臭味,为脾肾两虚。

(4)嗅小便:小便短赤,气味臊臭,多为膀胱湿热;小便清长不臭,多为脾肾虚寒。

(三)问诊

问诊主要是向小儿的家长或患儿最接近的成人询问病史,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发病原因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年长儿可以自己陈述,但仅供参考。问病情还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来了解。

1.问一般情况

首先询问患儿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小儿的某些疾病往往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治疗原则与推拿处方也应按年龄的大小而定。

2.问病情(现病史)

(1)问寒热:小儿畏寒可从姿态的改变来测知,如依偎母怀、蜷缩而卧、喜近衣被而向暖避冷。小儿发热可用体温计测量,或通过接触的感觉来测知,如手足心发热、额头热、呼吸时鼻气热、授乳时口热等。小儿发热一般早衰暮盛,故询问时要注意时间因素。打喷嚏、流清涕为外感风寒,流浊涕为外感风热,清浊交替为寒热错杂;寒热往来,为邪郁少阳;但热不寒为里热,但寒不热为里寒;大热、大汗、口渴不已为阳明热盛;发热持续、热势弛张、面黄苔厚为湿热蕴滞;夏季高热,持续不退,伴有口渴、无汗、多尿,常为暑热证;午后或傍晚低热,伴盗汗者为阴虚燥热;夜间发热,腹壁手足心热,胸满不食者,为内伤乳食;怕冷、神疲、纳呆,多为里寒、阳虚证;头部炽热而神志昏沉,为热邪炽盛,须防抽搐。

(2)问汗:婴儿睡眠时头部微微汗出乃属正常。发热畏寒无汗,多属表实,有汗多属表虚;汗出而热不退者,多属邪已入里;白天出汗较多,动辄汗出,多属阳虚自汗;入睡汗多,醒即汗收,多属阴虚盗汗;汗色黄,多为湿热;阳虚气脱,则为额汗;汗出黏腻,则为脱汗;汗出如油,四肢厥冷,多为危重之象,称为绝汗。

(3)问头身:小儿反常哭闹,眉头紧皱,用手抓头或拍打头部,多为头痛;发热而烦躁不宁,或四肢屈伸而呻吟,多属肢体疼痛;头痛发热恶寒,为外感风寒;头痛呕吐,高热抽搐,为热入营分;头痛神疲,似搐非搐,为正虚邪盛,如慢惊风;头仰而颈项强急的,属惊风抽掣。

(4)问二便:主要问大便是否稀薄或干燥,有无便血,或下利脓血,小便是否短赤、清长或混浊等。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为脾不健运;大便秘结,干燥难解,多属实热证;大便清稀腥臭多属寒证;大便稠黏酸臭多属热证;色紫如酱色多属湿热证;大便前或大便时哭闹,多属腹痛;大便有虫,伴有腹痛,多为蛔虫病。小便黄赤,多属热证;小便清白而长,多为寒证;小便黄赤而混浊不利,多属湿热证;小便清白而频数甚至遗尿,多属气虚;发热而小便清长,是邪未传里;热病如见小便逐渐清长,多属病渐趋愈。

(5)问饮食:虽病但吮乳如常的,多属胃气未伤;不思乳食而大便干结,多属胃肠有滞;腹泻而不思乳食,为脾不健运;腹胀而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多属食滞;虽能食但大便多而不化,形体消瘦,多属疳证;恣食,腹痛,形瘦,多属虫积;口渴喜冷饮,兼见壮热,烦躁多汗,多属实热证;渴而不思饮,多为寒证;渴不多饮,为中焦有湿;唇干口燥,频频引饮,多属胃阴不足,津液亏损。

(6)问胸腹:胸部闷痛应考虑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肺疾患。腹部疼痛须分清部位,脐部疼痛,多为肠痉挛;剑突下疼痛,多为胃部疾患;右上腹疼痛,多为肝胆疾患。前胸胀满,频咳,为风寒束肺,肺气失宣;胸痛伴发热、咳嗽、气促,为肺热咳喘;胸痛伴潮热盗汗,为肺阴虚;胸胁胀痛,身目发黄,为肝胆湿热;脘腹胀满,多为伤食积滞;脐周腹痛隐隐,多为蛔虫病;腹痛,得热则减,多属寒证;腹痛,喜冷饮者,多属热证;腹痛徐缓,喜按,得食痛减,多属虚证;腹痛拒按,得食痛剧,多属实证。

(7)问睡眠:小儿睡眠以安静为佳。小儿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夜啼少睡、烦躁、多汗、方颅、枕秃为佝偻病;睡中惊叫,多属惊吓;烦躁不宁,睡中蹬被,多属邪热内蕴;不食不睡,多属积滞;夜间睡眠不宁,肛门瘙痒,多见蛲虫病;倦怠思睡,睡时叫之则醒,醒后神志清的,多属脾湿内困;睡眠不宁,睡喜俯卧,辗转反侧,多为脾胃不和;睡中惊惕,梦中呓语,多为肝旺扰神。

3.问病史

(1)问个人史:包括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等。

(2)问其他史:包括既往史、传染病史、传染病接触史、过敏史、家族史、社会史等。

(四)切诊

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个方面。

1.切脉

3岁以前以指纹诊法代替切脉。3岁以后虽可以切脉,但由于寸口部位短小,切脉常不能采用三指脉法,而用一指脉法,即“一指定三关”或采用“密下三指”法。临床一般采用食指或拇指同时按压寸、关、尺三部,再根据指力轻、中、重的不同,取浮、中、沉三候,来体会小儿脉象的变化。切脉应在小儿安静或入睡时进行,以排除啼哭、活动、哺乳、恐惧等因素影响切脉的准确性。

(1)正常小儿脉象:正常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软而稍快,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因此,不同年龄的健康小儿,脉息的至数是不相同的,一般以成人一息六七至为常度,五至以下为迟,七至以上为数。

(2)小儿常见脉象:小儿主要有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基本病理脉象,以辨别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此外,滑脉主痰证或食积,弦脉主惊风或腹痛,脉结代主心阳不足或心气受损等。

①浮脉:凡轻按即能触及的脉为浮脉。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一般多见浮数之脉,若脉浮而重按不见者为正气已绝,属危候;下痢而见浮脉者,为逆证。

②沉脉:重按才能触及的脉为沉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食积气滞者,多见沉脉,体质虚弱者其脉象多沉细无力。

③迟脉:脉搏较同龄儿缓慢,一息五至以下为迟脉。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寒滞实证,迟而无力为虚寒。

④数脉:脉搏较同龄儿频数,一息七至以上为数脉。主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证,数而无力为虚热;浮而数为表热,沉而数为里热。

⑤实脉(脉有力):举按均有力为实脉。主实证。

⑥虚脉(脉无力):举之无力,按之空虚为虚脉。主虚证。

⑦弦脉:端直而长,如按琴弦为弦脉。主肝胆病、痛证。为急惊之脉,惊风、腹痛,多现弦数。

⑧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为滑脉。主痰饮、食积。小儿宿食不化多见滑脉;痰热内结多滑而数;痰食多为沉滑;风痰多为浮滑。

2.触诊

触诊包括按头部、按颈腋、按肌表、按胸腹、按四肢。

(1)按头部:按察小儿头囟的大小、凹凸、闭合的情况、坚硬程度等。囟门逾期不闭,是肾气不足、发育欠佳的表现,常见佝偻病等;若见囟门高胀凸起,多因火热上冲所致;囟门凹陷,多见于泻甚失水者;囟门应期未合且宽大,头缝开解,多为解颅;颅骨脆薄,按之不坚,多为疳证。

(2)按颈腋:正常小儿在颈项、腋下部位可触及少许绿豆大小的小结节(淋巴结),活动自如,质软不痛,不为病态。若结节肿大,发热压痛,则为痰热之毒;若病程迁延,结节大小不等,按之不痛,质坚成串,推之不易活动,则为瘰疬。

(3)按胸腹:胸骨高突,胸胁串珠,二肋外翻,为佝偻病;左胁肋下按之有痞块,属脾肿大;右胁肋下按之有痞块,且明显增大,属肝肿大;腹满拒按,按之痛剧,属实,属热;腹软喜按的,按之痛减,属虚、属寒;腹部胀满,叩之如鼓,为气滞腹胀;腹部胀满,叩之有液体波动感,为腹内积水;小腹胀痛拒按,又见小便不通的,多属膀胱病症。

(4)按四肢:手背热与脊背热,为外感新症;手心热与小腹热,多属内伤;手足心发热,多为阴虚内热;手心冷,为腹中寒;指冷身热,多为风寒初感;中指独冷,应留意是痘疹将发;中指独热,多属外感风寒;高热时四肢厥冷,为阳气衰微,或热深厥甚;平时肢末不温为阳气虚弱;四肢肌肉结实者体壮,松弛软弱者脾气虚弱。

(5)按肌表:肢冷汗多,为阳气不足;手足心灼热,为阴虚内热;肤色光亮,指按皮肤,陷而不起,为水肿;皮肤干燥、松弛,失去弹性,为吐泻阴液耗脱之证。 7DVIMhGbvGzdCnuJ32/k4yuKgTIZBWnSUUsNMdhiN57hIhZStK7NxUpRMmYYrq7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