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小儿的生理病理病因特点

历代医家对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论述很多。归纳起来,其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其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的病因与成人相比较为单一,主要以外感六淫与内伤饮食最为多见。了解这些特点,对于学习小儿推拿,更好地诊治疾病和做好小儿保健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这是小儿生理特点之一。“脏腑”即五脏六腑;娇,指娇气,不耐寒暑;嫩,指柔弱;“形”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脾气等;充,指充实。“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指小儿时期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五脏六腑的形和气都相对不足,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明代医家万全经过长期的临证探索,在总结前人五脏虚实辨证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实践体会,进一步提出了“三有余、四不足” 的学说,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阳常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阴常不足。这一学说的提出,高度概括了小儿时期的体质特征,即小儿生理功能活动特点及病理变化倾向,为临床根据五脏特点辨证论治提供了依据。

清代医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出了“稚阴稚阳”学说。“稚”指幼稚,“阴”是指体内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小儿出生之后,犹如萌土之幼芽,脏腑柔弱,血气未充,经脉未盛,卫外机能未固,阴阳二气均属不足,“稚阴稚阳”的观点更充分说明了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阴)与功能活动(阳)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全的。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分析,小儿无论在呼吸、消化、循环、泌尿、造血、骨骼、神经及内分泌等系统方面,其发育与功能均有不够成熟的地方。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这是小儿生理的另一特点,是指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迅速地、不断地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年龄越小,生长发育速度越快。以体格发育为例,从初生至周岁小儿体重增长3倍,身长增长1.5倍。古代医家观察到小儿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动态变化,理论上用“纯阳”来概括,称小儿为纯阳之体。所谓“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这并非说正常小儿是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而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的需求更加迫切,相对地感到阴的不足。从现代医学来看,由于小儿新陈代谢旺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热量与液体也相对地比成人多。

(二)病理特点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寒暖不知自调,乳食不知自节,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在病理上不仅容易发病,而且变化迅速。因此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远远高于成人。然而,小儿尚具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故患病之后由于脏气清灵又有易趋康复的病机转归。

1.发病容易

(1)易患脾胃疾病:由于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对营养精微的需求较成人相对为多,加之乳食不能自节,常会使其脾胃的运化功能紊乱,临床上易于出现消化系统疾病,如食欲不振、吐泻、积滞以及疳证等脾胃病。

(2)易患肺系疾病:由于小儿具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卫外功能不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六淫疫疠之邪不论从皮毛或从口鼻而入,均先及肺,影响肺之宣肃功能,临床上易于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病症。

(3)易患肾系疾病:肾为先天之本。小儿之禀赋根于父母,出生之后又赖后天水谷之滋养。小儿初生正处生长发育之时,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充盛。由于小儿具有“肾常虚” 的生理特点,即小儿的禀赋不足则肾气先虚,若后天又失于调养,则肾精失于填充,易受虚损。“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小儿的抗病能力以及骨髓、脑髓、发、耳齿等的正常发育和功能都与肾脏有关。肾虚常易导致小儿体质虚弱,疾病反复难愈,甚至生长发育迟缓,如骨骼生长不利,出现囟门迟闭、齿迟、行迟、立迟、鸡胸等症。肾气虚损,膀胱气化失利,则发生水肿、尿频、遗尿等。

(4)易患心肝疾病:由于小儿具有“心常有余”“肝常有余”“阳常有余”的生理特点,感邪后易化热化火,引动肝风,临床上表现为高热惊厥或手足抽搐。“心常有余”除可理解为小儿心气旺盛有余、生机蓬勃的生理特点外,在病理上表现为患病后容易出现哭闹无常、心烦易怒,甚至神志昏迷。

(5)易患时行疾病:小儿初生对自然界不正之气的抗病能力低下,特别是半岁以后,来自母亲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又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易患时行疫疠,如幼儿急疹、风疹、麻疹、水痘、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小儿麻痹症等传染病。

(6)易受惊恐: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小儿神气怯弱,一旦耳闻异声、目触异物都可致心神不宁,魂魄不安,而易于发生惊恐,甚则出现惊风、抽搐。从现代医学研究来看,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情感脆弱,故易因精神刺激而发病。

2.传变迅速

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主要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小儿患病变化特别迅速,可一日数变。如上午偶患感冒(表证),下午即可传里而出现肺炎喘嗽(里证)。若不及时治疗,又可迅速出现正虚邪陷、心阳不振、气滞血瘀、虚中有实之象。又如婴幼儿泄泻,原为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的实证,剧烈吐泻后,如不及时治疗,常易迅速出现液脱伤阴甚或阴竭阳脱的危候。小儿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正气易虚,实证往往可以转化虚证,虚证也可见实象,或者出现虚实并见的错综复杂证候。

小儿在患病过程中,由于“稚阴未长”,故易呈阴伤阳亢,表现为热的证候;又由于“稚阳未充”,机体脆弱,尚有容易阳虚气脱而出现阴寒之证。天气变化时稍有不慎即可受凉(易寒);外感风寒常从热化,表现为风热证或里热证(易热)。风寒外束之寒证,郁而化热,热极生风,出现高热抽搐等风火相扇的热厥证;在急惊风之高热抽搐、风火相扇等实热内闭的同时,可因正不敌邪,转瞬出现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脉微细等阴盛阳衰的虚寒证。

可见,小儿寒热虚实的变化比成人更为迅速而错综复杂,因此,小儿患病后应及时就诊,并嘱随时复诊。复诊时应重新辨证施治,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推拿的治则与取穴,不可拘泥于原方,亦需根据病证的虚实调整手法的轻重与补泻。尤应注意补不留邪,攻不伤正;勿太过,勿不及。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易使轻病加重,重病转危,甚至导致死亡。医者必须认识小儿这一病理特点,方不致延误病情。

3.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儿科疾病在病情发展与转归过程中,虽有传变迅速、病情易恶化的一面,但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精力充沛,脏气清灵,反应敏捷,且病因单纯,情志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相对较少,故患病以后,经过及时恰当的治疗、推拿与护理,病情好转会比成人为快,且容易康复。即便出现危重证候,只要救治及时、恰当,愈后亦比较良好。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小儿则》中提出的“其脏气清灵,随拔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这是对小儿患病易趋康复的概括。

(三)病因特点

小儿发生疾病的病因虽与成人基本相同,但较成人单纯。除惊之外,少有七情伤害,但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有“三有余四不足”的特点,对某些疾病又有易感性与特殊性。其病因主要有先天、分娩、外感、内伤、意外、护理、环境、心理因素等。

1.先天因素

新生儿期疾病多与胎产因素有关。父母的遗传因素、健康状况及营养状态对胎儿均有重要的影响,有可能导致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如胎中受惊而致癫痫,胎禀不足而致五迟五软,胎中感受母体湿热而致重舌、木舌、鹅口疮、湿疹等。

2.分娩因素

由于胎位不正,羊水早破、脐带绕颈、多胎、早产、急产或产妇骨盆畸形、产道狭窄,使胎儿在分娩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生后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积水、癫痫、产瘫等。

3.外感因素

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邪。由于小儿机体抵抗力差,易受外邪侵袭而多时令病,小儿时期易患呼吸道疾病及传染病,如感冒、咳嗽、乳蛾、肺炎、瘟疫等。

4.内伤因素

包括内伤饮食与饮食失宜等因素,即饥饱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过食生冷肥甘等不良饮食方式,以及家长喂养不当,未按婴幼儿年龄特点调节饮食的品种及数量等损伤脾胃,可导致食欲下降、呕吐、腹泻、腹胀、脘腹疼痛、积滞、疳证等。

5.意外因素

多因小儿缺乏生活经验,不知危险,父母照料不周所引起。如外伤、烫伤、跌打伤、虫蛇咬伤、气管异物、溺水、触电、中毒等。

6.护理因素

小儿初生,乍离母腹,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弱,需要精心护理,若稍有疏忽,即易患病。如断脐不当、洗浴不慎、衣被失宜、喂养失宜、乱用药物等均可致病。

7.环境因素

工业化有害气体排放及饮用水污染、食品中添加剂与防腐剂超标、水果蔬菜中的残留农药、居室装饰和家具释放的有害物质等严重危害人体尤其是儿童健康。鼻炎、哮喘、性早熟、肥胖症、铅中毒、多动症及抽动症等,均与环境污染相关。

8.心理因素

当今家庭大多系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溺爱太过,经不起挫折与失败,加上功课紧张、竞争激烈、压力过重、睡眠不足等原因,导致小儿任性、弧癖、自闭、强迫、忧郁等心理行为疾病。 Ag79A/qvBCbsUpSQuQxP06lTXQhoSb5IB36ppes7bc3V3F+VX5NCfPWZu3M8dj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