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海派儿科推拿之法

1.以通为用,以通为补

治疗法则中有正治和反治,反治中之通因通用,实际就是指以通治通。海派儿科推拿中之通法不仅包含此意,还有正治的意味。这就是说通法当为正治,即塞者通之、瘀者通之、闭者通之。《素问》中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景岳全书》中指出:“夫百病皆生于气,正以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按摩……可以调经络之气。”

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作为物质形式存在的生命,其存在的形式是运动,停止了运动,生命也会终止,哲学家高度概括了生命的本质,提出生命的命题就是:生命在于运动。这与前人所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观点不谋而合。海派儿科推拿基于推拿有疏通经络、通行气血、通调脏腑之功用。推拿之“通”可以使气血流通、循环往复、生命不息,这也是海派儿科推拿所讲的“以通为补”,清代医学家吴尚先也指出:“气血流通就是补。”

2.痛则通,不痛则不通

“通”就是使不通变为通,不通则痛,不通则亡。原来常说的“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即是指病痛的机理。海派小儿推拿提出的“通”不仅指临床治疗手法,更是“以痛为输”理念的延伸,对待痛的理解,而不局限于疼痛这一点,而泛指寒、热、张、弛、强、弱、胀、麻等种种异常感受。针对异常之处进行推拿,均可使之通。“不痛则不通”除了指不在痛处治疗就不能达到通的效果外,还指原来因为不通而麻木不仁等感觉障碍的恢复,说明“痛”为通的一种表现。

3.民以食为天,人以胃为本

海派儿科推拿治病求本,以脾胃为要,《素问·天机真脏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而死,脉无胃气亦死。”《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灵枢·五味》:“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又说:“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则别出两行营卫之道。”《灵枢·经脉篇》亦指出:“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灵枢·动输》:“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气清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

孙思邈曾谓:“补肾不若补脾也。”张景岳也认为“安五脏即所以调脾胃”。

吴澄所著《不居集》中谈到:“故凡查病者,必先查脾胃强弱,治病者必先顾脾胃勇怯,脾胃无损。”

李东垣《脾胃论》中论及:“脾胃伤则元气丧,元气伤则人折寿。”还说:“人气以胃为本……调脾胃以安五脏。”

小儿脾常不足,加之生长发育较快,所需营养相对较多,小儿饥饱不知节制,喂养不当容易伤及脾胃。“饮食自倍,脾胃乃伤。”食积易导致许多病症,《医学入门》中论及:“咳因积食致痰,痰气冲荡胸腹部。”《脾胃论》中也说到:“脾虚肺最多病。”积食还可导致发热,《脉经》提到:“小儿有宿食,甞暮发热。”积食化火,火炎向上,可出现咽炎。再者积食也可影响睡眠“胃不和则卧不安”,还有积食导致肠腑发热,伤食导致腹泻、消化不良,气血无以生化,等等,故海派儿科推拿临床上强调脾胃的调治。

海派儿科推拿扶正固本,重点在于脾胃。先天不足后天补,后天失衡调脾胃,临床上常用补脾经、揉扳门、揉腹、揉足三里、捏脊等。其中揉腹、捏脊之法又为海派儿科推拿特色之一。

4.祛邪不忘扶正,扶正不忘祛邪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为常法。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发病容易、易于传变、脏气清灵、易趋康复”之生理和病理特点。小儿出生后脏腑全而未壮,肺脾肾常处于不足,大多处于“本虚标实”的状态。因此,在祛邪时不忘扶正,以扶其正气,既能促其早日康复,又可增强祛邪之功效,对于小儿调理养生海派儿科推拿认为健脾十分有益。脾胃居于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胃和,气血足,脏腑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于调理保健之患儿不忘询问其是否有变异之处,一旦有异,随即辅以祛邪,以防其变。

5.筋骨并重,动静结合

《正骨心法要旨》:“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己之舒卷,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触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海派儿科推拿中时常对一些伤科病症(尤其是运动、神经系统损伤),强调先理筋、后整骨,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如先用 、揉、推、抹等手法理筋,再用按、摇、拨法予以整骨。

如一些病症经治疗则即刻见效,但容易反复。如寰枢关节半脱位,手法整复后,瞬间复原,为防其活动不慎而病情反复,则可以在整复后予以软固定,用丝巾包扎颈项部。再如指部腱鞘炎推拿松解之后,亦可用小木片包扎手指予以固定。 u73tI6AVVJMjnm4LARHQBA4Oa6Y8ZrT2Ai9EQHX2jxiOffvCvWzJ77WKme9eywR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