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望诊

1.望神

神是脏腑气血精津是否充足、和调的外在表现。望神主要辨得神与失神。若精神振作,动作灵活,表情活泼,反应灵敏,两目有神,明润灵动,是为得神,表现正气尚充,气血调和,即便有病也较轻。若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动作迟缓或不由自主,表情淡漠,目睛呆滞不活,是为失神,是疾病甚至病重的表现。

对于婴幼儿来说,只要有精神,即使暂时病重,一般愈后都好。反之如精神不振,倦怠少动,没有生气,即使症状不重,也要多加注意,留心观察。

※深度解析: 《黄帝内经》上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所以有神无神对于病人来说至关重要。

2.望色

望色主要望面部气色。中国人的常色为色微黄,透红润,显光泽。常用五色主病的望诊方法。

(1)面色青,多见于寒证、惊风、痛证、血瘀证。惊风常见眉间、鼻梁淡青,唇周、爪甲青紫。色青常伴啼哭不宁,为腹中寒凝的痛证。血瘀证色青见口唇青紫、呼吸急促,乃心阳不振,血脉瘀阻,常提示心肺系统疾病。

(2)面色赤,多为热证,又有表热、里热和虚热、实热之 分。 外感热证,表热常见面红目赤,恶寒发热;并伴有咽痛、脉浮等表现。里热常见面赤,呼吸气粗有力,高热烦渴;虚热常见潮热,午后颧红,虚烦不得眠。伤风、积热、伤寒、胸部胀痛等多现赤色。

※深度解析: 病重者见面红如妆或两颧艳红,而肢体厥冷,冷汗淋漓,多为虚阳上越的戴阳证,是阳气欲绝的危重症候。新生儿应面色白里透红。

(3)面色黄多为虚证、湿证,可见于疳积、黄疸、虫证等。面色萎黄,是脾气虚弱;伴形体消瘦者,常见于疳证。面黄浮肿,是脾虚湿滞;面黄无华,常有腹痛,或睡时咬牙者见于虫积;有因过食胡萝卜、南瓜、西红柿等食物或阿的平等药物而面黄者,当另作判断。黄疸属湿证,黄而鲜明如橘色是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是寒湿。

(4)面色白,是气血不荣,不能上呈于面,络脉空虚所致,多为虚证、寒证、吐泻。阵阵面白,啼哭不宁,常为中寒腹痛;突然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多是阳气暴脱;面白无华,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多为营血亏虚,常见于小儿贫血;面色白且浮肿,或伴四肢水肿,多属阳虚水泛。面色 白者,常见于泄泻、呕吐重症。

(5)面色黑,主寒证、水饮证、血瘀证。小儿面色青黑,四肢手足厥冷,是阴寒内盛;面色灰黑暗滞,常伴有形体瘦弱,发育不良,多是肾气虚衰;面唇黧黑,多是心阳久衰;阳气不能推动血液所致瘀血内停,血脉瘀滞,常伴唇指紫黑。面黑浅淡虚浮,常是肾阳亏虚,水饮内停。

3.望形态

望形态,指望形体和望姿态。人体内的五脏分属五行,外部形骸配合五脏(肺合皮毛、脾合肉、心合脉、肝合筋、肾合骨)。内外是相联系的,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望形体动态就是了解疾病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通过观察患儿的形体和姿态变化,可以初步推断病症的性质。

从小儿形体的壮弱,可以测知五脏气血的盛衰,分析疾 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 凡小儿身高正常,胖瘦适中,皮肤柔润,肌肉壮实,筋骨强健,身材匀称,毛发发黑有光泽,是先天禀赋充足、发育良好、健康的外形表现。若形体瘦小,肌肉瘠薄,筋骨不坚,毛发稀疏、色黄,是发育营养不良的表现,常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养护失宜所致。例如,四肢枯细,肚腹膨大,形体羸瘦,额头青筋显现,多为疳证、脾虚夹积。指甲变脆,色苍白,为营血亏虚等。

※深度解析: 病人形体强壮,肌肉坚实,则少患疾病,如患病也比较轻浅、易愈;反之如形体衰弱、肌肉瘦削、皮肤枯槁之人,得病的几率要高得多,且恢复较慢,病情较重。

姿态指动静姿态。动静姿态反映人体脏腑阴阳总体的平衡协调状态。多动少静为阳盛阴虚,多静少动为阴盛阳虚。而异常的动作姿态或被动体位,常能反应内脏疾病。例如,嗜卧少坐,懒动无力,是阳气虚弱,或阴寒内积;咳嗽喘促气短,动则喘甚,是肺脾气虚或肾不纳气;小儿喜伏卧,睡卧不安,常为乳食内积而致腹痛。

4.望鼻

鼻为肺窍,古称明堂,在望诊中亦相当重要。观察鼻的颜色,鼻头色青主腹中痛;色黄是内有湿热;色白多为虚寒;色赤是脾肺二经有热;色微黑多为水饮证;鼻孔干燥色黑多为阳热毒盛等。观察鼻的分泌物,鼻塞流清涕,为外感风寒之邪,脉应浮;鼻流黄涕,为风热外感;长期鼻流浊涕,气味腥臭,为肺经郁热;鼻翼煽动,气急喘促,为肺气闭郁,气道不通。

5.望目

目是五脏精气集萃之处,如见病儿目睛(眼球)黑白分明,目珠运动灵活,并且很精神,是为肝肾精气充沛,精血可以上呈于目的表现,虽病易治。若目睛浑浊不清,暗淡无光,不愿睁眼,精神昏迷,视物模糊,是元气虚惫,病情严重;若目睛发现赤红色,就是热证;目睛目眶现青色,就是肝脏实热和惊风;目现微黄多是脾胃衰弱,消化不良,深黄就是黄疸;若二目下陷,睡时不能闭合,并有白睛外露,则是身体衰弱已极(如急性腹泻、呕吐、慢惊、发高热等);目直视而睛不转(无视觉)多是脑炎。

6.望囟门

在婴儿囟门未合时,囟门是和颅骨相平,检查时应注意囟门大小,是否凹陷以及隆起。若有风热惊风则囟门高起;气血亏损、腹泻严重时则囟门下陷;健康的婴儿在一周岁前囟门就能闭合,小儿囟门逾期不闭,是肾气不充;若是先天不足或生后营养不良及缺乏维生素等,囟门有两三周岁以上还不闭合的(都市内不大见阳光的婴儿较多见)。这种婴儿一般发育得很慢,甚至不长寿或者形成佝偻病。

7.望指纹

指纹是虎口至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婴幼儿皮肤薄嫩, 络脉易于显露, 3岁以下小儿常以看指纹作为望诊内容之 一。 它与五色和面部相同,主病亦然,但不如面部明显。幼儿咳嗽、肺炎、腹泻、呕吐、失水、失血等则指纹下沉不明显;唯有热证惊风等, 指纹才能明显出现。指纹分三关,自虎口 向指端,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深度解析: 看指纹时,要将小儿抱于自然光线充足处,术者用左手食指、拇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用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桡侧从命关向风关轻轻按推几次,使指纹显露。

※深度解析: 三关是指纹长短而言,纹在风关,示病邪初入,病情轻浅;纹达气关,示病邪进一步入里加重,邪气甚;纹进命关,甚至达指尖,称透关射甲,则可能提示病情危重。但需注意到,望指纹是一种辅助诊法,适合于3岁以内儿童。当望指纹的结果与症状、舌脉不符时,可“舍纹从症”。

正常小儿的指纹为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小儿指纹望诊纲要,可以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浮指指纹浮现,显露于外,主病邪在表;沉指指纹深而不易显露,主病邪在里。需特别注意的是,纹色鲜红,多为外感风寒,而不是热证;色淡红不露,多为内有虚寒;纹色紫红,多为邪热郁滞;纹色青紫,多为瘀热内结;纹色深紫,或紫黑,提示热邪深重,多为瘀滞络闭,病情深重。指纹色淡,推之流畅,而不壅滞,主气血亏虚;指纹色紫,推之滞涩不畅,主实邪内滞,如食积、痰湿、邪热郁结等。

8.察二便

新生儿生后3~4天内,大便呈黏稠糊状,墨绿色,无臭气,日行2~3次,称为胎粪,是为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常小儿的大便应色黄,偶带绿色,干湿适中,而稍有酸臭气。

大便变稀,每日排便次数及数量增加,是为泄泻。大便稀薄如水,色黄夹黏液,气味臭秽,异常为大肠湿热下迫;大便质稀色清,夹泡沫,臭气轻,腹痛重,为风寒泄泻;大便稀薄色淡,夹白色凝块或不消化食物,气味酸腐臭秽,为内伤乳食、不消化导致的泄泻;大便质稀溏,夹未消化物,色淡不臭,食后易泻,且患儿舌胖嫩边、有齿痕为脾虚食滞不化。

小便白清澈量多为寒;小便色黄量少为热,但夏季小儿饮水过少也会导致小便色黄量少。尿色红或呈褐色多为尿血,可由多种病症引起;鲜红者多为血热妄行,淡红者多为气虚不能摄血。

9.察舌

正常小儿的舌象表现为舌体灵活,伸缩活动自如,舌质淡红而润,舌苔薄白。

(1)舌体:小儿舌常伸出口外,久不回缩,或缓缓收回,称为吐舌;舌伸出唇外,来回拌动,旋即回缩,称为弄舌。吐舌常因心经有热,弄舌可为惊风先兆,或大病之后,心气不足,二者又皆可见于先天禀赋异常、智能低下者。舌体胖嫩,边齿痕者为脾虚;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转动不灵,说话不清,称为连舌,常因舌韧带过短。

(2)舌质:正常舌色淡红。舌质淡白为气血虚亏;舌质绛红有芒刺为热入营血;舌红质干为热盛伤阴;舌质紫暗为气滞血瘀。舌起粗大红刺,状如杨梅,称杨梅舌,常见于丹痧。

(3)舌苔:舌苔由胃气所生。新生儿多见薄白苔。 舌苔白腻为寒湿内滞或食积内停;舌苔黄腻为湿热内蕴或乳食内停,积而化热。剥苔多为热性病伤阴津亏所致。舌苔花剥,经久不愈,状如地图,称为“地图舌”,多为胃阴不足所致。若舌苔厚腻垢浊不化,伴腹胀便秘者,称“霉酱苔”,为宿食内停,中焦气机阻滞,脾胃不能正常运化。

※深度解析: 小儿常有因服药、进食而染苔者,如吃橄榄、乌梅等可使舌苔染黑,吃牛乳、豆浆可使舌苔染白,吃橘子水、蛋黄可使舌苔染黄等,染苔的色泽较鲜,且浮浅,擦之易去,不可误认为病苔。 cSoygt8hQAN6EHQdqmdSQ5FgiognFZbHvJD5ZIsBLmZ4QtkUPSNMmD86ePi61nP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