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抑郁障碍的CBT解释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从生活事件、认知、行为(及其后果)三个方面来解释抑郁障碍的原因。在认知行为疗法看来,生活事件是抑郁发作的外部诱因,它诱发了患者人格中深层的负性认知信念,在外部事件和深层负性认知信念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消极的、负性的认知观念;这些负性认知观念导致抑郁情绪产生,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在抑郁情绪的作用下,个体也就失去了积极行为的动力,行为变得消极,而消极的行为得不到正面的结果(积极的情绪体验或肯定表扬);负面结果又回过头来强化了抑郁情绪的体验,就形成了抑郁的恶性循环。

1.2.1 生活事件/人际环境:抑郁障碍的诱发因素

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抑郁症的发作与神经生物学因素相关,但这是否意味着,它和社会及心理学的因素没有关系呢?事实并非如此,神经生物学因素可能是一个素质性因素,在有触发事件和应激源的情况下,引发抑郁障碍的风险增加。

压力/生活事件在触发抑郁症中的作用已经十分明确。一系列研究发现,抑郁障碍发作往往源于一些明显的生活事件。重度的抑郁障碍有42%~67%的人报告,他们在抑郁发作前一年经历了非常严重的生活事件,这些事件通常包括失去工作、挚友、爱人。在这些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问题是引发抑郁症的首要原因。相关研究者认为,适应性不良的人际行为是抑郁症发病的原因之一。有研究分析说明抑郁症是人际关系功能失调的结果,例如,人际冲突,有价值的人际关系的结束等。童年期间存在人际关系问题(丧失父母、缺乏教育,沟通模式受到破坏)和当前的人际关系存在困难(婚姻冲突、婚姻关系中止、缺乏社会支持、缺乏亲密关系)都可能激发或加重抑郁。

简单来说,这些研究都表明,人际关系问题与抑郁症发作有密切的关系,相当多的抑郁患者都曾经历或者正在经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在我们前面提到的抑郁个案中,丽芳的抑郁就和离婚有关,而晓兰的抑郁则是与学习成绩不理想,进而觉得对不起父母有关。她们的抑郁都与人际关系相关。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际关系问题可以引发抑郁,抑郁障碍也会恶化人际关系或人际交往问题,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往往会恶化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引发他人的消极情绪反应,他们也可能会从人际互动中抽离出来,减少与他人的互动,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会使抑郁症状恶化。

不仅当前的人际关系问题容易引发抑郁,那些曾经有过人际关系困境的个体也比正常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研究表明,有父母离异、分居或童年期父母去世既往史的个体更容易罹患抑郁症,性虐待或任何形式的虐待经历都会增加个体罹患抑郁症的风险。

除了人际关系事件以外,躯体疾病(特别是老年人的躯体疾病)、个体财务状况恶化(如失业、经济来源困难),以及其他的因素(如迁居)也都可能引发抑郁。我们在前面提到的抑郁个案建华,其抑郁的主要原因就是机构合并和裁员,既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也有财务方面的因素。

总体来说,认知行为疗法认为,生活事件(尤其是人际关系方面的事件)是抑郁的外部诱发因素。如果没有这些外部诱发事件,即使个体存在抑郁障碍的生理的、素质性基础(如遗传基础),抑郁也不会发作。

1.2.2 认知原因:抑郁障碍的中介因素

从常识的角度,我们都知道仅凭这些生活事件因素是不足以引发抑郁的,抑郁发作有其内因,这个内因就是患者的认知信念(或观念、想法)和认知方式。

亚伦·贝克(Aron Beck)的认知行为疗法是从抑郁症的治疗中总结与提炼出来的。他发现抑郁患者的认知表现在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负性信念上,具体来说,抑郁患者往往认为自我是无能的、没有价值的、不被喜欢的,认为自己的未来是悲观的、不会好起来的,认为这个世界即周围的人对自己是冷漠的、充满敌意的,是不会帮助自己的。贝克还发现,一旦患者的这些想法发生改变,变得更为积极或中性一些,患者的抑郁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有研究者提出了“绝望感模型”,也说明人对未来的负性认知与抑郁症状相关。该理论认为,抑郁最重要的诱发因素就是绝望,绝望的意思就是认为“好的结果不会发生”,认为个体做什么也改变不了这种状况。这个观点与贝克认知行为疗法中患者对未来负性认知的观点一致。

绝望理论模型认为绝望造成了一种抑郁——绝望性抑郁。这种抑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缺乏动力、悲伤、尝试自杀,缺乏体能或精力,经常呆坐,不想动,存在睡眠障碍,难以集中注意力,认知非常消极。贝克还曾经开发过绝望量表来测量绝望分数与抑郁和自杀的关系。

当抑郁患者对未来悲观,觉得自己无法控制或预测行为的结果时,那些以前具有奖励性质(如快乐,自我满足)的行为不再具有奖励性,自己无法做出那些有价值的行为(如成为一个好妈妈/好爸爸),不再做过去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从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退出。

患者对于自我、世界和未来的这些负性的想法,实际上是由更深层次的认知观念决定的,换言之,一个患者是否表现出抑郁症状在于其更深层次的认知观念。具有这些负性的更深层次的认知观念,遇到具体生活事件的时候,就更容易出现抑郁发作;如果没有这些消极的认知观念,就不太可能患上抑郁症。

这个深层次的信念就是核心信念。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与重要他人(包括父母)的互动过程中,以及在与周围他人(同胞、同学等)的社会比较中,形成了关于自我、他人和世界的概括性、一般性的认识,这个认识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被强化和巩固,成为统领个体有关自我、他人、世界的看法的核心,这样的认识观念被称为 核心信念

个体关于自我的核心信念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关于能力的信念,其二是关于与他人关系的信念,其三是关于个人价值或意义的信念。如果个体形成了对自己的负性核心信念,他就可能具有“我是无能的”“我是不可爱的”“我是没有价值的”这三种信念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旦个体形成负性核心信念,这就埋下了心理问题的种子,外部时机合适时心理问题也就会显现出来了。就像我们前面给大家介绍的个案丽芳,离婚引发了她的抑郁症。这是因为,离婚这件事被她理解为自己被丈夫抛弃,这件事说明“自己是不可爱的”,另外,母亲独自抚养孩子的种种艰辛和不易很容易让她产生“自己是无能的”想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离婚事件都会引发当事人觉得“自己是无能的/不可爱的”想法,也不会让所有当事人都得抑郁症。离婚这样的生活事件之所以能够让一些个体产生抑郁症,是因为他们心中埋藏着这样的种子,这类种子就是童年时期形成的负性核心信念——“我是无能的、不可爱的或无价值的”。

当个体具有负性核心信念时,他往往会采取某些措施来包装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是有能力的、可爱的和有价值的,这些措施被称为 补偿策略 ,诸如努力、回避、顺从、警惕等方法就被用来让自己看起来是正面的和积极的。个体通过这些策略,能够顺利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个体也就能维持心理正常水平。丽芳的无能或不可爱的核心信念在童年时期形成和巩固后,她就通过努力或者回避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一切,例如,她努力学习提高成绩,也回避学习中的困难,让自己的学习成绩维持在班级的中上水平,工作以后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应对职场挑战,甚至以此来应对亲密关系。这些做法在之前都能被顺利应用,她就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保持心理正常。但她的这些补偿策略在婚后处理夫妻关系(关于家务、金钱支配、性关系、抚养孩子等)方面造成了激烈冲突,这些策略不再起作用,最终的结果就是离婚,成为单亲母亲,独自抚养孩子。补偿策略的失效导致了她的抑郁发作。

上面我们讨论了抑郁患者的认知观念,抑郁患者的表层认知观念就是对自我、未来和世界的负面认知,这些表层观念的背后则是负性的核心信念——“我是无能的、不可爱的或者无价值的”。也有认知行为疗法专家从认知方式的角度来探讨抑郁障碍产生的认知原因。

所谓认知方式,就是看问题的角度或处理信息的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常常把那些歪曲的处理信息的方式或看待问题的视角称为“认知歪曲”。患者的因情境而产生的想法(称为自动思维)是负性或消极的,受到偏差的、扭曲的认知歪曲的支持。抑郁患者否定自己、对未来悲观、对周围世界失望的认知观念,是通过他们的认知歪曲来获得支持的。

抑郁患者的认知歪曲方式有消极预测未来(认为未来是糟糕的,没有考虑到好转的可能)、内归因(认为糟糕的局面是自己造成的,没有考虑到外因存在)、读心术(主观猜测他人对自己是不友好的)、算命术(主观认定自己拥有悲惨的命运或结局)等。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中提出,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批评和绝望感是认知解释风格的结果。塞利格曼提到的解释风格实际上就是认知方式,那种偏差的解释风格就是我们讨论的认知歪曲。他发现,抑郁患者往往会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做出内归因而非外归因,还常常把失败进行稳定归因(如能力)而非暂时归因,这样一来,现在是糟糕的,未来也就是糟糕的了。

总之,认知想法或信念是抑郁障碍发作的内部因素,是一个中介变量。抑郁患者的歪曲的认知观念和认知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导致抑郁障碍的产生。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治疗抑郁障碍,我们不仅要修正患者的认知观念,还要修正其歪曲的认知方式。

1.2.3 行为及其后果

如果从认知行为疗法的行为角度来看,补偿策略失效实际上就是个体应对生活事件的行为或行为方式不当。如果个体具备应对生活事件所需要的技能,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就不会出现心理问题了。

有研究者发现,抑郁症来自问题解决技能及其行为缺乏,这些缺乏导致日常生活存在问题,进而使人产生无助感。

除了一般性的问题解决技能以外,缺乏人际关系和沟通技能也是重要原因。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许多抑郁障碍都是由人际关系问题所导致的。患者因为缺乏相应的人际关系技能,使得自己无法有效解决人际关系问题。例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抑郁个案建华,他之所以自杀,主要原因是他担心自己会被裁员。如果他能够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就不会因部门人员变动而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即使自己真面临裁员的结果,如果他能与家人良好沟通,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也能顺利度过失业期,重新找到工作。

也有研究发现,抑郁患者还存在自我管理技能方面的不足,例如,不能自我控制,不能自我激励,喜欢抱怨,经常进行思维反刍 ,常常做一些自我惩罚或惩罚他人的负性行为。这些消极的行为都是抑郁症产生和持续的重要原因。

总体来说,抑郁障碍患者存在行为或行为技能方面的不足,这样的不足导致了消极后果(如自我批评、他人的否定、消极的情绪和生理反应等),这些负性行为后果的存在,容易让患者感到抑郁和缺乏行为动力。抑郁障碍的相关研究也发现,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奖励及愉快经验不足、自我奖励不足、来自他人的奖励不足、自我批评、自我惩罚、来自他人的惩罚等情况。

既然抑郁患者存在行为技能的不足,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给予患者一些行为技能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就是非常必要和有帮助的。 FL+0CSYi3LFSDrbwWHmF+xMu8TngbvdD3JiR68AX790Xs65ZrQyO8USrj8RfOk+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