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拉鲁斯词典》的定义,自信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意识、感受,以及从中获得的某种信心”。
心理学对自信的定义与此相近,简单来讲,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标准形容一位有自信的人:
·认为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
·相信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效率。
这样的信念使个体可以采取行动并取得进步。自信使个体不至于在各种决定面前踟蹰不前,反而使他能够抛开自卑心态,投入充满热情的事业中。此外,自信更能塑造我们的行动,赋予我们成就感,引领我们继续超越自己。
自信意味着如下三种能力:
·个体无须征求别人的意见来得到认可,恰恰相反,他能够以坚韧的意志力在探索中灵活而有力地前进;
·个体对自身优缺点有充分的认识,他能以坦诚的态度面对自身的欲望和迎面而来的挑战;
·个体能够接受失败、消化失败,并将其视为生活和学习中的常态。对此,自我接纳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我们的学业、家庭生活以及我们应对失败与成功的方式。
一般来说,所有人都希望成为自信之人。自信使人们自我感觉良好,推动人们以勇敢的姿态直面风险、抚平创伤,并从中提炼出最宝贵的东西——蓬勃的生命力,自信让人们相信各种可能性并勇于尝试。
自信为何如此重要?因为它能让我们更清醒地看待自我、他人和世界,使我们能以冷静而流畅的思路畅想计划、迎接挑战、做出选择、面对未知。自信帮助我们在逆境中成长,帮助我们适应随之而来的一切变化,更使我们在困难面前勇于承担责任、保持头脑冷静。
于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成了大家都渴望掌握的魔力公式。然而自信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在人生中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我们稍后将详谈这一问题。正如哲学家夏尔·佩潘在《自信的力量》 一书中指出的:“我们的现状并非生来如此,而是后天造就的。没有自信?没关系,我们可以在成为自己的过程中慢慢找到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