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向内,遇见无穷大的你

“知己” 是一个很美好的词。

唐诗中有很多与知己有关诗句,比如“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知己”传达了一种细细品味起来很美好的感觉。

这些诗句里的“知己”,描述的是一种彼此懂得、心灵相通的朋友关系。拥有这样的朋友当然是人生幸事,但想求得这样的朋友其实很难。为什么呢?因为能不能成为知己是由两个人共同决定的,一个人即使再努力也不能左右这件事。

“知己”还有一层意思是了解自己,也就是“知己知彼”“知人易,知己难”中的那个“知己”。本书探讨的正是这个意义上的知己,它既包括看清自己的本心,也包括了解自己的精神需求。

如果说和自己心有灵犀、足以成为“知己”的朋友可遇不可求,那么了解自己,成为自己的知己,理论上来说好像更简单一些。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同时,关于“知己”还有一句名言—— 认识你自己 !这句话被刻在希腊的德尔菲神庙里,因为在古希腊时代,认识自己是一种很崇高的美德;而我们的文化历来也非常讲求自省。因此,想习得其他美德或技能,最好都从了解自己开始。

一般来说,我们常常会忽视司空见惯的事物。比如,你的四肢都很健全,你可能就不会一直都注意到它们。但有些时候,比如你在地上蹲得久了,突然站起来时腿有点儿麻,你马上就会强烈地感觉到“我有一条腿好难受”。所以, 我们自己一般是在觉得哪里有点儿不舒服后,才能特别注意到这些部位的

不仅仅对身体的认识是这样,我们对自我其他方面的认识同样如此。如果生活得非常顺利,我们可能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内在,因为我们没有必要耗神耗力地一直思考自己。

所以,如果你翻开了这本书,我想你可能在生活中,尤其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了一些麻烦。从内在的角度来说, 人际关系 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在心理上的直接关系和距离。我们似乎通常将人际关系理解为一个人在家庭活动之外和其他人构建关系。其实,人际关系也包含一个人在家庭中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 家庭中人际关系的情况常常会投射到家庭以外的人际关系中

人际关系方面的麻烦往往会让我们出现焦虑、抑郁、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到,当强烈的情绪出现时,我们内心其实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比如“ 这不是我 ”“ 天哪 快把它清除掉 ”“ 我不想再想这个 ”等。所以,当心里产生了强烈的情绪时,我们内心不仅不想成为它(情绪)的知己,反而恨不得它下一秒立即从我们的世界消失。但这样一来,我们的内心就缩小了;而我们的内心开始容不下情绪时,也就开始容不下世界。

如果经常有一些人际关系、情绪方面的困扰,我们就要留意自己是否在处理人际关系以及调节自身的情绪方面有些不足。这些不足往往源于我们并没有觉察到的某种想法,它们像我们大脑中的程序一样,会发出特定的指令,让我们一直以同样的反应面对某种状况,并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同样的麻烦。

麻烦的坏处我就不加以分析了,毕竟当它展现坏的方面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摆脱它。那么从好的方面来看,它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或许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的一些麻烦,恰恰是逼迫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契机

有一家杂志社的记者经常采访我,他会让我就一些大众关心的问题提一些专家建议,久而久之,我形成了自己回答问题的方法。

比如,当他问如果一个人总是会出现某种行为——总是破坏亲密关系、总是玩手机、总是对亲近的人发火,或总是在家里囤很多东西时,我们该怎么办?

面对这种问题,我首先会说,一个人总是重复地做什么,一定有他的道理,他重复做的这件事对他肯定是有好处的。要么这样做的确帮助他逃离或躲开了一些 外在的不利情境 ,要么这样做帮助他逃离或躲开了一些 内在的不利情境

接着我会说,逃离不利情境其实就是某种获益,所以如果一个人总是做什么,那么他在这件事中一定是有所收获的,但这个收获到底体现在哪里,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也正因为他不知道,所以他就没有办法盘算自己的收获是不是正向的。其实,当他想到要向外界咨询或求助时,我们几乎可以断定,他的收获肯定不是正向的。他可能因为这种行为吃了亏、受了罪,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了,觉得自己难以承受这种辛苦,所以才会向外界求助。

最后,到了我提出建议的环节。我对这类问题的建议几乎千篇一律—— 他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体系,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的体系,才会放下那些该放下的东西,才能做那些该做的事情

我们要相信,人最深处的本质,其实是想成全自己。

但由于他不够了解自己,所以他内在不同的部分总是在打架。这个“架”发生在暗处,虽然他自己也没有发现,但其实这消耗了他非常多的能量。你想,如果你的生命能量都消耗在“内斗”上,那你能剩多少精力“开疆拓土”,让自己拥有一个非常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生呢?

所以,在我看来, 在了解自己方面的投资无论多少都不为过

受职业影响,也为了更好地帮助别人,我需要深入地观察人们,了解人们人性深处的东西。这种观察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觉察自我的过程。

我在“向内走”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自我实在是太奇妙了,我们自身对“自我本质”实在是太陌生了,自我的范围也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你不断地觉察自我,你甚至会发现它是很神圣的。

有句话叫作莫往外求。言外之意就是我们需要向内求。求些什么?哲学家们会说,你要求得有关你自身的知识。有关自身的知识并不容易获得,因为很多有关自身的知识都不够真实,是别人的模板或有意展现给你的假象。

所以,想真正地观察自我,一定要“正心诚意”——我不是要假装做些什么给别人看,也不是要做什么作业,更不是要在朋友圈中打卡,而是真的想帮助自己,我真的想成为自己的知己,想与自己建立亲密关系,想向内寻找一个能让我获得圆满人生的答案,我真的想成全自己,想遇见无穷大的自己。

当我想成全别人时,我不是想通过牺牲自己成全别人,而是希望自己和别人就像两朵花一样,都能够盛开。

我很喜欢“花”这个比喻,所以,本书通篇贯穿着有关 花的比喻 。有一个流传度很高的说法是,我们的心像一颗洋葱,剥到最后什么都没有,而且你还流了很多泪,我不太喜欢这种说法。

我们的内心应该像花一样,每一层都有它的结构,每一层都有它的颜色,每一层都有它的用途。而且花和洋葱不一样, 花是有“心”的,这个“心”有特别大的用处——在秋天结出果实,不负盛开

我希望我能为大家提供一本 有料、有用、有趣、有型 的书。有料,我会很用心地提供真实的内容;有用,这个仁者见仁,目前只是我的愿望,不过我认为这本书对读者朋友来说,是有一些用处的;有趣,我希望它是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有型,我希望它是独特的,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芬芳,我们不需要和别人一样。

这本书的内容没有模仿任何现有的体系,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本书找到独特的自己,成就繁盛如花的人生。

张沛超 Nf6Bsqb8XkSJnMz1uyOHWgINdmvS9YWmjStp9PDTq1nYYYkSlJpUQSEAndP3UJh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