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停止怨恨与悔恨

其实怨和悔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对象不同。

怨是什么呢?就是你认为他原本可以不做那些事但他做了,或原本可以做到一些事,但他没有做。

悔是什么呢?就是你认为自己原本可以不做那些事但你做了,或原本可以做到一些事,但你没有。

你觉得真实发生的一切是不应该的、是错的,并且你依然对想象中的“应该”版本怀有期待。

在所有深度联结和感情互动的关系中,怨恨和悔恨都太容易发生了。

因为深度联结意味着敞开,而敞开意味着伤害会更容易发生。在感情关系中,我们都会受伤。有时是有意的伤害,比如因为偏见、生气或想让你注意到他;有时是无意的伤害,比如因为焦虑、不安全感、忙碌或单纯的忽视。

现代的感情关系中伤害正在变得越来越常见。因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些焦虑和不安全感,每个人也都因为生活的快节奏而越来越忙碌,于是,当两个人在一起时,可能开心快乐是双倍的,但有时一个人的煎熬也会变成两个人的煎熬。

我们常常以为爱情可以安慰我们。当我们直白地袒露自己的焦虑、害怕和担忧时,爱我们的人的确会安慰我们。但是,每个人的焦虑、害怕和担忧常常以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指责、埋怨和冷战等,这时如果对方没能觉察到这些表面行为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便感受不到你脆弱的、正在寻求帮助的内在,只看得到那正在飞舞的刀光剑影。

很多伤害都在这样的误会下发生,而伤害一旦发生,两个人的争斗就会进一步。这争斗不是为了赢过彼此,而是为了证明谁更在乎谁——我因你受伤,是因为我在乎你,如果你也会因我而受伤,就说明你也在乎我。怨恨的背后都有两个字:在乎。

但不论伤害因何而起,伤害一旦发生,就成了事实。我们无法改变事实,因为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我们可能会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这些伤害,这样做其实扩大了我们的怨恨。

在咨询中,来访者常常问的一句话是:“为什么他要这样对我?为什么会这样?这不公平。”一个人之所以怨恨一件事情,一定是他觉得别人在这件事情上毫无值得理解或谅解之处。

而悔恨呢?悔恨是对自己,悔的是自己对对方造成的伤害,或是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一个人会悔恨,也一定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毫无值得理解或谅解之处。

怎么才能停止怨恨和悔恨呢?

怨恨和悔恨都代表在乎,只是它们都是具有伤害性的在乎的方式,你要用建设性和成长性的方式去看待——试着去理解和谅解,哪怕只是理解。有些理解最终会带来原谅和宽恕,有些理解会带来彻底的绝望和死心,无论哪种结果都是在消解这份怨恨与悔恨,终止内心因过去发生的事实而承受的煎熬。

理解不意味着给伤害找理由,理解是一个认识自己和认识对方的过程。即使你内心想着再也不要和对方发生任何关联,再也不要为对方付出任何精力,也可以试着去理解对方。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样做不是为了对方,是为了我们自己,是为了解开正在让自己受尽煎熬的心结。而且,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个认识和理解人性的过程,只要做得好,你就会理解感情中的其他人和事,这对你的未来也是有益的。

那么,什么是理解呢?原原本本地弄清双方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了伤害彼此的境地的。试着问自己或对方以下这些问题,如果问不了对方,就试着自己替对方找答案。

伤害发生前的那些日子,你在经历些什么,那些人和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想法,尤其是让你产生了哪些变化;在伤害发生的当天,造成伤害的事件是你临时起意还是预先计划好的,如果是临时起意,发生了什么事让你这样行动,如果是预先计划好的,又是因为什么选择在那天行动。

你知道这么做会对对方造成伤害吗;如果伤害的最高程度是10分,你当时预想你造成的伤害是几分;而实际造成的伤害又是几分;当你看到我(或对方)正在经受伤害时,你的感受和想法如何。

如果当天可以重来,你还会这么做吗?

问你这些问题其实是想找到下面2个关键问题的答案,第一个问题是,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即使你无意伤害对方,但只要对方观察你更长久的生活状态和你当时所处的状态,伤害就几乎必然发生?例如,一个疲于生活、压力很大的人,对亲近之人的忽视与情绪发泄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如果的确是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份伤害并不是针对我们的;也可以知道,不从一段时间而从整个人生来看,这份伤害只是一份人生积累或是命运的偶然导致的结果,并不存在靠一时意愿可以改变的可能性。想象中的“应该”版本其实不存在。

这样想会让我们放下对改变过去的执念,有些改变要发生,几乎需要把整个人生都回顾一遍,不只是两个人在一起的日子,还有更早的、彼此各自出生以后的日子,甚至需要彼此重新形成新的性格、思维和感情观等,真的这样的话,你就不是原来的你了吧。

第二个问题是,伤害是不是故意的,对方是不是根本不在意你的感受?他是故意用伤害的方式达成他自私的目的,比如让你完全服从他。通常,当人们明白这一点,怨恨中的“怨”就会消失,会留下更纯粹的“恨”。怨是因为对对方仍旧怀有期待,当不再怀有期待、怨恨只留下恨时,我们要做的便是减少恨意对生活的破坏,增强自己的行动力。

消解怨恨一直是比较难的,放下在乎和期待的关键在于,让自己意识到自己或对方所做的伤害或是偶然(伤害并不针对彼此,而是各种机缘巧合下的结果),或是必然(伤害的种子早就埋下,几乎无论怎么样都会发生),如此便能放下将事实改变成“应该”版本的执念。

如果暂时放不下改变的执念,我们就来看怨恨和悔恨背后的另一个关键点。

你怨的或你悔的,是伤害行为的本身还是伤害行为的结果?

首先来看怨恨。比如出轨,你怨恨的是出轨行为本身还是出轨后关系的破裂和痛苦的结果;再比如分手,对一些人来说分手便是伤害行为本身,而分手后的痛苦是伤害行为的结果。

为什么要关注我们怨恨的是行为本身还是行为结果呢?因为行为是一个人的行为,而结果是两个人共同造成的结果。同样的行为,两个人不同的互动,很可能会使事情走向不同的结果。

还是以出轨为例,被出轨的这一方有时候不仅失去了爱和爱人,还会失去一直以来的生活保障。当人们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和住所时,生活的状况便会一落千丈。如果被出轨者之前也曾有发展事业的机会,却为了爱情牺牲了,那如今的局面几乎必然会带来怨恨。那么问题是,被出轨者怨恨的究竟是出轨行为还是他现在面临的局面?如果是混合的,哪个影响更大?或换个问题,如果局面与现在不同,比如自己的生活质量没有下降,甚至更好了,那么,怨恨的程度会不会小一些?以上文中被出轨者的情形为例,当被出轨者意识到怨恨的对象既包含行为也包含行为导致的结果时,就可能进一步意识到,行为已然改变不了,但结果依然有机会改变。

很多时候,人们混淆行为本身和行为结果,忘记了自己的主动性,忘记了即使我们改变不了行为本身,我们也依然有机会改变结果。即使对方做了伤害你的事,你依然有机会去减少这份伤害,也依然有机会让伤害不再发生。

所以,当你怨恨时,试着分清在多大程度上你是在怨恨行为带来的结果,然后问问自己,怎么做可以改变现在的结果?

接着我们来看悔恨。问问自己,你悔恨的是行为本身还是行为结果?

如果是行为本身,试着忏悔和道歉,哪怕是写一封对方不会看的信件,把心中所有的后悔、愧疚都写下来。这既是让悔恨有了一个“落定的空间”——在纸笔之间,也是让你的所思所想有了表达的机会。

当然,如果对方能看这封信自然是更好的。

需要注意的是,你所悔恨的过去很可能是对方心里的一根刺,是他或许想远离、依然很气愤的过去。你即使满怀歉意地道歉,也依然有可能被误会、指责甚至谩骂等,也有可能对方会告诉你他不想听、他永远不会原谅你,或他已经不在乎了。这时候,你要提醒自己,如果你只是想消解自己的悔恨感,对方没有义务去配合你。而如果,你想消解的是对对方的伤害,那么尊重对方的意愿是更重要的事。如果对方需要的是和你拉开距离,那就努力给对方他想要的,而不是把你的道歉强加给他。

如果你悔恨的是结果,例如对方正在经受的结果,又例如自己正在经受的结果,那问问自己和对方,什么样的行动可以改变这个结果?如果能做到的话就尽力去做、去弥补——不过还是要记住,一定要尊重对方的意愿。

总之,当我们怨恨和悔恨时,我们的确改变不了过去,但我们有机会接纳过去,改变现在和未来。

本节要点

·感情关系越是深刻,彼此越是敞开,伤害也越难以避免,而这些伤害带来了怨恨和悔恨。

·我们要用建设性和成长性的方式重新应对怨恨和悔恨。对事情的客观理解本身能带来宽恕或死心,它们之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让你放下。

·判断怨恨和悔恨的对象是伤害行为本身还是伤害行为的结果,行为是一个人的行为,而结果是两个人共同造成的结果。如果你所怨恨的、悔恨的是结果部分,你依然拥有主动性。

行动指南

1 用这节中的问题或发挥你的智慧去提问,找到那些伤害行为背后的原因。

2 对于怨恨,发挥主动性去改变结果。

3 对于悔恨,道歉并尽力弥补,记得一定要尊重对方的意愿。 YL5MeHiWvc+fhyhLQSZsDnab/3W2x26VQu+T9sn6T57AcJvUr32PH67oSyPS1bt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