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伙计,“科学家列传”不是千篇一律的“科学家传”哟,更不是堆砌式的“科学家故事集”!

一方面,它将以时间为轴线,展示古今中外多位顶级科学家的成果和综合特色,打造一个个生动活泼的里程碑,读者在历史的穿越过程中,仅仅通过阅读这些里程碑就可看清整个科学发展的轨迹,以及东西方之间和前后之间的关联关系。另一方面,作者通过若干具体案例适时回答一些与科学研究相关的问题,比如科研的动力从哪里来,科学流派都有哪些,科学家的特质是什么,科学进步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文化和宗教因素将对科学产生什么影响,科学的分支情况等。当然,由于历史资料太少,本书实在无法包含某些著名科学家,比如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地理学之父”埃拉托色尼、“代数之父”丢番图等。这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述“轨迹”的清晰度,对此,只能万分遗憾了,毕竟本书是一本严肃的著作。

与以往描述科学家的书籍不同的是,本书将更加忠实于历史事实,并不回避科学家本人的某些负面内容,但同时也尽量略去曾经的错误结论,以免混淆视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全社会都能意识到:科学家也是人,不是神;科学家并非高不可攀,人人都有成为科学家的潜力。本书将采用章回小说的方式,把许多评书、相声和喜剧等元素都融入书中。我们还将一改过去的呆板模式,把科学家描述成为正常人,而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异类或完美无瑕的榜样。我们笔下的科学家,都将是普通人能够接近、学习,甚至超越的凡人。

都说“科学是这样一门学问,它能使当代傻瓜超越上代天才”,但是,本书绝不是只想让“当代傻瓜超越上代天才”,而是还想让当代天才成为当代科学家,成为被“后代傻瓜”努力超越的天才。所以,我们的重点不在于介绍科学家们都“干过什么”,而是要深入分析他们是“如何干的”,有哪些研究方法和思路值得我们借鉴,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或有哪些失败的教训需要我们吸取等。换句话说,如果伽利略的名言“你无法教会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是正确的话,那么,本书其实主要是想“帮助你发现一些东西”,当然,最好是能帮助你发现“科研成功的共性”。

本书特别注意把握严肃与活泼之间的分寸。在具体的科学内容方面,我们将尽量严格,甚至对过时的或有误的科研成果,除非确有必要,否则都将给予纠正或干脆不再复述;但是,在生平事迹等其他非科学方面,我们将尽量活泼,甚至极尽风趣和幽默之能事,让读者可以尽情享受欢乐,在笑声中轻松了解科学家们的生平和故事。

在人物的选取方面,本书既尊重同类书籍中出现的名单,但同时又特别考虑了历史的连续性,以避免留下太长时期的历史空白,否则,人类科学的发展轨迹就会不清晰,连贯性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在长达1 000多年的欧洲中世纪,西方科学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因此,这一时期的人物主要选自东方,他们至少可以代表当时世界的最高科学水平。当然,客观地说,中世纪期间的科学家对后人的影响都明显偏小,这也是本书与诸如“影响人类的N位科学家”等书籍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毕竟我们希望至少每100年要有一个里程碑。

在介绍国内首创科学成果方面,我们摈弃了以往的许多惯用写法,比如“某中国人发明了某物,而此物又在N年后才由某外国人发明”等。因为,本书将一视同仁地看待外国人和中国人。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准指正,谢谢!

杨义先 钮心忻
2020年7月,于花溪 Hba9aXSS49QDGiMJbmu57Tz7+xpklIz55DFbx2a/cKxTeDbX3YfSISrL30eSczu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