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干支纪年

我们阅读古书,有必要了解古人记录时间的法则,下面就古代的纪日法(包括一天之内的纪时法)、纪月法和纪年法分别加以叙述。

古人用干支纪日,例如《左传·隐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单位,称为六十甲子:

甲骨文干支表(商代文丁至帝辛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

续表

(注:干支的组合是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所以不可能有“甲丑”“乙寅”之类)

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假设某日为甲子日,则甲子以后的日子依次顺推为乙丑、丙寅、丁卯等;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为癸亥、壬戌、辛酉等。六十甲子周而复始。这种纪日法,远在甲骨文时代就已经有了。

古人纪日有时只记天干不记地支,例如《楚辞·哀郢(yǐng)》:“出国门而轸(zhěn)怀兮,甲之晁(cháo)吾以行。”这种情况在甲骨文时代也已经有了。用地支纪日比较后起,大多限于特定的日子如“子卯不乐”(《礼记·檀弓》)、“三月上巳”之类。

从一个月来说,有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称。每月的第一天叫做朔,最后一天叫做晦。所以《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初三叫做朏(fěi),大月十六、小月十五叫做望,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见《玩月城西门廨中》),就是指望日的明月说的。近在望后的日子叫做既望(西周初期有一种特别的纪日法,即把一个月分为四份,类似现代的周〔星期〕,每份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既望”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纪日法后来没有使用,这里不细说),所以苏轼《前赤壁赋》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朔、晦两天,一般既称干支又称朔、晦。例如《左传·僖公五年》“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guó),虢公丑奔京师”;《左传·襄公十八年》“十月……丙寅晦,齐师夜遁”。其他日子一般就只记干支(《尚书》朏日也是既称干支又称朏。例如《毕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这种情况在一般古书中很少见),但是人们可以根据当月朔日的干支,推知它是这个月的第几天。例如《左传·隐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根据后人推定的春秋长历可以知道,辛丑是鲁隐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

唐僖宗乾符四年(877)的具注日历(《敦煌遗书》)

附带说一说,根据历谱中干支的日序,甚至可以推断出古书的错误来。《春秋·襄公二十八年》说:“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乙未,楚子昭卒。”从甲寅到乙未共四十二天,不可能同在一个月之内,可见这里必有错误。 e1UD/x3rAwyMZMZAwbeiFoI74yf/7NjxNJqRIPc5VpUvqOEWjGixv4smvTTeGMq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