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每天做一件能为别人带来快乐的好事

西多·德莱特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无神论者,他把所有的宗教都看成是神话,不相信他们说所的那些话。他认为,人生只是一个傻瓜说出的故事,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他却遵循着他眼中的“傻瓜”——耶稣所讲的一个道理:帮助他人。德莱特说:“如果每个人都想在漫长的人生中享受快乐,就不能只想到自己,而应为他人着想。”

下面是密苏里州波顿先生的故事,他告诉我他是怎样获得快乐的:

在我9岁那年,母亲带着两个年幼的妹妹离家出走了,从此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母亲离家三年后,父亲在一次意外中死于车祸。当时父亲与他人合伙开了一家咖啡店。在父亲外出办事时,合伙人偷偷把咖啡店卖了并携款逃跑。父亲的一位朋友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父亲在赶回来的途中,遇车祸丧生。此后,我和四个弟弟就成了孤儿。这时,我们的两位姑姑收养了三个弟弟,我和小弟没人要。镇上的人同情我们,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得以生存下来。虽然,我很害怕别人说我们是孤儿,但这种担心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我在镇上一个非常贫穷的人家住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生活虽然窘迫,我却感到格外珍惜。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男主人的失业,我再次面临无家可归。这时,洛福华先生收留了我。洛福华先生年纪很大,那时已七十岁了,他长年卧病在床。他对我说,只要不撒谎、不偷东西、能听话,就可以一直住在这里。这三点要求成了我行动的准则,我时刻遵守着它。

不久,洛福华先生把我送到一所学校学习。到学校的第一个星期,就不断地有学生来找我的麻烦。他们不停的骚扰我,其他学生骂我是笨蛋,他们取笑我的大鼻子,称我为“臭孤儿”。我非常伤心,非常想揍那些不尊重我的同学。可是收留我的洛福华先生一直教导我:“你一定要记住,真正的男子汉是不会为了这种小事而跟别人打架的。”所以,我一直强忍着没有动手。直到有一天,我忍无可忍——一个男生把鸡屎丢在了我的脸上,我怒不可遏,上去将他一顿痛打,结果还交到了几个朋友,他们都说他是罪有应得。

我非常喜欢洛福华太太送给我的一顶帽子,每次戴的时候都格外小心。可是一天一个高年级的女孩抢走了我的帽子,并在里面灌满了水,把帽子弄坏了。她告诉我她之所以把帽子装水是为了淋湿我的脑袋,好让我清醒一点。我从来不在学校里掉眼泪,可是回家之后,我躲在被子里放声大哭。有一天,洛福华太太知道了我的委屈,就给我出了个主意,让我消除了所有的烦恼,也交到了很多的朋友。她说:“波顿,如果你肯主动表示对他们感兴趣,为他们做些什么事情的话,他们就不会再嘲笑你,或叫你‘臭孤儿’了。”我接受了她的建议,每天都用功读书,学习成绩是班上最好的一个。可从来没有人嫉妒我,因为我总是尽力帮助他们。

我甚至帮他们完成作业、写辩论稿。有的孩子为了不让自己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到我家里来时,总是找一些借口。有时,我会花上几个晚上的时间帮助他们做作业。

村中接二连三地发生不幸,几个年纪很大的农夫相继去世了,一位老太太被丈夫遗弃了。这两年来,我一直尽力帮助那些寡妇,让她们的生活尽量好一些。每天放学后,我会去帮助她们砍柴、挤牛奶,帮她们饲养牲畜。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拿我开玩笑了,我受到了村里人的一致称赞,每个人都把我当成了好朋友。我从部队退役回来时,他们表露出了对我的感情。回家的前几天,家里来看望我的人络绎不绝,有人甚至从遥远的地方开车来看我。他们对我是那么真诚友好。由于我一直乐于帮助他人,我几乎没有什么烦恼,再也没有人叫我“臭孤儿”了。

为什么帮助他人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益处呢?因为我们在帮助他人时,就不会有时间想到自己,计较自己的得失;而忧虑、烦恼都是因为我们只想到了自己,想得过多而引发的。

萧伯纳说过:“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一天到晚都在抱怨别人不能使他开心。”只有乐于助人,为他人带来笑声,你才能真正地快乐。

著名心理学家安德勒对患精神抑郁症的病人说:“如果你按我开的这个处方去做,你的病会在14天之内治愈。这就是:每天想办法让一个人开心。”

忧郁病患者对早期的事情能想起的多是这样的:“我记得我想躺在沙发上,而我的哥哥已经躺在了那里,我一直哭到他起身离开。”

抑郁病患者大多有复杂的心理倾向,他们总是感到自己是不幸的,他们把自杀作为报复的手段。因此医生首先要做的就是不给他们找到自杀的借口。安德勒会对他的病人说:

“千万不要去做那些你不喜欢的事情。”这句话虽然听起来十分简单,但是我相信这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如果一个抑郁病患者能够随心所欲的话,那他还能去埋怨谁呢?找谁报复呢?

安德勒说:“有时我还会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想去度假、上影院,就去吧。如果走在半路上又不想去了,那就回来。这就是最好的状况,随心所欲可以满足他的优越感。虽然,这并不符合他的本性。他本来是想控制别人,而现在却是别人责怪他,他也就没办法了。而且这种方法可以让人放松。因此我的病人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自杀者。”

通常病人会回答:“没什么事是我想做的。”对于他们的这种回答我早准备好了答案:“那就做你想的任何事。”有时候,病人也会回答:“我想整天躺在床上。”我知道我如果同意他们这么做,他们就会反其道而行之。而如果我反对,问题马上就会出现。所以,我通常会同意他们的做法。

有时候,我会用一种更直接的方法,让他们学会战胜自己。我告诉他们,我可以在十四天内把你们的病治好,只要你们听我的话:每天想办法让一个人开心。你知道这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吗?事实上他们的思想早让自己给占满了,他们绝对不会想起这点。我告诉他们说:“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你可花一点时间去思考怎样才能使人快乐,这会对你们的健康有帮助的。”第二天我问他们:“昨晚有没有按我的建议去做呀?”他们会回答说:“我昨天一躺下就睡着了。”当然,在和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态度必须始终保持温和友善,不能露出丝毫优越感。也有些人会回答:“我实在没有办法做到。我太烦了。”我会告诉他们:“你不用烦恼,你只要偶尔想想别人就可以了。”我的目的是希望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人身上。有很多病人会问我:“为什么我要让别人高兴?别人怎么不来让我高兴?”我回答说:“你要考虑你自己的健康,别人以后会受到惩罚的。”几乎没有病人会对我说,我考虑过你的建议。

我的一切努力只是想提高他们对别人的兴趣,让他们不再以自己为中心。我知道他们的病因是与他人缺乏和谐,而我要求他们能明白这一点,什么时候他能和其他人处在平等而合作的地位上,他也就痊愈了。教徒们有一条最重要的信条就是“爱你的邻人”,对他人不感兴趣的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而且还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伤害。人类社会许多失败都是来自这一类人……我们对他人的要求以及所能给予的最高的赞美就是,他应是一位好同事、好朋友、好伴侣。

安德勒医生要求我们每天做一件好事,那什么是好事呢?圣人说:“好事,就是让别人脸上露出笑容的事。”

然而,我们都是一些很普通的人,我们每天都从事没有任何戏剧性的平淡的工作,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哪有时间去关心别人?这样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这样做给你的好处就是: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更多的满足感,提高对自己的满意度。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这称之为“有益的自私”。帮助别人,为他人做好事不是你的责任,没有人要求你这么去做。但是这样做了以后,你收获的比你付出的要多,因为这能增加你的快乐和健康。纽约心理咨询中心的负责人林克说:“现代心理最重要的一个发现就是,为了得到快乐与实现自我,自我牺牲和纪律都是必要的。”

多为别人着想,尽量给予他人帮助,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威廉·贝恩太太在纽约市中心开了一所秘书培训学校,她用这种方法,在让人不敢相信的时间内治好了她的忧郁症。

贝恩太太和我讲述了她的故事:

五年前的圣诞节,我沉陷在自怜与悲伤当中,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在长时间的快乐婚姻生活之后,我的丈夫离开了我。在圣诞节来临时,我更加悲伤。我从小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单独过过圣诞节。有很多朋友都来邀请我与他们一起过圣诞,我怕我会触景伤情,破坏了节日的气氛,便一一回拒了他们。时间越临近,我的伤感情绪愈浓。圣诞节那天,我下午三点钟离开了办公室,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闲逛,希望自己的心情能变得好一些。街上挤满了快乐的人群,这让我不自觉地想起那些快乐的往事。那时,我心头十分茫然,我实在不敢回到那空荡荡的、没有人气的家中。漫无目的地走了一个多小时,我发现自己走到了一个公共汽车站前,我顺着人群上了车。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到乘务员在耳边提醒我:“该下车了,终点了,女士。”我都不知道到了哪。四周很安静,这时,附近一座教室里传来了优美的乐声,我寻声走了过去,静静地坐在教友席上。教室里灯火辉煌,圣诞树装饰得美轮美奂,不知不觉中,我就睡着了。

当我醒来时,一时忘了自己身在何方,我有点害怕。我看见面前有两个小孩,显然他们是来看圣诞树的。其中一个小孩指着我说:“她会不会是圣诞老人带来的?”我突然醒来,把他们两个也吓了一跳。我冲他们笑了笑,他们的衣服很破旧。我问他们的父母在哪儿?他们说自己已没有父母了。这两个小孤儿的情况比我糟糕了,我不禁为自己的忧虑和悲伤感到惭愧。于是,我带着两个小孤儿在附近的商店中买了一些小礼物送给他们。这时候,我发现我的悲痛伤感一下子都没有了。这两个小孤儿让我几个月来第一次忘掉了自己。当我和他们俩聊天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我要感谢上帝,让我的童年充满了欢乐,让我得到父母无私的爱与关怀。这两个小孤儿带给我的远比我带给他们的要多。

这次的经历让我明白,要想让自己快乐,首先要给他人送去快乐。快乐是能够传染的,在付出的时候同时也会收获,别人快乐,你也会快乐。因为帮助别人、付出自己的爱,我克服了悲伤与痛苦,我感觉我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从那以后一直都是如此。

多想想别人,不仅可以为自己带来快乐,驱走烦恼,而且也可以让你结交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乐趣。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就这个问题请教了耶鲁大学的威廉·菲尔普斯教授,教授说:“每当我去商店、理发店或其他场所时,都会和我所遇到的人聊上几句,说一些称赞他们的话,我要让他们感觉自己也是一个人物。有时候我会赞美招呼我的小姐,说她的眼睛或头发很美。理发时,我会问理发师,这样整天站着累不累?做这一行多长时间了?……我发现,当你对一个人表示兴趣时,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乐趣。我经常和那个帮我送行李的服务员握手,这会让他精神振作,干活有精神。

在年轻的时候,洛克菲勒就开始疯狂地追求他的目标。据他周围的人说,除了生意上的好消息之外,再也没有什么能令他开心的事了,然而,就在他的事业达到巅峰之时,各种攻击随之而来,报纸上尽是攻击和谴责他不择手段致富的文章——给铁路公司回扣,以挤压竞争者。

洛克菲勒的手下败将将他的人像吊起来抽打以泄恨,很多人对他表示不满,各种恐吓信也源源不断地送到他的办公室,并且有人扬言要取他性命。他请了很多保镖,以防止意外发生。他曾试图忽略这些仇视,但到最后他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他忍受不了人们的责骂。在忧虑的折磨下,他的身体迅速垮掉,失眠、消化不良,无时不在的烦恼和精神的折磨迫使他在财富和生命之间做出选择,要么退休、要么死亡。

最后,他做出了理智的选择——退休。然而在退休之前,忧虑、烦恼、贪婪、恐惧已彻底毁了他的健康。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医生们为他立下了三条规则:l.不为任何事烦恼;2.时刻放松自己;3.注意节食。这三条规则挽救了洛克菲勒的性命。

为了让自己的心情变好,洛克菲勒开始学打高尔夫球,和邻居聊天、打牌、整理庭院。同时,这也让他有时间开始反省自我。他开始考虑把他那如山的财富捐出去。然而,有时候,捐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当他向一座教会捐钱时,全国各地的传教士们齐声发出反对的怒吼:“这是堕落的金钱。”

但他不为所动,继续着自己的行动,他捐钱给芝加哥大学,让它能继续运转;他捐钱给医院,在他的帮助下,医生们发明了盘尼西林以及其他许多新药。他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致力于消灭各地的疾病、文盲和无知。

渐渐地,人们对他有了好感,不再一味的指责他,洛克菲勒终于获得了心灵的平静,十分快乐地活着。他创造了两项别人难以企及的纪录:他获得了当时无人可比的财富,同时他获得了长寿的秘诀。

如果你想获得快乐、平安与幸福,请记住这条规则:忘掉自己,要对他人感兴趣,每天做一件能为别人带来快乐的好事。 rbZWlyu2PFQt9Rt2leMrYqzddw92ETzv2IUysL33x/41or6BUACwKOka2pipwrn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