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信带给加西亚》这个故事,最早发表于十七世纪末,这篇百年前的文章,几乎被世界上所有的语言翻译过,截至目前,已经被印了亿万份,这对历史上的任何作者来说,都是破纪录的。
故事的大意是说在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在战争中迅速打败西班牙,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取得联系。加西亚是反抗军的著名首领,此时在古巴丛林的山里,然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
有人向总统建议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
他们想方设法找到罗文,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布制的袋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之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已徒步走过一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像他这种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让所有人学习他的精神。年轻人所需要的不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要加强一种敬业精神,对于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带给加西亚”。
这篇短文,原作者是Ecbert Htibbard,最先出现在1899年的Philitine杂志,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曾翻译过这篇文章,此文后来被收录在我的一本书中。
纽约中央车站曾将它印了150万份,分送出去,让人们分享这篇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精神。
据说,日俄战争期间,每一个俄国士兵都带着这篇短文。日军从俄军俘虏身上发现了它,相信这是一项法宝,就把它译成日文。
于是,在天皇的命令之下,日本政府的每一位公务员、军人和老百姓都拥有这一篇短文。
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间,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在世界上的很多企业,凡是需要众多人手的企业经营者,有时候都会因为一般人的被动——无法或不愿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惊,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迫利诱地叫下属帮忙,或者除非奇迹出现,比如上帝派一名助手给他,否则没有人能把事情顺利办成。
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话,我们来做个试验:你此刻坐在办公室里——周围有六名职员。把其中一名叫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哥立奇的生平做成一篇摘录。”
那个职员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然后就去执行。
我敢说他绝不会这么做。他反而会满脸怀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下列的问题:
他是谁呀?
哪套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放在哪儿?
这是我的工作吗?
不是俾斯麦吧?
为什么不叫查理去做呢?
他是过世的人吗?
急不急?我是否把书拿来,由你自己来查?
你为什么要查他?
如果你愿意,我敢以10:1的赌注跟你打赌,只有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怎么样去查那个资料以及你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才会走开,去找另一个职员帮忙他查哥立奇的资料,然后又回来对你说,根本查不到这个人。当然,我这个赌可能会输,但根据概率,我还是会赢的。真的,如果你是聪明人,你就不会对你的“助理”解释,你会满面笑容地“算啦”,然后自己去查。这种被动的行为,这种道德的愚行,这种心灵的脆弱,这种姑息的作风——都把这个社会带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危险境界。如果人们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动自发,你又怎么能期待他们为别人采取行动呢?
我认识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他没有自己创业的能力,而对别人来说也没有一丝一毫的价值,因为他老是疯狂地怀疑他的雇主在压榨他,或存心压迫他所以他做事总是在计较自己的得失,不肯做多余的工作。他无法下命令,也不敢接受命令。如果你要他带封信给加西亚,他极可能回答说:“你自己带去吧!”
当然,我知道像他这种道德不健全、做事不专心的人,并不会比一个四肢不健全的人更值得同情;但是,我们也应该同情那些努力去从事一项大事业的人,他们兢兢业业,不会因为下班的铃声而放下工作。他们因为努力去使那些漠不心、偷懒被动、没有良心的员工不离谱太多而日增白发。如果没有这份努力和心血,那些员工将挨饿和无家可归。
想象一下,如果有人登广告征求一名速记员,而应征者中,十之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们甚至不认为这些是必要条件。这种人能送出一封给加西亚的信吗?
在一家大公司里,有一名总经理对我说:“你看那个簿记员。”
我说:“我看到了,他怎样?”
“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不过如果我派他到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可能把任务完成,但也可能就在途中走进一家酒吧,而当他到了闹区,可能根本忘了他的差事。”
这种人做事不专心,常常忘记自己还有重要的任务,这样的人你能派他送信给加西亚吗?
我是否说得太严重了?也许是吧。不过,当整个世界变成贫民窟,成功者寥寥无几时,我要为成功者说几句同情的话——在成功机会极小之下,他导引别人的力量终于获得了成功;但他从成功中所得到的是一片空虚,除了食物外,就是一片空无。我曾经是为了三餐而替人工作的人,也曾经当过老板,我知道这两方面的种种:贫穷是不好的;贫苦是不值得推介的;并非所有的老板都是贪婪者、专横者,就像并非所有的人都是良善者。
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我佩服那些为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想方设法解决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存心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文明,就是为了焦心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每个办公室、公司、商店、工厂,都会受到别人欢迎。世界上急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但从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一直到年老,都无法用正确的方法使一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做点正经的工作;也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长久而耐心地想感动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应付了事的员工。在每个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个持续的整顿工程。公司负责人经常地送走那些显然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引新的员工进来。不论经理怎么忙碌,这种整顿一直在持续进行着。只有当景气不佳,就业机会不多,被整顿摒弃在就业的大门之外。只有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那些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