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正本清源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简化命理”(后子平法)对命理文化造成的危害,将直接影响到这门中华绝学的传承和发展。2016年9月7日,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史国际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办了“中国都市亚文化研讨会,以命理文化为中心”国际命理文化研讨会,邀请了14位对中国命理文化学术有深入研究,并在相关领域中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与会并研讨。主办方邀请了国际上有影响的、对中国命理学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的德国专家朗宓榭教授与会。作者有幸受到邀请,并在研讨会上发表论文“命理学法理体系初探”。论文着重指出,当前命理业界在命局架构(四柱)问题上,忽略“胎元”“命宫”两柱,以及“拱、夹、暗带”,造成了命盘出现“结构性”问题。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命理学要向健康、癌症、死亡等这些专题研究发展,必须将胎元、命宫纳入命盘一起考虑,否则看不清楚或无从入手。2018年4月15日由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二级社团,国际易学联合会,易学与现代数理研究会在上海成立,本人有幸被推举担任该会执行会长。成立大会达成的共识是:恢复历史原貌,正本清源,是当代命理界面临的首要课题。今天晚上,应中央民族大学邀请,本人作“命理学法理体系——历史断层和正本清源”的学术报告,首次用案例对恢复命盘七柱论命架构后的命局、大运、流年分析作了演示。

梁湘润老师认为:八字之起例(即四柱)是属于基础组合,至于胎元命宫,则是月时动态五行,批八字,不批流年,可以不用胎元命宫,批八字,亦批流年,则须要用胎元命宫。也就是说,一般批命,四柱也可以了。但如果深入到大运流年的层面,必须加入胎元、命宫身宫。胎、命、身是从月柱和时柱延伸出来的重要架构。因此,强调四柱是命盘架构的“标准模型”,是“大道至简”,认为运用七柱论命是“死执旧法”,等等的一些说法,显然是有问题的。

以太极拳为例,正宗的太极拳是88式,但后来国家为了推广太极拳,推出了24式。因此,24式也是太极拳,但叫“简化太极拳”。同理,四柱命盘,是命理学,但属“简化命理”,我称之为“后子平法”。因为从徐子平到万育吾,都是讲胎命的。民国大家袁树珊先生对“四柱”的架构说过四个字:“最便初学。”

近年来一批古籍问世,发现从命理学最早的著作《珞琭子三命消息赋》起,历经唐代的《李虚中命书》,宋代的《五行精纪》,明代的《三命通会》、《命理正宗》等等这些里程碑性质的经典古籍,都有胎元、命宫的介绍。到了近代,民国大家袁树珊、林庚白、徐乐吾等都是讲胎元或命宫的。民国大家之一的韦千里先生,年轻时出版了清初陈素庵的《命理约言》,他开始是反对用胎元命宫的,但到了晚年,韦千里先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在他79岁时(1980年)出版了《命理正宗》,这本古籍的第一句话,就是“安身命宫”。

可是到了“文化大革命”以后,大陆命理学兴起,命盘架构只知道是四柱,不知道有胎命一说。甚至把四柱说成是“标准模型”。至今未能走出这个模式。还有些朋友,包括一些知名研究者,推崇《命理约言》为精读本、教科书,居然认定,胎命到了近代早就被扬弃了,这完全是对历史的无知。

四柱和七柱,并不是简单的“架构”问题,实际是千年以来无数前辈先贤所研究的成果被曲解、被否定了,命理学出现了严重的历史文化断层。就实务而言,直接影响到了命理学预测的准确性,尤其是重疾癌症,突发性凶灾。而现代人最关心的,恰恰就是健康,会不会生癌,会不会有意外凶灾。最近本人在撰写《胎命(七柱论命)的原理和实务》一书,这本书的所有案例,基本都是涉及癌症死亡的大事,这些案例充分说明,胎命身宫受到严重刑冲,是导致癌症、突发死亡的重要指标之一。

命理体系(系统)比较见表2。

表2 命理体系(系统)比较

alt

如表2所示,由于篇幅限制,只能是一个粗浅的表述,肯定有不足之处。通过对上述表式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命理学的明显“短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命盘架构;二是大运、流年(流月);三是纳音体系运用。

“中国命理学文化断层研究”计划首先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胎命(七柱论命)的原理和实务》是该研究首先完成的第一本书。

梁湘润老师认为,“真正对命理有研究之人,今日之禄命范围,吾人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初中生而已。再接连数代之后贤努力,也未必能办得到,将一切法则容纳于一个大系统之中。故此,吾人只有尽力去研究先贤之成果而已,其余一切,都是妄论。故此,人须知己,庶几是治学之道。命理之为人视之为‘学’,或者视之为‘术’,也只以此为区分耳”。他指出命理学面临着“正本清源”的重大课题,在越来越多的古籍被发现,越来越多的古法得到研究的情况下,命理学的法理体系,有必要重新进行全面的疏理,进行“重新组合”,“重塑原始”,“恢复古制真相”。在他的最后一本著作《诀法今论》的“后语”中,写有这样一段话:“依作者个人之预测,禄命法大约在今后四十年左右,始能有新的‘万育吾’(《三命通会》作者)、‘沈孝瞻’(《子平真诠》作者)应世。”他寄希望于年轻人,寄希望于现在30岁左右的禄命文化研究者中,出现有能力、有担当的“后贤”,以完成这项“重新组合”的伟业,开创出中国传统命理文化的崭新周期。 VXJ/djydC+z47/hX/g9R7/RLW3RYnAo5rQorJaehE+66vZaZSu18Te+udk2E/8E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