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试拟假说

重要的是“自己的立场是什么?”

关于议题的查明,很多人只做到“必须先决定类似这样的事情”这种“主题整理”的程度便停止了,但这样根本完全不够。如果想等展开实际的讨论之后再次思考“议题是什么”,时间再多也不够用。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结果,就算勉强,也要事先建立具体的假说(hypothesis)。绝对不要说“不试试看怎么知道”这种话,在这时候能否站稳脚跟、坚持到底,对后续的影响将非常大。

为什么呢?理由有三。

1.针对议题找答案

原本就需要采取具体的立场、实际建立假说,才能成为可以找到答案的议题。例如:“××市场规模现在究竟如何?”这只不过是单纯的“提问”。这时候,通过设立“××市场规模是否正在逐渐缩小?”这一假说,才会成为可以找到答案的议题。也就是说,假说才能让原本单纯的提问,摇身一变成为有意义的“议题”。

2.知道所需的信息及该做的分析

只要没有提出假说,在讨论的阶段与想找出答案的阶段,就无法确定甚至无法发现上述内容是否明确。建立假说才能第一次明确真正需要的信息以及要做的分析是什么。

3.让分析结果的解释明确化

在没有假说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分析的话,将很难解释分析的结果究竟是否充分,最后只是徒劳无功。

我亲眼见过在日本的公司里有说一声“某某人,你先针对快要实行的新会计准则做一下调查”来分配工作的做法。可是这样根本令人搞不清楚究竟要调查什么事情、要调查到什么程度才好。而这里,正是假说登场的时机。

“在新会计准则下,我们公司的利润是否有大幅下滑的可能性?”

“在新会计准则下,对我们公司利润的影响是否达到一年一百亿日元的规模?”

“在新会计准则下,竞争者的利润也会改变,那我们公司的地位是否会相应变差?”

“在新会计准则下,各业务的会计管理及事务处理上,是否有可注意的地方,让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若根据这种程度的假说交代工作的话,被交代工作的人自己也可以明确知道该调查什么内容、到什么程度。通过建立假说的方式,让该找出答案的议题明确化,如此一来,可大幅减少无谓的工作,如此一来,就能提高生产力。

凡事都化为“语言、文字”

看见议题并对其建立假说之后,接下来,就要化为语言或文字。

当出现“这就是议题吗?”“这就是要查明的地方吗?”的想法时,马上用语言表达出来是很重要的。

为什么?这是因为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议题,我们才会更明确地认识到自己该如何看待这个议题、想要弄清楚的是哪两者的分岔点。如果没有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不仅自己,就连团队内部也会产生误解,结果会导致不可挽回的误差,并浪费时间、白忙一气。

把准备彻底执行的议题与假说写在纸上,或将计算机文件转化为文字,听起来也许会觉得很简单,但是,大多数的情况往往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深入追究无法用语言或文字表达的原因,就会发现这是因为查明议题与建立假说的方式不够周全。转化成文字时,就会知道“究竟想要说什么”目前落实到什么程度;转化为语言时,有一时语塞讲不出来的地方,就表示没有找到议题所在,换句话说,这就是还没提出假说就想直接着手进行的结果。

当我说出“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议题”“坚持将议题诉诸语言或文字到病态的程度”这些话时,许多人都很吃惊:因为我作为一个“理工科型思维且凡事分析的人”,从我口中说出“要重视把概念诉诸语言或文字”这种话,似乎令人很意外。

我想,这也是基于议题进行的思考的本质受到误解的地方。

如果不将议题诉诸语言或转化为文字,就无法整合概念。“画画”或“图解”也许有助于掌握意象,但是,要确实定义概念,就只能靠语言或文字(包含数学式、化学式)──这种被人类创造出来之后历经数千年淬炼,至今出错最少的思考表达工具。在此我先强调一下,若不使用语言或文字,人类会很难进行明确清晰的思考。

世界上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视觉思考型”(即用视觉上的意象进行思考的类型)与“语言思考型”(即用语言进行思考的类型)。我是典型的视觉思考型的人,相应的,由于日本人使用汉字,因此多数人都属于视觉思考型。

将议题诉诸语言或转化为文字,对“视觉思考型”的人而言,尤其重要。

视觉思考型的人大致可以理解语言思考型的人所说的内容,但相反的,视觉思考型的人所说的内容对语言思考型的人来说则几乎全都无法理解。世界上属于语言思考型的人占多数,所以视觉思考型的人若不能对自己打算处理的议题加以语言化,将大幅降低团队的生产力。

我在刚进入职场的时候也是如此,虽然脑中浮现了许多点子,却无法将点子落实成语言,想说的话无法顺利传达给周围的人们,因而受了很多苦。但当我有意识地反复提醒自己“将议题转化为语言或文字”之后,过了一段时期工作忽然就变得轻松起来。

听起来好像很容易,然而一旦要实际执行,就会发现知易行难,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不用语言或文字明确表达是许多人的思考习惯,所以我建议各位读者,必须刻意进行自我训练。

用语言或文字表达时的重点

在此先举出一些利用文字或语言表达议题、假说时,必须注意的重点。

1.加入“主语”和“动词”

句子越简单越好。因此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包含主语和动词的句子来表达”。日文中的句子可以没有主语,所以时常出现“在事情进展过程中,大家所想的都不一样”的状况。如果加入主语与动词,就可以消除语句中模糊不清的部分、瞬间大幅提高假说的准确度。

2.用“WHERE”“WHAT”“HOW”取代“WHY”

议题的语言化还有一个秘诀,就是要注意表达的句型。

好的议题句型不是用“为什么……”这种“WHY”问句,大部分是采用“WHERE”“WHAT”“HOW”中的某一个句型。

·“WHERE”——“哪一边?”“目标在哪里?”

·“WHAT”——“该做什么?”“该避免什么?”

·“HOW”——“该怎么做?”“该如何进行?”

“WHY”句型中没有假说,对于究竟想要弄清楚什么问题的是非黑白并不明确。所以读者们应该可以理解在按照“找出答案”的观点整理议题之后,为什么大多会采用“WHERE”“WHAT”“HOW”句型。

3.加入比较句型

在文句中加入比较句型,也是不错的想法。如果是需要查明“某某是 A 还是 B”的议题,与其用“某某是 B”的句型,不如用“某某并不是 A,而是 B”的句型。

例如,假设有某个关于新产品开发方向性的议题,与其说“该加强的是操作性”,不如使用“该加强的不是有关处理能力的那种硬件规格,而是操作性”这种句型,用对比的句子表达,想要找出什么问题的答案就全都变得很明确。如果可以的话,请各位读者一定要利用这个技巧。 6jobARf4ZWs3P89vyUY/6y3NSxLXK4+kI4ry9Kulsjd+IBa8Ewf6xgfQZB4Fu43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