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失明髌足,倍感痛苦却笔耕不辍,耗二十年之功,写就巨著《柳如是别传》,为人类文化留下一瑰宝,令后世史学家感动不已。那么陈寅恪失明的原因是什么呢?
据陈寅恪长女陈流求说,“父亲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家中藏书丰富,自五六岁入家塾启蒙后即嗜好读书”,从而影响了视力。后来,陈寅恪突患右眼视网膜剥离症,关于此事,据陈寅恪在成都燕大任教时的助手王钟翰回忆说:“先生一日见告,‘我之目疾非药石所可医治者矣,因龆龄嗜书,无书不观,夜以继日,旧日既无电灯又无洋烛,只用细小油灯藏于被褥之中,而且四周放下蚊帐,以免灯光外露,防家人知晓也,加以清季多有光纸石印缩本之书,字既小且模糊不清,对视力最有损伤,而有时阅读爱不释手,竟至通宵达旦。久而久之,形成了高度近视,视网膜剥离,成为不可幸免之事了’。先生语毕,不胜感慨系之。”
尽管陈氏自知“目疾非药石可医治”,但后来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去英国医治,只是被他自己不幸言中,外科手术终告失败,终致一代史学大师双目失明,成一大悲剧。